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和創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階段,開展勞動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還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文章以甘肅省慶陽第五中學的“田園式”校本勞動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實踐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了田園式校本勞動課程的內涵、目標、內容、實施方法及評價體系等方面,旨在為初中勞動教育探索一種新的發展思路和實踐路徑,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勞動教育;田園式勞動課程;課程體系設計
一、田園式勞動課程的內涵與特點
田園式勞動課程指以田園為平臺,將勞動教育與自然教育、生命教育等有機融合的課程。該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綜合性高、趣味性濃、教育性突出等特點,旨在讓學生在田園實踐中深刻體會勞動的價值。
(一)內涵
田園式勞動課程內涵豐富,它以生機勃勃的田園為重要載體,以勞動為核心手段。通過田園中的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此課程將勞動教育與自然教育緊密結合,使學生在田園中親近自然,領悟自然規律;與生命教育相融合,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成長與堅韌;與品德教育有機統一,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等。在田園中,學生不僅能學習勞動知識、掌握勞動技能,還能親身體驗勞動過程,深刻領悟勞動的價值與意義。
(二)特點
其一,實踐性強。田園式勞動課程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和實踐體驗,讓學生在田園中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從而掌握勞動技能,提高實踐能力。其二,綜合性高。田園式勞動課程融合了多學科知識,如生物學、地理學、物理學、化學等,使學生在勞動中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其三,趣味性濃。田園式勞動課程將勞動與游戲、競賽等活動相結合,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勞動知識和技能。其四,教育性突出。田園式勞動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在勞動中深刻體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田園式勞動課程的目標與內容
田園式勞動課程目標明確,旨在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與習慣,提高勞動技能與實踐能力,促進身心健康及全面發展。課程內容涵蓋田園種植、養殖、手工制作及田園文化,讓學生在勞動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感悟價值,提升綜合素質。
(一)目標
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通過田園式勞動課程,讓學生了解勞動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習慣。
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田園中學習種植、養殖、手工制作等勞動技能,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田園式勞動課程讓學生親近自然、接觸泥土,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勞動教育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內容
1. 田園種植
田園種植涵蓋蔬菜、水果、花卉等多方面。學生參與其中,能親身體驗不同植物的種植過程,從播種開始,見證種子破土而出,觀察幼苗茁壯成長,直至開花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植物生長的各個階段,還能逐步掌握澆水、施肥、除蟲等種植基本技能。
2. 田園養殖
田園養殖包含養雞、養鴨、養魚等豐富內容。學生參與養殖活動,可近距離觀察動物,了解雞的啄食習慣、鴨的戲水特性、魚的游弋規律等。同時,在實踐中學習投喂食物、清理圈舍、防治疾病等養殖基本方法,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生命的認知。
3. 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充分利用田園中的自然資源,如形態各異的樹枝、五彩斑斕的樹葉、嬌艷欲滴的花朵等。學生們發揮想象力,將這些自然素材巧妙組合,制作出獨特的手工藝品。制作過程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同時鍛煉其動手能力,從裁剪、拼接,到粘貼、裝飾,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
4. 田園文化
田園文化課程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其歷史淵源,從古代的農耕文明到現代的生態理念,探尋田園文化的發展歷程。學生們體會田園文化在提供食物、塑造景觀、傳承價值觀等方面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其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提升審美情趣,學會欣賞田園之美。
三、田園式勞動課程的實施方法
田園式勞動課程的實施可采用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小組合作與個體探究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學校與家庭及社會相結合的方法。多維度開展,能讓學生在勞動中提升技能、培養合作精神,促進全面發展,切實感受田園勞動課程的魅力與價值。
(一)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是田園式勞動課程的重要實施方法。在課堂上,教師運用生動的講解和直觀的演示,向學生系統地傳授勞動知識和技能,如蔬菜的種植方法、動物的飼養要點等。而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則親自動手操作,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如田園里種植蔬菜、養殖動物。通過親身實踐,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還提高了勞動技能和實踐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二)小組合作與個體探究相結合
在田園式勞動課程中,小組合作與個體探究相結合的方法成效顯著。將學生分成小組,共同開展合作學習和實踐活動。小組成員分工協作,進行田園種植、養殖等任務,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個體探究,讓他們在田園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獨自研究某種植物的生長特性或探索新的手工制作方法。這種結合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促進他們在勞動課程中全面成長。
(三)校內與校外相結合
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為田園式勞動課程注入了新活力。通過充分利用校內的田園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如校園田園里的蔬菜花卉種植、田園養殖和手工制作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到校外的農場、果園等進行參觀學習和實踐活動,如觀察大型農業機械的運作、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了解水果的栽培和采摘過程等。這樣的安排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接觸到更廣闊的勞動世界,豐富知識儲備。
(四)學校與家庭、社會相結合
學校與家庭、社會相結合是田園式勞動課程的有效實施途徑。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的緊密聯系,邀請家長和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勞動教育。通過開展親子活動,如家庭田園種植比賽等,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共同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習慣。此外,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區農場幫忙勞作,或者參與社會公益勞動。這樣的方式能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促進他們全面健康成長,成為熱愛勞動、有責任感的社會棟梁。
