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中國煤礦文工團出品的話劇《溫暖的味道》在上海開啟了全國巡演。國慶前夕,我有幸觀看了該劇在北京的首演。走進中央歌劇院劇場,一種濃濃的“鄉愁”氣息撲面而來,舞臺上是一幅黃河邊北方農村常見的布景:近處是矮矮的村舍、農家的推車、村口的碾子;遠處可見黃土高原的溝壑、山峁,甚至村莊上空依稀飄著的炊煙……話劇《溫暖的味道》就這樣開場了。
由靳東、劉敏濤、張晞臨主演,以黃河沿岸歷史悠久的“塬底下村”為背景展開故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塬底下村成為蘋果的黃金產區,四十年前,為擺脫貧困,村民們毅然去塬上開荒,種活了黃河邊上第一片蘋果園,蘋果豐收給小村莊帶來了富庶的日子。然而四十年后,塬底下村卻因樹種老化、蘋果不僅歉收,而且很難賣出去了,村民們面臨著重返貧窮的困境。就在這個關頭,滿懷抱負的第一書記孫光明(靳東飾)帶著新種苗和新技術,回到了他離開三十年的故鄉——塬底下村。
出于對靳東的熟悉和喜愛,主人公孫光明一出場,觀眾即報以熱烈掌聲。然而,劇情的第一個“梗”,就把躊躇滿志的孫書記和觀眾“晾”在一邊了:村民們把他當成販賣蘋果苗的小販了,差點被轟出村子。一瓢冷水,一個“難”字,給了這位“第一書記”迎面一擊,同時也預示著一臺好戲就要開場了。
導演王延松在闡釋主題時說,話劇《溫暖的味道》,將有選擇地處理好鄉村振興題材的真實,以審美的視野構筑戲劇的心靈圖像,使劇中人的生活成為貫穿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寓言般寄托,這是時間的寄托,也是空間的寄托,更是人的命運的寄托。這種種混雜在一起的寓言般的寄托,可以用一句話表達,叫作“溫暖的味道”。導演的高屋建瓴,對主演靳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為他打開了馳騁話劇舞臺的廣闊空間。當然,我們必須說,《溫暖的味道》匯聚了業內優秀的主創團隊,包括青年編劇施懿展,舞美總監、設計高廣健以及多次承擔重要演出任務的舞臺總監牧元吉等,還集結了中國煤礦文工團的優秀主創和演員,陜西人民藝術劇院也派出演員團隊參演,為該劇增添了地方特色與亮點。
農業博士畢業后主動申請到塬底下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基層干部孫光明,帶著夢想和希望回到自己的童年故鄉,卻遇到了種種人情世故和棘手問題。第一幕,臺下的觀眾就和臺上的孫光明一起,“陷入”了一個懸疑:在他想要為故鄉重建蘋果事業的鄉村振興道路上,遇到曾經為脫貧攻堅奮斗、靠帶頭勤干苦干博得村民們信賴的村書記郝鳳仙,但真誠歡迎他的郝書記,卻站在觀念保守的村民一邊,否決了他的建議,堵住了改良蘋果園的路。那么,他倆到底是敵是友?
靳東飾演的孫光明,是一個充滿智慧和勇氣,不同于傳統農村劇中的干部形象,他有著科研背景和城市生活經歷,更有幾分知識分子的書卷氣。初到農村,他面對的是充滿挑戰的全新環境,村民們對他的排斥和質疑,讓他舉步維艱,感到困惑迷茫。但他面對一個個困難,堅定執著,“己心嫵媚則世間嫵媚”,通過耐心包容,真誠地與郝鳳仙和村民們溝通交流,終于迎來了希望的曙光。一場場戲劇沖突中,孫光明的形象立起來了。靳東自身的氣質挺符合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他自然樸實的表演,也讓人物很有親和力。比如:鄰村為了自身利益發射“驅云防雹”炮彈,給塬底下村造成嚴重的冰雹災害時,他勇敢地站出來,為村民討回公道;得知郝鳳仙“失聯”三天原來是去農科院“調查”他時,也沒有絲毫的敵意,而是幽默地說:“您這哪是告我的狀啊,您是表揚我去了。”劇中還通過孫光明與女兒樂樂的微信通話,從側面帶出了妻子對他扎根山鄉不顧家的埋怨,可見孫光明的返鄉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是頂著壓力執著地去實踐自己的理想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導演王延松的深度思考,他認為盡管《溫暖的味道》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但放眼未來,主人公孫光明仍然是一個孤勇者!于是在全劇臨近結束時,我們聽到了一段孤勇者的獨白,那是導演藏在“溫暖的味道”這個故事背后希望能被觀眾聽到的心聲。這段長達數分鐘的獨白是:“蘋果樹一長就是四十年,一個人一輩子八十年,窯洞一住是百來年,可黃河水在這里流淌了千千萬萬年。 塬底下的一絲炊煙,一塊田地,一棵樹,一代又一代就一直這樣活著,活出千姿百態的模樣,即便枯萎衰敗,也不過是沙沙落葉的蘋果林里,從干涸樹皮深處溢出的汁液!鄉愁,也遮蓋不住樹梢上的那些蘋果的光澤度,因為,活著的信仰在那里,夢在那里,還有痛苦的荒唐的可笑的人情世故都在那里。永恒的寄托,正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你不可能忘記你的血統和生命的力量,就像一顆蘋果,你終究生長在北緯三十七度,世界上最溫暖、最適合生命成長的地方!”幸虧這段長長的獨白由靳東來演繹,他擁有廣泛的“觀眾緣”,此時,劇場里鴉雀無聲,人們和“孫光明”一起沉浸在對過去、對現在、對未來的思索之中……繼而是全場爆發出的熱烈掌聲。
我個人認為,話劇《溫暖的味道》劇本對主人公孫光明的刻畫尚存在一些不足,深刻挖掘也嫌不夠,情感線和行動線都比較單純,是不是可以說,更多靠優秀演員靳東的個人魅力和實力,撐起了這樣一個理想化的角色?據了解,全劇組曾兩度赴延安宜川采風,作為團隊領導兼主演的靳東更是有八個月的“深扎”生活。他在給一位朋友的微信中寫道:“現實主義題材很難排,鄉村振興的題材更難。我努力嘗試在寫實與寫意之間,找到一個表達的基點。希望可以用美學和詩化的呈現方式,老老實實講述我們的鄉土中國,人和土地的關系,去講述一個亙古不變的人群!”靳東,作為一個影視明星,一個觀眾喜愛的“老干部”,他在這部戲里的傾情投入和辛勤付出,我們看到了。
還要感謝劉敏濤飾演的村支書郝鳳仙,她生動鮮活,復雜多面,與靳東的對手戲一場接一場,越演越被觀眾認可,越演越招人喜愛,兩位“老搭檔”、好演員再一次“珠聯璧合”。 劇中的大量群戲,通過演員們的認真表演,直面農村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如產業升級的困難、農民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等,都十分接地氣,令人信服。
話劇《溫暖的味道》作為一部原創新戲,在創作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嘗試,體現了創作者的人文關懷和美學追求。
那晚離開劇場時,“塬底下村”的蘋果也運到了,觀眾們欣喜地接過劇組人員相送的又大又紅的蘋果,體味著“溫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