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雨鑫出生才7天,便被診斷出患有一種罕見的眼部腫瘤。還沒來得及看清這個世界,他就面臨著生死抉擇。醫生說:“如果不快點治療,病毒就會由視神經轉移到腦部或其他身體部位。”這一噩耗讓曾雨鑫全家陷入難以承受的痛苦。
媽媽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無論前路有多少未知的困難,她都要帶孩子去接受治療。唯有主動尋醫,才能為曾雨鑫爭取到一線生機。
所以曾雨鑫的童年是在醫院里度過的。他經常會在家人的陪同下,在醫院走廊上爬行,從病房一步步爬到護士站,然后在護士們面前稍作停留,笑瞇瞇地轉動著小腦袋,傾聽周圍的動靜。每當聽到護士們輕柔的話語,他都會興奮地叫上一兩聲,接著又不知疲倦似的爬回病房。在無數次這樣的往返中,曾雨鑫逐漸學會了站立、行走,其間得到了不少人的鼓勵和幫助。
然而,曾雨鑫的病情只穩定了兩年。在他4歲那年,由于冷凍手術失敗,他的病灶受到刺激,出現了大出血。出血導致醫生看不清他眼底的狀況,無法判斷病情。他的視網膜也開始脫落,血塊與玻璃體粘連在一起,情況非常糟糕,令人揪心。
聽聞美國也許有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媽媽決定帶曾雨鑫去試試。出發前,媽媽輕聲對他說:“雖然治療的過程會很艱難,甚至有可能治不好,但媽媽相信,只要我們努力,一定能延長你的生命。”曾雨鑫沉默地點點頭。
現實是殘酷的,在經過無數次化療和手術后,曾雨鑫雖然憑借著堅忍不拔的意志活了下來,但他最終還是失明了——眼睛僅存些許光感。
他每年至少得跑兩趟上海,進行眼底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媽媽總會將這一次次例行檢查包裝成一次次驚喜之旅:“嘿,兒子,要不咱們去上海迪士尼樂園玩?”
聽罷,曾雨鑫便和媽媽輕裝出發,前往上海。迪士尼樂園里的游客不多時,曾雨鑫會和媽媽一起重復體驗那些心儀的項目。其中,他最喜歡的項目是雷鳴山漂流,他會和媽媽一起坐在漂流筏上,隨著湍急的水流穿梭在幽暗的山洞里。每一次驚險的下墜都讓他感到無比激動。等把想玩的項目都玩了個遍,曾雨鑫才和媽媽動身前往醫院接受檢查。次數多了,他就不覺得去上海做例行檢查有多可怕了。媽媽用愛教會了他要樂觀前行。
“雨鑫,早上好!”
“蔡老師好!”曾雨鑫禮貌地回應道。即便這位老師并非他的任課老師,曾雨鑫還是用他那敏銳的聽覺準確辨認出了蔡老師。曾雨鑫穿著一身整潔的校服,穩穩當當地走進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初中部的校門,迎接新一天的學習生活。
在這種日復一日的校園生活中,數步數、數階梯、數門框,對曾雨鑫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能讓他更為自然、安全地行走在學校里。每當大課間的做操鈴聲響起時,曾雨鑫都表現得非常淡定。他緩緩起身,把椅子推回原位,再遵守秩序排隊下樓。憑借著對校園的熟悉以及同學們的熱情幫助,他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其他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有節奏地做操、跑步。

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從小學開始,曾雨鑫便在廣州市啟明學校的王莉主任的建議下,到文德路小學隨班就讀。為了支持他的學業,廣州市啟明學校的老師們還特地為他組建了隨班就讀研討群。群內匯集了各科的老師,為曾雨鑫提供全面、細致的學業幫助。
視力受損的孩子如果想在普通學校就讀,至少要保留一定的視覺感知。而像曾雨鑫這種完全失明,僅憑微弱光感,在普通學校按照正常學生的學習要求完成學業的情況非常罕見。可以說,這超乎所有人的預期,已成為一個令人振奮的案例。
平時,曾雨鑫都坐在第一排。他的桌面上沒有書,而是放著一臺銀色的筆記本電腦,電腦表面全是磕磕碰碰留下的印痕,電腦一側連接著一副黑色耳機。當教室前方的一體機開始播放教學課件時,曾雨鑫便熟練地將這副耳機戴上,并將右耳露出來,以便聽清老師講課的聲音。而耳機里傳來的,是讀屏軟件朗讀課文的聲音。這些聲音源自一本電子教材,與班里其他同學手中的紙質版教材上的內容完全一致。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而在曾雨鑫這里,“眼到”變成了“耳到”。聽課時,他非常認真。老師提問時,他也會像其他孩子一樣積極舉手發言,毫不膽怯。至于課堂練習、課后作業,曾雨鑫更是一點都沒落下,因而他的成績相當優秀。
普通學校的老師雖然不懂盲文,但他們依然竭盡所能為曾雨鑫創造出一個利于學習和運用盲文的環境。
每次區里組織期末診斷性測驗的時候,媽媽都會提出申請,請廣州市啟明學校的老師編制盲文試卷讓曾雨鑫參加考試。但由于試卷的涉密性以及轉換過程的復雜性,制作時間較長,導致曾雨鑫不得不延期考試。面對這樣的安排,曾雨鑫總是主動避嫌,在等待的這段時間里,他會盡量避免與外界接觸。
2024年,曾雨鑫參加了中考,招生辦領導、老師們同樣做了大量調研工作,專門為視障考生編制了電子考卷,并設置了特殊的考場。這讓曾雨鑫十分感動。這些來自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了他的前行之路。
2024年7月2日上午,曾雨鑫走出中考考場,完成了歷時3天的與普通考生的同題競技。據了解,他是2024年廣東省的中考中唯一一位全盲視障考生。
曾雨鑫的考場在7樓,考點為他安排了綠色通道。他本可以快速、高效地到達考場,可他卻做了一個不一樣的選擇——考試那天,他和其他同學一樣,在歡聲笑語中走普通考生通道到達候考室。接著,他又耐心排隊,逐一完成身份驗證等煩瑣步驟。最后,他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穩步邁向屬于他一個人的考場。在他眼里,那不僅是一個靜謐的答題空間,更是一個與千千萬萬個普通考生并肩競技、共同追夢的舞臺。他心中的那份對規則的尊重和對公平的渴望,比任何人都要強烈。
放榜那天,曾雨鑫穿著一件明亮的黃色T恤,在母親的陪伴下,打開了那臺陪伴他度過許多學習時光的筆記本電腦,準備查分。功夫不負有心人,曾雨鑫考了706分,順利被廣東廣雅中學錄取!面對略低于預期的分數,曾雨鑫心中泛起了漣漪,但這份波動很快便被一股更為強烈的信念所取代。他認為,這個分數正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和鞭策。
中考后的暑假里,曾雨鑫迷上了一整套厚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觸覺地圖集》。在這本上千頁的觸覺地圖中,山川河流、城市鄉村、道路橋梁等皆被轉化成了可以觸摸的形態。曾雨鑫細細摩挲著,用指尖去“看”這個世界。他知道,自己的經歷是獨特的,也是寶貴的,他想用一生去慢慢感受這個美好的世界。他還提前規劃好了自己的高中生活,已經著手預習高一、高二的課程內容了。他對高中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期待。
談及未來,曾雨鑫激動地說:“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為一名專為盲人群體發聲的律師,為視力受限的人群爭取更多的合法權益。”或許,未來的路會很坎坷,但曾雨鑫已經準備好了。他將以堅忍和熱情,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就是要豹走摘自《少男少女·校園版》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