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對我國法律職業共同體現存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和對西方法律職業共同體模式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嘗試尋找其制度上可移植的因素,進而從培養共同體法律思維模式、建立獨立自主機制以及建立職業交流制度三方面,構建一個更完善的法律職業共同體。
關鍵詞:法律職業共同體;法治社會;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198-01
作者簡介:王思予(1994-),女,漢族,遼寧沈陽人,沈陽工業大學,法理學專業,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法學理論。
法律職業共同體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歷史的進步、以及依法治國觀念的提出而逐漸形成的。目前,我國已初步構建出法律職業共同體,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三種職業有各自明確的位置,并已產生了良好的運作機制,推動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前進。但由于多種方面因素、條件的制約,使得中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發展并不是很成熟。分析其中所存在的原因,大致如下:
(一)傳統法律思想根深蒂固
受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影響,盡管依法治國的法治觀念在我國已被提出并施行,但由于長久以來人治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其早已不斷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也導致法律被放在了次要地位。因此,我國的法律職業者極度缺乏特有的法律思維方式,致使法治并不能完全被法律職業者所共同信服,這也成為了阻礙法律職業共同體能夠進一步得到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法律職業共同體內部成員之間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分歧
法律職業是指以律師、檢察官與法官為代表的,具有豐富的法律技能與倫理的人士所構成的具有自治性的職業共同體。律師在接觸案件時會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來為當事人設法去尋求其最大的利益;而法官、檢察官則是以國家的利益為出發點,謀求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律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很容易使得他們在與某些法官進行專業上的溝通與交流時存在爭執和分歧。
(一)職業思維方式的缺失
我國法律職業者站在帶有政治觀點和立場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這種方式最明顯的不足,是它這使得法律職業者在對法律的認識和實踐過程中蒙上了政治色彩,以致于法律思維這個作為法律職業者應具備的獨特的思維方式,并沒在我國的法律職業者中形成。
(二)司法獨立制度的缺失
在建設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司法獨立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制度。反觀中國,在人事方面,法官、檢察官等司法從業人員,他們在擁有自己的專業職稱同時也擁有自己的行政級別,并且他們的工資待遇是以行政級別的標準給予的;在人事任免方面,司法機構也不享有獨立的任免權,都要經過各地方黨委、人大及政法委研究、決定。這樣的體制,容易使法院聽從地方政府的命令,做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辦案。
(三)共同職業自治精神的缺失
目前,我國法律職業體系內未經過專門法律訓練的人員占據相當的一部分比重,與此相反,恰恰有一批接受過專門法律訓練的人員因為多種原因而沒能進入本體系。這種現象的危害是巨大的,結合我國特定的社會環境和目前的發展狀況,專業不對口的現象數見不鮮。法檢系統中,律師法官檢察官之間在有些情況下不能相互理解,這種不合理、不完備、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我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進步與發展。
(一)培養法律思維
運用法律邏輯來觀察、提出、分析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即是法律思維方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當今現存的法學教育方法,以此來解決法律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結合的現象。因此我國應完善現有的對法學生的培養方式,構建出能夠符合法律職業要求的人才培養機制。在法學生的本科教育階段,各高??梢赃m當增加學生參加有關法律實踐性活動的課程,使學生能夠更真實的將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相結合,在課堂上運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
(二)建立共同體獨立自主機制
只有建立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自主機制,脫離行政機關的管轄制度,才能使法律發揮最大效力,進而保證司法工作的獨立性。在職業發展上,可以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組織專家教授,優秀法官等各界人士共同設定合理的考試內容,保障選舉程序的公平公開公正;在經濟保障上,改變以前參照公務員工資標準的薪酬制度,建立起能與專業職稱相對應的薪酬標準,并且適當提高他們的薪酬水平。
總的來說,法律職業共同體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和制度保障。建設社會法治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成熟,與此同時,法律國家法治建設成果的具體表現就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完善?,F如今所要建設的法治社會不僅僅需要更完善的法律規范,還必須有可以與其相適應的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同時進行。
[1]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67.
[2]譚兵.司法統考與構建法律職業者一體化培養模式[J].海南大學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