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文物,是如煙歷史的見證,是不朽文明的承載。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如何將沉寂的文物喚醒?文物與文明怎么融合?傳統與現實怎么鏈接?當我們直面這些問題,不難發現,科學的發展觀,來得頗為不易,在文物保護領域也是如此。
本期專題,聚焦“文物活化的道路”。
2025年春晚上,天壇祈年殿再度引發關注。我們走近年過八旬的天壇公園原總工徐志長,陪伴他悉數天壇保護和開發的幾十載光陰。在《天壇往事:天人協和理萬邦》的歷史細節里,您會發現,不論是大家對天壇文化的認知,還是如今已成共識的文物保護觀念,其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金風玉露:一場古戲樓活化的藝術實踐》的書寫里,文物活化利用、“劇”與“場”真正融合探索光明未來的故事,為立足當下如何進行文物開發利用提供了一個重要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