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初中生而言,掌握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不僅能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在寫作中靈活運用,使習作更加豐富多彩。本文將以課內經典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紫藤蘿瀑布》(宗璞)、《白楊禮贊》(茅盾)、《壺口瀑布》(梁衡)為例,結合其他抒情散文片段,深入精講抒情散文這種文學體裁的表現手法,并附上相關閱讀題高分實例進行評析。
一、情感的直接抒發與間接寄托
(一)直接抒發,情感熾熱
抒情散文最直接的表現手法,莫過于情感的直接抒發。在《土地的誓言》中,端木蕻良用“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等直接宣言,表達對故鄉土地深沉的愛與誓死保衛的決心。這種直抒胸臆的方式,讓讀者直觀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強烈與真摯。在閱讀抒情散文時,同學們應注意捕捉文中直接表達情感的語句,體會其背后的情感力量。
(二)間接寄托,含蓄深遠
與直接抒發相對應的是間接寄托,即作者將情感寄托于具體事物或景象之中,分析“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表達效果。在《紫藤蘿瀑布》中,宗璞通過對紫藤蘿花盛開景象的細膩描繪,寄托了對生命美好、頑強不屈精神的贊美。紫藤蘿的繁茂與生機,成為作者內心情感的外化,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到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边@段文字通過描繪荷塘的景致,間接寄托了作者內心的寧靜與淡淡的憂愁。同學們在答題時,需分析景物描寫背后的情感寄托,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創作手法。
二、象征與隱喻的巧妙運用
(一)象征:深意寓于具象
象征是抒情散文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情感。《白楊禮贊》中,茅盾以白楊樹為象征,贊美了北方農民的堅強不屈和質樸勤勞的精神品質。白楊樹高大挺拔的形象,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使文章意蘊深厚。
(二)隱喻:言在此而意在彼
隱喻則通過比喻的方式,將一種事物暗指為另一種事物,以達到表達復雜情感或主題思想的目的?!秹乜谄俨肌分?,梁衡將黃河比作“一條被縛的巨龍”,隱喻了中華民族在歷經磨難后依然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這種隱喻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讀高爾基的《海燕》,“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這一段非常亮眼。在這里,“海燕”被隱喻為勇敢的革命者,其在暴風雨中的翱翔象征著革命者不畏強暴、勇往直前的精神。同學們在答題時,應準確識別隱喻元素,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層含義。
三、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的融合
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兩者在抒情散文體裁的表現中時常交織出現,共同構建出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一)借景抒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抒情散文中最常見的寫作手法之一,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與思緒,即是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周圍的景色之中。在《土地的誓言》中,端木蕻良筆下的黑土地、蜿蜒的河流等抒情元素,無不浸透著他對故鄉的深深眷戀與懷念,實現了景與情的完美融合。反復吟誦,讀者可以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那份深沉的鄉愁。
(二)托物言志:物我合一,志在物中
托物言志則是將個人志向、情感或哲理寄托于某一具體事物之上,使事物成為作者思想的載體,相對表現較含蓄?!栋讞疃Y贊》中的白楊樹,不僅是對自然之美的描繪,更是作者精神追求的體現,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托物言志,物我合一,志在物中。白楊超越了本身的物質意義,成為作者思想的具象化表現:被賦予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品質,與作者內心追求不謀而合。
讀周敦頤古代抒情散文《愛蓮說》,更能體會到托物言志的韻味。蓮中通外直,優雅而不張揚,正是作者心中理想人格的象征。他通過寫蓮,向讀者展示出不隨波逐流、堅守自我的文人形象。這種將個人情感與志向融入到具體事物中的寫作手法,使文章富有深意,也給予讀者更多的想象與思考空間。
同學們在探討抒情散文文學體裁的表現手法時,應深入挖掘其中的深層含義,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細膩筆觸,將自身情志巧妙融入到景物與事物中,從而達到個人情感的升華與主題思想的傳達。
四、語言藝術與修辭聯用的妙處
抒情散文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其語言藝術和修辭聯用的巧妙。精美的文字、生動的描繪、恰當的修辭,共同構成了抒情散文獨特的語言特色。
(一)生動的描繪與形象的比喻
在《紫藤蘿瀑布》中,宗璞運用了大量的景物描繪和比喻,如“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這樣的景物描繪,不僅讓讀者能清晰地感受到紫藤蘿的美麗,更因精當的比喻讓整篇文章充滿了深邃的詩意。
(二)比喻與對偶聯用,增強情感表達
在《土地的誓言》中,端木蕻良通過比喻、對偶的修辭聯用,強烈表達對土地的熱愛和誓言:“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在這里,作者將“歡笑”比喻為“埋葬”的實體;“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兩句結構相似構成對偶,修辭聯用使情感表達更加濃烈,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同學們在閱讀抒情散文時,應捕捉語言藝術及修辭聯用的妙處,體會它們如何為文章增色。同時,在習作中嘗試模仿和運用這些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
五、重視原文、審清題目與根據賦分情況列要點答題
解答抒情散文閱讀題目時,同學們需緊密結合原文來回答問題。其實,很多題目的答案,都隱藏在文章細節中,只有仔細閱讀、深入理解,才能準確捕捉到這些信息。同時,審清題目要求也非常重要。不同的題目可能會要求分析文章的主題、情感、表現手法等多個方面,因此同學們需要根據題目的具體要求來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
例如,在回答《白楊禮贊》的閱讀題時,如果題目要求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那么同學們就要緊密結合原文中關于白楊樹的描繪,以及作者對這些描繪所賦予的象征意義來進行分析。若題目還要求分析文章的情感表達,那么同學們必須對文中直接和間接表達情感的語句進行闡述,包括這些情感是如何通過景物描寫、修辭手法等表現出來的,也要有所涉及。
在回答抒情散文閱讀題目時,同學們應根據題目的賦分情況答出要點。一般來說,分數較高的題目,往往需要大家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因此,在回答這類題目時,要嘗試從多個角度分條目回答,比如文章主題、情感、結構、表現手法等,確保要點的全面性。
例如,《荷塘月色》有一道分析題,除了問這篇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還包含作者情感變化及對主題內涵的揭示,分值為8分。面對此題,同學們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答題,以確保涵蓋所有要點。
首先,分析抒情文章的表現手法。作者通過細膩筆觸描繪荷塘月色的美景,運用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文字表現力。這些手法的運用,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學造詣。
其次,列點或用分號排出文中作者情感的變化軌跡。文章開頭,作者流露出煩躁不安的情緒;而漫步荷塘、欣賞月色,情感逐漸轉為寧靜和愜意;但隨后又陷入對現實的憂慮和迷茫。這一情感變化過程,擷取文中相關描述即可得出。
最后,同學們還要從文章結構出發,闡明作者怎樣對主題內涵進行揭示。必須指出,作者對荷塘月色的詳盡描繪,表達了他對自然美的向往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主題內涵與文章結構、情感變化及表現手法要緊密相連。
綜上所述,根據題目賦分情況,要設出表現手法、情感變化、主題內涵、結構特色等多個要點答題,確保答案全面??傊?,掌握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對提高初中生的閱讀理解非常重要。通過精讀抒情散文作品,結合具體的閱讀題型進行練習和分析,同學們不僅能進一步掌握這些表現手法的精要,還能使自己的抒情散文寫作躍上一個新的臺階,真可謂益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