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喇嘛甸油田低碳示范區邁出了堅實且極具示范意義的步伐。
在第七屆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發展大會上,“大慶喇嘛甸油田低碳能源綜合利用智慧管控模式”入選了2024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全面綠色轉型“十大典型案例”。
在喇嘛甸油田,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六廠全力打造“風、光、熱、儲、氫”多能互補以及“源、網、荷、儲”一體化布局的低碳示范區,成功構建起了新能源與油氣生產深度融合的低碳生產建設模式,為老油田綠色低碳轉型、推進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提供了大慶方案。
“多能互補+精準布局”的建設路徑
喇嘛甸油田地處敖古拉大風口,屬于國家二類太陽能資源區,毗鄰林甸溫泉帶和老虎山生態園區,生態資源得天獨厚,風電年利用可達3000小時以上,光伏年利用達1500小時以上,蘊含豐富的低溫位熱能。
在深入調研與專業分析的基礎上,采油六廠充分挖掘區域內風能、太陽能及余熱資源各自的特點與優勢,使其與油氣生產的能流及工藝實現深度且無縫的融合。技術人員經過反復論證與精心設計,形成了低碳示范區外先風機后光伏、低碳示范區內熱能綜合利用的布局。
在低碳示范區外,根據當地的風資源分布情況,精準選址,充分考慮風向、風速以及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確保每臺風機均處于最佳的風能捕獲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風能利用效率。光伏板布置緊隨其后,充分考慮光照時長、角度等因素,兼顧與風機之間的空間布局,避免相互遮擋,保障高效工作。
在低碳示范區內,聚焦熱能綜合利用。喇360熱泵站通過先進的熱交換技術和熱能回收系統,將油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余熱進行有效收集和再分配,取代了2座站庫原有的13臺供熱裝置,減少了對燃氣供熱的依賴,進一步提高了能源的整體利用效率,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通過精心構建的多能互補格局,新能源產能規劃規模達到了25.56萬千瓦。”采油六廠新能源辦公室主任張建軍說,“憑借這一優勢,讓油氣生產中的能源結構逐步向綠色、低碳轉型,為后續的深度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風+光”的完美配比
在推進新能源與油氣生產融合的過程中,風光發電的合理配比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采油六廠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天氣條件下油田生產的用電負荷變化情況,以及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各自在不同時段、不同氣象環境中的出力曲線,開展深入研究,找到了最佳的“風+光”配比,實現了風光發電的高比例接入與高效利用。
這意味著在理想的工況下,低碳示范區的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能夠協同發力,為油氣生產提供充足且穩定的綠色電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優化內部的能源管理系統和電網架構,確保了綠電能夠全部實現自消納。
“過去,新能源發電往往面臨著消納難題,發電不穩定、與用電負荷不匹配等問題導致部分綠電無法得到有效利用。但在這里,通過精準的配比和完善的調控機制,綠電能夠順暢地融入到油氣生產的各個環節中,毫無浪費地發揮其作用。”張建軍介紹道。
由此帶來的效益是顯著的。預計至“十五五”末,采油六廠可實現60%以上的新能源替代率,傳統能源在油氣生產中的使用比例將大幅下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將隨之顯著減少。這不僅為企業節省了能源成本,而且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彰顯了低碳發展模式的強大生命力和實際價值。
“源網荷儲一體化”運行
智能微電網建設,是喇嘛甸油田低碳發展路徑中的又一關鍵舉措。在喇五變電站,一場圍繞“風、光、儲”一體化的微電網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為了實現發電、管電、用電到儲電的“源網荷儲一體化”運行,從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到儲能系統的接入,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與調試,確保它們之間能夠協同工作、高效配合。如儲能系統容量的配備就經過詳細技術比選,既要考慮其儲能容量能夠滿足風光發電波動時的能量存儲與釋放需求,又要兼顧其充放電效率、使用壽命以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通過智能微電網,無人值守的“無煙”站場成為采油六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標志性成果。這類站場摒棄了傳統的燃氣供熱方式,完全依靠新能源供電維持運行,真正實現了零排放、無污染。同時,與微電網結合。通過智能化的控制系統,站場能夠根據電網的實時狀態和生產需求,靈活調整自身的負荷,為微電網提供柔性負荷,實現了從“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的歷史性轉變。
這種轉變帶來的直接效果,是電量自平衡度從48%提高到了70%。這意味著微電網在應對風光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等問題時,具備了更強的自我調節和穩定供電能力,進一步保障了油氣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使得新能源在整個生產體系中的應用更加可靠、高效,為低碳生產建設模式注入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打造智慧能源管控中樞
在喇嘛甸油田智慧指揮中心,新能源辦公室的員工正通過電腦屏幕實時監控著喇嘛甸油田低碳示范區內每臺運行中的風力發電機、光伏電站的各類運行數據。
“我們規劃運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對生產運行、能耗管理、新能源管控等多個功能進行了整合。通過搭建統一的能源管控平臺,打破了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實現了數據的實時共享和交互。在這個平臺上,生產運行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油井的開采、原油的輸送,還是新能源設備的運行狀態,都能被實時監控和精準掌握。”李晶介紹說。
基于這些實時數據,采油六廠實施能源調度、能效管理、生產指揮、綜合應用一體化建設。通過智能算法和數據分析,根據生產負荷需求、新能源發電情況以及儲能系統狀態等多方面因素,對能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和調度,確保能源有效利用,最大限度減少能源浪費。通過打造綠色用能、生產節能、數智控能的全過程閉環管理模式,采油六廠探索出了油田數智聯控全新路徑。
“喇嘛甸油田在低碳發展道路上的積極探索與實踐,體現了傳統能源企業在新時代背景下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精神風貌,構建的新能源與油氣生產深度融合的低碳生產建設模式,為實現能源轉型貢獻了積極力量,也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描繪了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采油六廠廠長任剛說。
責任編輯:陸曉如
znluxiao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