
2024年,中國化工企業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呈現出了高度分化的態勢。
2024年,全球化工行業經歷了一場極具張力的演變。在復雜的國際局勢、綠色轉型壓力和經濟周期變化的疊加作用下,化工行業的不同板塊呈現出了高度分化的態勢。一方面,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成長板塊在政策和技術的推動下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另一方面,部分傳統基礎化工品則受制于國際競爭、成本壓力和需求疲弱,表現持續低迷。這種分化格局,不僅折射出了化工行業內部的深刻調整,而且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埋下了伏筆。
行業分化明顯
2024年,新能源相關化工材料成為市場的“寵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快速擴張為鋰電池材料帶來了顯著需求增長,尤其是電解液添加劑和高純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等核心產品。中國鋰電池材料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超過了35%,出口占比超過20%,頭部企業的利潤率普遍提升了15%以上,顯示出了行業強勁的盈利能力。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進一步放大了高性能材料的市場空間。高附加值材料和順周期化工品,表現出了強勁復蘇的跡象。例如,碳纖維和芳綸等高端材料因其在航空航天和軌道交通領域的廣泛應用而需求旺盛,2024年國內市場的國產化率已提升至40%以上,大幅減少了對進口的依賴。
與這些高成長領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傳統化工板塊的表現持續低迷。丙烷脫氫(PDH)行業,是最具代表性的“受難者”。2024年國際丙烷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國內PDH裝置的平均成本大幅上升,而下游聚丙烯市場需求未見明顯回暖,導致PDH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2024年,超過30%的PDH裝置處于低負荷或停產狀態,行業開工率同比下降近10%。這一趨勢在全球范圍內均有類似表現。類似的困境,出現在鈦白粉和聚酯等傳統基礎化工品領域。鈦白粉行業受制于全球需求疲軟以及產能過剩問題,價格全年保持低位震蕩;聚酯行業則因下游紡織行業復蘇緩慢,庫存水平居高不下,利潤率持續受到壓縮。
行業分化的根源,在于市場結構和技術驅動的深刻變化。一方面,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的疊加效應,使得高成長板塊具備更強的抗周期能力。例如,鋰電池和光伏材料的崛起,正是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與化工行業深度結合的典型成果。在這一背景下,龍頭企業加大了研發投入,部分關鍵材料的技術壁壘被顯著突破。而在傳統領域,過度依賴規模擴張和低成本優勢的模式,已無法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另一方面,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環保合規壓力,加劇了低迷板塊的困境。以PDH為例,高昂的原料成本和供需矛盾造成的產品價格萎靡,使得企業短期內難以找到盈利的突破口。此外,國際市場對傳統化工品的需求減弱,進一步擠壓了國內低端產能的生存空間。
展示出強大的適應能力
2024年,在內外部壓力的交織下,中國化工企業發展的特點較為清晰。中國化工一部分企業展現了強大的適應能力,推動技術突破和國際化布局;另一部分企業則在利潤下滑和市場競爭中艱難求生。這種變化,不僅揭示了中國化工行業的深層次矛盾,而且為未來的格局調整提供了新的方向。
國際化與出海布局成為主旋律。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貿易壁壘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化工企業逐步調整出口模式,通過“出海建廠”替代傳統的產品出口。2024年,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點目標,以滿足當地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同時規避歐美市場的貿易壁壘。中國化工企業在東南亞的直接投資額同比增長18%,占整體對外投資的35%。
化工行業的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高端化和綠色化,成為企業的核心發展方向。以鋰電池和光伏材料為例,國內領先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迅速占領了全球市場。2024年,中國鋰電池材料出口額達到200億美元,同比增長25%。光伏材料領域,國內企業在EVA膠膜和硅片配套化學品領域的技術突破,使其在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了60%以上,其中頭部企業實現了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斷臂求生與兼并重組。中國化工企業在面對市場壓力和盈利能力較弱的產能時,逐漸采取了通過出售低效產能、優化資源配置的策略,從而為高附加值領域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這一策略,不僅增強了企業的資金流動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低效產能對市場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兼并重組成為提升行業集中度的重要途徑。2024年,國內化工行業完成了多起重大并購交易,交易總金額達到了1500億元,同比增長20%。龍頭企業通過并購中型精細化工企業,不僅增強了其高性能材料的生產能力,而且在電子化學品領域獲得了核心技術專利。這種“強強聯合”的模式,不僅推動了行業技術升級,而且顯著提升了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區域經濟帶動與資源稟賦利用的深度挖掘。中國西部地區尤其是新疆、內蒙古,憑借著資源優勢逐漸成為化工行業的新興增長極。2024年,新疆地區新增煤化工項目投資超過500億元,主要集中在煤制甲醇、烯烴、乙二醇等基礎化工品領域,并逐步向下游精細化工延伸。例如,寶豐能源通過先進的煤氣化技術和一體化的煤制烯烴工藝,利用西北豐富的煤炭資源,將煤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烯烴產品,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和資源利用率優勢。目前,其已經具備了500萬噸的烯烴能力,未來將在新疆投資400萬噸烯烴產能。
綠色轉型與國際化的同步推進?!半p碳”目標的提出,為中國化工企業的綠色化轉型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在政策的支持下,企業加速推廣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模式。例如,福建聯合石化芳烴聯合裝置完成了低溫熱回收項目,每年節約5.4萬噸標煤,減少碳排放約13.5萬噸,進一步提高了蒸汽產量、降低了裝置能耗,持續提升了裝置競爭力。另外,生物基化工和可降解材料領域成為新的投資熱點。2024年,中國生物基材料市場規模達到800億元,同比增長20%。這一領域的投資增長,顯著得益于政策驅動和下游客戶對環保材料需求的提升。
尋求新的突破
2025年,中國化工企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半p碳”目標的提出,為低碳技術的推廣和生物基材料的創新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到2025年,中國生物基材料市場將達到1200億元,同比增長50%。此外,生物基化工的下游應用場景進一步擴展,如包裝材料、生物降解塑料等領域的需求將呈爆發式增長。
在國際化布局方面,中國企業將繼續擴展在東南亞和中東的投資。東南亞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CAFTA和RCEP等)和中東國家對外資的優惠政策,為中國化工企業創造了更廣闊的合作空間。此外,國際市場對環保標準的要求不斷提高,將推動中國化工企業加速技術創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隨著全球市場的變化,國際化布局的推進為中國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然而,隨著競爭加劇,企業要想在未來脫穎而出,必須在全球化、綠色化和高端化領域找到新的突破口。例如,領先企業通過高端化工品開發和上下游一體化整合,顯著提升了盈利能力,在2024年化工板塊整體利潤率下降的背景下實現了逆勢增長。2025年,中國化工企業將通過技術突破、綠色創新和市場多元化布局,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