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深入實施“紅網領航”工程,把網格化建設作為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探索基層微網格治理,通過織密便民服務網、建強陣地保障網、構建協同共治網,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托起大服務、釋放大能量、共謀大幸福,為譜寫治理新篇章融入多元力量。
織密網格體系,夯實精細化治理根基
細分劃定微網格。按照人口規模適度、管理界限清晰、服務無縫覆蓋、資源配置有效原則,進一步優化社區網格設置,以居民小組或住宅小區、若干樓院為基本單元劃分,每個微網格覆蓋300—500戶,并統一賦碼編號備案管理,做精做細基層治理單元,激活基層治理“微引擎”。
完善網格管理體系。全面推行“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小區網格員—樓長—棟長”五級管理責任體系,制定《愛輝區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實施方案》《愛輝區實行樓長制、棟長制工作方案》,積極推動部門職能、居民代表、熱心群眾向網格延伸,立足小網格、融入微服務、發揮大作用,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充實基層治理力量。全面推進網格工作規范化運行,配備城市社區工作者及社會招聘網格員508人,網格員配備率超省定標準56個百分點,在城區覆蓋建立網格黨支部325個,樓棟黨小組753個,全面推行樓棟長制,設立樓長1574名、棟長6034名,切實貫通“精網微格”連接點,織密黨的組織體系。
建強服務陣地,提升精細化服務效能
延伸服務觸角。采取區級創建、社區自建、物業聯建、街校融建、社企共建模式,搭建以“1萬平方米區級黨群服務中心+4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15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32個網格黨群服務驛站、愛蜂驛站、紅色物業、黨建特色網格小區”的“1+4+15+N”黨群服務矩陣,有效凝聚起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等投入基層治理、服務廣大群眾的工作合力。拓展服務功能。以“一室多能、集中服務、共建共享”為目標,打造開放式、集約式、共享式、延伸式“四式”黨群服務中心,設置黨性教育、圖書閱覽、會議培訓、文體活動、服務群眾“5+X”功能區塊,配備飲水機、醫療急救箱、便民工具箱等設施,全面推動陣地融用、事務融議、服務融辦。提升服務品質。充分整合職能部門、企業、醫院等區域化黨建單位資源,形成特色精品服務菜單,開設政策解答、心理輔導、義診義剪、歇腳充電等服務項目20余個,培育黨員突擊隊、志愿服務隊112支,充實完善志愿服務、綜合業務、幫辦代辦等服務功能,實現公共服務“一步之遙”、重點群體“一體規劃”、文化生活“一應俱全”,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雙網協同共治,暢通精細化服務循環
數字賦能雙網運行。充分發揮大數據、手機網格化平臺APP等技術信息優勢,搭建網上網下一體化推進、雙渠道聯動、全領域覆蓋、高效率服務的“互聯網+基層治理”模式,將多方分管變共同管理、人員跑腿變數據跑路,形成線上線下協同處理基層事務的雙網格體系。拓寬路徑服務聯動。運用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平臺,統籌協調駐區單位、職能部門融入基層治理全過程,鏈接27家市區職能部門,明確13方面、37項、234個事件類型的職責任務清單,實行“網格制單、社區派單、部門接單、街道督單、群眾評單”的循環工作機制,打造“點”上著力形成特色、“線”上發力形成規范、“面”上聚力形成聯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多元共治破題創新。推動“兩專一兼”網格員、在職黨員、志愿者、熱心群眾等“微力量”深度入格為民服務,設置“黨員先鋒崗”“社區能人崗”,開設志愿服務項目25個,通過小區現場辦公、上門走訪對接、線上實時反饋等方式,解決問題2000余件次,采納意見300余條,切實增強居民的歸屬感、認同感,讓居民享受“從有居變優居”的社區治理溫度。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