四、田園式勞動課程的評價體系
(一)評價內容
首先,勞動態度是評價的重要一環。它不僅考查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即他們是否深刻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還關注學生的勞動態度是否認真負責,是否尊重勞動成果。同時,還應評估學生的勞動積極性,比如他們是否主動參與田園種植、養殖等活動,是否積極投入手工制作和田園文化的學習之中。通過對這些方面的綜合評價,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勞動態度,為后續的引導和培養提供有力依據。其次,勞動技能也是評價的重點內容。這包括考查學生所掌握的勞動技能和實踐能力,以評估他們在田園勞動課程中的實際表現。再者,勞動成果同樣是評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包括評價學生在田園種植、養殖、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具體成果,以直觀反映他們的勞動成效。最后,團隊合作中的表現也是評價的重要方面。這包括評估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以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評價方法
在評價方法上,首先采用自我評價的方式。通過讓學生對自己的勞動表現進行評價,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自我認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實行小組評價。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能讓他們從同伴的視角了解自己的表現,獲得更全面的反饋。再者,教師評價也是評價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勞動態度、技能、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幫助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勞動能力和水平。最后,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評價。通過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勞動表現,可以更好地促進家校合作,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和實踐能力。
五、田園式勞動課程的實踐案例
(一)甘肅省慶陽第五中學的田園種植課程
甘肅省慶陽第五中學積極開設了田園種植課程。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內的空地,開辟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田園,種植了多種蔬菜和花卉。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學生們滿懷熱情地參與田園的規劃,精心設計布局。從播種開始,他們小心翼翼地撒下種子,接著認真澆水、施肥,耐心除草。通過這門課程,學生們切實掌握了種植的基本技能,如選擇播種時機、掌握澆水頻率等。同時,在共同勞動的過程中,他們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念,深刻體會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此外,小組協作的勞動模式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極大地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甘肅省慶陽第五中學的田園養殖課程
甘肅省慶陽第五中學的田園養殖課程獨具匠心。學校在校園內打造了一個小型養殖園,飼養著雞、鴨、魚等多種動物。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學生們積極參與動物的飼養工作,精心準備食物,按時投喂。他們認真負責地進行養殖園的清潔工作,為動物們創造了一個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學生們還學習了動物疾病防治知識,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通過田園養殖課程,學生們深入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如雞的覓食習慣、鴨的游泳特性等,還扎實掌握了養殖的基本方法。在與動物的相處過程中,學生們培養了強烈的責任感,用心照顧每一個生命,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愛心,讓他們更加關愛動物和自然,為學生的成長增添了溫馨而有意義的一筆。
六、田園式勞動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
田園式勞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首先,課程資源不足是一個突出的難題。這類課程需要充足的田園場地和設施作為基礎,然而部分學校由于條件限制,缺乏足夠的資源,從而影響了課程的正常進行。其次,教師專業素養有待提高也是一大問題。田園式勞動課程涵蓋了農業、生物學、手工制作等多個領域,要求教師具備廣泛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現實中,部分教師在這方面存在短板,影響了課程的教學質量。此外,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學生在課程中需要接觸農具和動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部分學校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疏忽增加了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采取一系列解決策略。首先,整合課程資源是解決資源不足的有效途徑。學??梢耘c周邊的農場、果園等建立合作關系,共享田園資源。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園內的空地、陽臺等空間進行田園建設,拓寬課程資源的渠道。其次,加強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校應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培訓和學習活動,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同時,邀請農業專家、手工藝人等走進校園,為師生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幫助,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最后,加強安全管理是確保課程順利進行的保障。學校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確保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人身安全,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
七、結語
甘肅省慶陽第五中學的田園式勞動課程體系設計與實踐,為初中勞動教育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和實踐路徑。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持續探索和完善這一田園式勞動課程體系,不斷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實施效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盧迎春,趙營遠. 淺談農村初中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及體系構建[J]. 文教資料,2020(10):172-174.
[2] 單曉曉. 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的策略:以歌曲《快樂的小蝸牛》為例[J]. 琴童,2024(04):87-89.
[3] 任曉梅.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05):80.
*2024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專項研究課題“深人推進慶陽第五中學‘田園’課程體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程資源開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