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文章聚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構建“OBE+BOPPPS+PAD”新型智慧教學模式,對教學框架和教學流程進行整合,并以“解熱鎮痛藥”課程為例,探討了“OBE+BOPPPS+PAD”新型智慧教學模式課程實施。
關鍵詞 OBE理念;藥理學;BOPPPS;PAD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2.003
Application of the \"OBE+BOPPPS+PAD\" New Smart Teaching Model in Pharmacology Course Teaching
DOU Jinfeng, XIONG Youyi, LI Xianqiang
(School of Life and Health Sciences,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100)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deepen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eaching"philosophy of \"student-centered\", constructs a new intelligent teaching model of \"OBE+BOPPPS+PAD\", integrates the teaching framework and teaching process, 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BE+BOPPPS+PAD\" new intelligent teaching model course using the \"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Drug\" course as an example.
Keywords OBE concept; pharmacology; BOPPPS; PAD
當前,隨著生物醫藥產業的飛速發展,社會對藥學領域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這一趨勢對藥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培養既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又具備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已成為行業和教育界的共同目標。藥理學作為連接藥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是藥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必修基礎課程,在培養應用型藥學專業人才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快藥理學課程的改革與建設,不僅能夠培養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兼具的應用型藥學人才,還能推動專業建設,提升學科發展水平。
1 "藥理學課堂教學現狀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生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學科,主要包括藥物的作用機制,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過程,以及藥物的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等方面,涵蓋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各個環節。藥理學課程具有理論性強、模塊多、內容復雜、信息量大的特點,藥理學教學實踐面臨著三大痛點問題[1],具體如下。
1.1 "內容繁雜,涉及基礎學科多,學習難度大
藥理學課程內容繁多,涉及大量的藥物名稱、作用機制和應用場景,學生容易感到枯燥,導致學習興趣下降。此外,學習藥理學需要扎實的生物學和生理學基礎,部分學生在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對藥物作用機制難以深入理解,學習存在較大難度。
1.2 "課堂教學互動性不足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參與度和互動性較為不足。盡管MOOC/SPOC等信息化手段結合翻轉課堂的應用,確實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教學實踐仍可能陷入從“課堂灌輸”到“視頻灌輸”的誤區[2]。教學往往側重于知識的傳遞,忽視能力與素質的全面培養,導致學生參與度、互動性和反饋不夠充分,難以有效激發他們的主動學習意識。
1.3 "考核方式單一
在傳統的藥理學教學中,考核往往以筆試為主,側重于記憶藥物名稱、劑量、作用機制等內容,學生容易傾向于機械記憶,而非真正理解藥物的作用機制和臨床應用。這種模式雖然能反映學生是否能夠記住具體內容,但無法準確評估他們的理解深度和思維能力。此外,傳統的考核方式無法全面評估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特別是在處理復雜臨床情景時,學生需要結合藥理學知識與實際病患情況做出綜合判斷,傳統的考核方式往往忽略了這種高階思維的訓練和評估。
2 "藥理學教學痛點的解決思路
針對藥理學教學的痛點問題,要想達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促進藥理學教學的提質增效,藥理學教學應在教學方法和模式上進行創新,融合多種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技術手段,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導向教育),是一種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強調教育過程應圍繞學生在學習結束時應達到的具體能力和知識進行設計。它的核心在于明確預期學習成果,并根據這些成果來制定課程目標、教學活動和評估方式[3]。BOPPPS教學模式是一種旨在通過系統化的步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教學結構。它包含六個關鍵環節,分別是:Bridge-in(導入)、Objectives(目標)、Pre-assessment(前測)、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學習)、Post-assessment(后測)、Summary(總結)[4]。PAD課堂即對分課堂,是一種強調知識的傳遞與學生的主動學習,并通過互動來增強學習效果的教學策略。PAD課堂主要由Presentation(講授)、Assimilation(吸收)和Discussion(討論)三個環節組成[5]。
盡管OBE理論、BOPPPS模型和PAD課堂在教學實踐中展現了其有效性、適用性和創新性,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這些模式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比如:OBE理論在教學設計中對細節的把握不夠充分;BOPPPS模型中的參與式學習環節缺少整體規劃,且總結環節過于單一,導致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不足,難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此外,PAD課堂在教師講授、教學總結和反饋方面缺乏規范,未能有效衡量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6]。
針對上述情況,將OBE理論、BOPPPS教學模型和PAD教學模式中的教學環節進行整合和調整,形成一個更加系統且多維度的“OBE+BOPPPS+PAD”教學流程,以更好地應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并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實際應用能力。
3 "“OBE+BOPPPS+PAD”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以“解熱鎮痛抗炎藥”為例
3.1 "教學整合框架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基于OBE理論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確定章節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利用BOPPPS確定一個結構化的教學設計框架,確保教學環節的有序進行。在BOPPPS實施過程中融入PAD模式下的自學與討論,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互動交流,鼓勵學生在課堂內外進行知識的吸收和應用。
3.2 "整合后的教學環節
