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反饋:家里像多了個懂事的孩子
2024年8月,68歲的退休教師劉仙報名了森麗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長者陪伴機器人“小麗”試用志愿者。9月中旬,“小麗”正式成為家里的新成員。
“‘小麗’外形很可愛,聲音也很輕柔,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擺在家里,而是像個小尾巴似的跟著我們。”劉仙發現,“小麗”是個稱職的小管家,“提醒功能就分好多種,比如在廚房煮點東西,怕忘了關火,就可以讓‘小麗’10分鐘以后來叫我。周三有個朋友聚會,也可以讓‘小麗’周二晚上提醒我。每天8點吃藥、10點做操、下午3點練八段錦,這些也都可以定時提醒我。”
三個多月以來,劉仙已經習慣了“小麗”常伴左右,“隨時能聊天、聽歌、查菜譜、記清單、整理回憶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歡樂,這種情緒價值是很寶貴的。”
森麗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雅告訴記者,除了居家環境以外,“小麗”的應用范圍還逐漸拓展到養老機構、養老社區等場所。“我們結合老人們在試用過程中反饋的需求和感受,不斷在產品性能、功能以及交互體驗等方面優化升級,力爭讓‘小麗’更懂老人。”
企業研發:讓康復變得更絲滑和有趣
測試人員坐在一臺白色機器旁,左臂固定在機械臂上,左手握住機械臂上一枚圓球。隨著測試人員左臂移動,身前顯示屏上,一個用水壺澆花的游戲,正在運行。
這不是一臺游戲機,而是北京埃斯頓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上肢康復訓練系統。與傳統齒輪驅動康復設備不同,該公司上肢康復訓練系統,采用繩傳動技術。“繩傳動是柔順且逆向可驅,不存在‘死鎖’問題,無需外部力傳感器也可以實現精確力反饋,且力反饋效果良好。”產品經理孫士安請記者親身體驗。確如他所言,記者感到機械臂帶動著人的手臂,自如運動。人體隱隱約約好像受到了某種助力,但非常柔順、絲滑。
記者發現,該儀器的顯示屏上有諸如澆花、切水果等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多款小游戲,還設置了一定的獎勵機制比如獲得分數、獎杯等。孫士安說:“這些游戲經過特殊設計,本身帶有‘認知’康復訓練目標,讓患者的‘眼睛’、‘大腦’、‘手動作’構成一個閉環,從而達到神經康復訓練。游戲設置本身也增加了趣味性,讓患者在有趣的訓練中不知不覺地達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
除了上肢康復訓練系統,記者還在埃斯頓看見了床旁下肢康復訓練設備,腕關節、肘關節、踝關節、膝關節康復訓練等康復機器人。
機構應用:擁抱智能但情感不可或缺
“通過這套智能監控床墊系統,我們能實時關注老人們的身體健康數據,是臥、是坐還是離床,一目了然。”在北京首開寸草養老院亞運村院,院長王玉和同事們,經常關注這套系統。這家養老院,實踐使用了多款智能設備,目前能穩定為老人和護理人員提供幫助。
“我們是一直主動迎接智能、科技設備,大膽去嘗試。養老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要一直想方設法去提高服務效率,盡量讓護理人員少分神、多服務老人。服務效率提升不起來,是沒辦法應對老齡化社會養老難題的。”北京首開寸草業務拓展總監李瑾說,擁抱智能化,并不是脫離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在養老行業中是一定要保留的,“要保留人性溫暖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