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去青藏高原旅游,會發(fā)現草地廣闊、灌木叢生,而喬木卻格外稀少,大多數地區(qū)仿佛就是高大樹木的生命“禁區(qū)”。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高海拔地區(qū)氣溫低,最暖月7 月平均溫度低于10℃,生長期長度不足4個月,生長季平均溫度不到6℃,低溫嚴重限制了植物細胞的分裂和樹木的生長,冬季還會發(fā)生嚴重的凍害。此外,低溫和強輻射也會抑制樹木的光合作用,影響高大樹木的碳平衡。
由于氣溫低,青藏高原的有機土層非常薄。高原土壤大多屬于貧瘠的山地土和草原土,含有較低的有機質,缺乏足夠的養(yǎng)分支持樹木生長。此外,由于植被覆蓋度低,強烈的風蝕作用也加劇了土壤的流失,樹木根系生長受限。強風強輻射還會導致水分蒸發(fā),植被缺水,從而阻礙樹木的生長。
樹木高大,在高海拔低溫環(huán)境下散熱快;灌木和草地植物體型矮小,在植株冠層聚熱方面比樹木更有優(yōu)勢。此外,灌木和草地的根系通常比較淺,可以適應干旱、寒冷和強風等極端環(huán)境。其次,樹木的生長周期較長,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成材,寒冷會影響樹木生長;而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長周期則相對較短,尤其是草本植物,在一個生長季節(jié)內即可完成生命周期,這使得它們能夠在短暫的溫暖季節(jié)內完成生長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