3.2.1 "目標設置與課前導入(OBE + Bridge-in "Before "Class)
教師需根據 OBE理論明確本次課程的學習成果,包括知識點、技能和綜合素質目標,并與學生進行討論,使其明確學習方向和期望。同時,針對學生生理、病理基礎薄弱的問題,在課前導入相關疾病發病機制或生理基礎作為藥理學習儲備知識。
具體實施:“解熱鎮痛抗炎藥”章節的教學目標中知識目標為掌握解熱鎮痛抗炎藥的作用機制、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如阿司匹林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能力目標為學會分析、解釋涉及解熱鎮痛抗炎藥應用的合理性,具備根據適應癥合理選用解熱鎮痛抗炎藥物及防止不良反應的能力。素養目標為引導學生樹立藥學服務意識,形成自我護理、自我保健、自我藥療的專業意識,以及醫藥行業職業底線意識。課前導入通過雨課堂發布炎癥、發熱和疼痛的發病機制,為學習解熱鎮痛抗炎藥的藥理作用機制做準備。
3.2.2 "前測、課堂導入與講授(Pre-assessment + Bridge-in + Presentation)
在教學正式開始前進行前測,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背景,以便調整教學進度與重點。教師通過與實際案例相關的情景導入,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如討論一類藥物在臨床中的具體應用案例)。教師通過簡明扼要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核心概念,但更多內容將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
具體實施:教師通過雨課堂發布在線測試,了解學生對解熱鎮痛藥的基本知識,如常見藥物名稱、適應癥等的掌握程度并確定教學重點和深度。教師通過實際案例“討論一個發熱伴隨疼痛的患者在臨床中使用解熱鎮痛藥的實際情況”導入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第一階段進行解熱鎮痛藥的作用機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常見藥物(阿司匹林、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以及它們的適應癥與不良反應的簡單講解。
3.2.3 "參與式學習與討論、吸收(Participatory Learning + PAD自主學習)
將BOPPPS模型中的參與式學習與PAD的討論、吸收結合。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討論活動,激發學生的思維碰撞和創新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更加主動與深刻。教師在此環節主要負責引導,鼓勵學生在討論中提出問題、分享見解,并推動他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具體實施:學生分成3―4人的小組,圍繞教師提供的案例(如何選擇藥物來緩解一個輕度至中度疼痛的患者的癥狀、胃潰瘍患者如何選擇解熱鎮痛抗炎藥及風濕性和類風濕性藥)進行討論。每個小組將分析案例中的患者癥狀,并提出他們的藥物選擇,解釋選擇依據。互動交流環節,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和點評,幫助學生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情況進行比較,討論每種藥物的優缺點,以及如何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進行個性化治療。
3.2.4 "后測與反饋(Post-assessment + 反饋機制)
在教學內容結束后,可以采用測驗、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擬等形式進行后測,評估學生對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并通過反饋機制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加深理解。
具體實施:本章節以臨床案例的方式進行后測和反饋,設計臨床案例為一名35歲患者出現發熱和頭痛癥狀,醫生給他開具了對乙酰氨基酚。請學生分析此藥的適用性、劑量、潛在副作用以及其他注意事項。學生通過雨課堂彈幕在線根據案例討論藥物的選擇是否合適,以及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3.2.5 "總結與反思(Summary + 評估與總結)
在總結階段,教師總結本次課程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梳理關鍵知識點。同時,教師通過對評估結果的分析,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
具體實施:教師在課程結束時對解熱鎮痛藥的核心知識點進行系統回顧,重點總結藥物的作用機制、適應癥、臨床應用與不良反應的處理方法。結合課堂上的形成性評估(小組討論表現、課堂提問等)與總結性評估(后測成績),教師讓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反思他們在學習和模擬應用解熱鎮痛抗炎藥過程中的挑戰和收獲,并明確自己的優勢與知識薄弱環節。
4 "結語
通過初步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OBE+BOPPPS+PAD”新型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方法有顯著優勢:學生在課前完成炎癥、發熱和疼痛背景知識學習,降低了課堂解熱鎮痛抗炎藥作用機制理解難度;在課堂中扮演更加主動的角色,學習變得更具參與性和互動性;通過多樣化的學習環節,學生能夠在討論和任務中鞏固知識,進行深度學習。新模式實現了課堂內外的深度互動與及時反饋,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還能提升實踐和應用能力。在當前的教學改革熱潮中,“OBE+BOPPPS+PAD”模式為藥理學課程教學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與實踐,進一步優化這一教學模式,以提升藥理學課程的人才培養質量,為藥學專業人才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項目“基于‘OBE’理論的藥學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的探索與實踐”(2022JYXM342);安徽科技學院質量工程項目“基于‘OBE’理論的藥學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X2021029);安徽科技學院質量
工程項目“基于OBE理念下的《制劑設備與車間工藝設計》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XJ2023133);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項目“藥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020KCSZJXTD18);安徽科技學院質量工程項目一流教材“臨床醫學概要”(XJ2022063);安徽科技學院質量工程項目藥理學線上課程(XJ2022025)。
參考文獻
[1] 翟科峰,段紅,劉發旺,等.“新型混合教學”育人體系下翻轉課堂應用于“藥理學”課程的教學探索[J/OL].吉林醫藥學院學報,1-4[2024-12-13]. https://doi.org/10.13845/j.cnki.issn1673-2995.20240 920.003.
[2] 金鑫,李良軍,杜靜,等.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學創新設計——以“機械設計”課程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19-24.
[3] 廖芳,黃賢華,劉建新,等.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藥學專業藥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23,17(2):16-19.
[4] 陳晶,楊吟宇,伍雅倩,等.OBE教學理念與BOPPPS教學模式下藥理學課程思政“金課”教學設計探索——以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為例[J].廣東化工,2024,51(16):219-221.
[5] 張娜,任娟,張麗菊.以學生為中心采用PAD結合思維導圖教學模式開展流行病學教學效果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24,42(9):61-64.
[6] 劉丹丹,姚業祥,楊悅,等.基于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研究——以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23,41(17):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