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時代縣域特殊教育中,家長支持的重要價值不容小覷。特殊教育是針對特殊兒童群體而設的一種教育模式,旨在促進特殊兒童潛能的最大限度發揮,幫助他們順利融入社會。面對特殊教育發展過程中的諸多挑戰,家長的支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加強家校溝通、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等方式,有效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進特殊兒童的成長與社會融入。
【關鍵詞】 縣域;特殊教育;家長支持;特殊兒童
家長支持是縣域特殊教育有效開展的堅實后盾,也是孩子學習成長的積極助推力量,更是推進縣域特殊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特殊教育是為每個特殊兒童量身定制的,旨在幫助他們克服障礙、發揮潛能。通過專業評估、個性化教學計劃和持續支持,特殊教育能有效促進特殊兒童獲得積極的教育成果,為他們未來適應社會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一、縣域特殊教育中家長支持的重要價值
(一)提升家校合作效能
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在教育教學、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家長對特殊教育的了解和支持,能夠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目標的落實和達成,為特殊兒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教學實施。通過家長和學校的溝通合作,學校可以從家庭環境中獲取學生的表現信息,為制定兒童教育的個性化方案提供充實內容。同時,家長也能通過學校了解孩子在校表現和學習進展,家校雙方共同為特殊兒童的成長與教育保駕護航。
(二)提升家長對特殊教育的認知水平
走訪調查發現,部分家長對特殊教育的理解存在誤解,對特殊教育的實施存在困惑。通過教育和培訓提升家長的特殊教育認知水平,幫助他們全面了解特殊教育的教育目標和教學方法,構建家長支持的積極環境,能夠更好地支持特殊兒童的學習和成長。同時,家長的支持和理解能夠促進全社會對特殊教育的再認知,消除社會對特殊教育的偏見和誤解,營造更加開放的特殊教育環境,構建更加包容的特殊教育體系。
(三)增強特殊兒童的自信心
家長的支持是特殊兒童克服困難的重要支撐,家長的關愛是幫助特殊兒童樹立自信的重要源泉。在特殊兒童的教育和生活過程中,他們面臨更加復雜和多樣的挑戰,家長的鼓勵和支持尤為珍貴。家長支持可以體現在特殊兒童教育的方方面面,如積極參與學校活動,為特殊兒童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讓他們真實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力量。家庭支持能提升特殊兒童的生活自信和自尊,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積極生活態度。同時,家長的積極心態也會對教師產生正面影響,促使教師更加強化自身教育職責,通過家校溝通獲取更多重要信息,并給予有效教育輔導,讓特殊兒童的教育更加豐富多彩。
(四)推動特殊教育創新
創新和完善是特殊教育的時代命題,要促使特殊教育更能適應多樣化的特殊兒童需求,緊跟社會特殊教育的發展步伐。家長是特殊兒童的首任“教師”,最了解特殊兒童的成長需求和生活需要。因此,家長對特殊教育的反饋和建議是新時代特殊教育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借助家長對特殊教育的參與和反饋,學校可以及時了解教學過程的問題與不足,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形成適宜的特殊教育模式,進而提升特殊教育的質量。
(五)促進特殊兒童的社會融合
特殊教育不僅要關注特殊兒童的學業發展,更要注重培育他們的社會融合能力。家長的支持和參與是促使特殊兒童更好融入社會的積極載體,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參與學校活動和社會實踐,特殊兒童的學校生活可以更加精彩多樣,他們與人和事的接觸過程就是拓寬自身視野和經歷的過程。同時,家長的陪伴和支持讓特殊兒童更多地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包容,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二、縣域特殊教育中家長支持的內容與方法
(一)特殊教育中家長支持的內容
情感支持。特殊兒童面臨的挑戰與困難更多,他們的成長和生活更需要情感的關注和鼓勵。家長應給予無條件的關愛和支持,幫助特殊兒童建立自信,增強生活勇氣。通過積極的言語和行動,家長應向特殊兒童傳達正能量,提升他們對家庭溫暖和力量的深切感受,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
教育指導。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特殊需求,就需要積極學習特殊教育知識,為特殊兒童提供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支持。家長應了解特殊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借鑒成功案例,與專業人士交流,參與學校組織的家長教育培訓等,通過多樣化途徑提升教育能力,更好地輔助學校開展家庭訓練,提高教育效能。
資源鏈接。縣域特殊教育資源有限,家長應積極尋找和鏈接多樣化資源,如特殊教育學校、康復機構和心理輔導機構等。同時,家長要善于利用各類網絡平臺,加入特殊兒童家長社群,增加經驗交流和資源共享,形成互助互利的家長支持體系。
政策倡導。家長應積極關注特殊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爭取為特殊兒童爭取更多的權益和支持。參加家長會、學校座談會等是家長支持的重要體現,家長應積極向學校、政府和社會反映特殊兒童的需求,及時反饋特殊兒童教育過程中的問題,推動縣域特殊教育的完善。
(二)特殊教育中家長支持的方法
構建家校合作機制。特殊兒童家長應與學校建立緊密合作,積極參與學校家長會、家校共建等活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與學校合作制訂特殊教育計劃,妥善解決特殊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不同問題。
參與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方向。家長應積極引導和支持特殊兒童參與融合教育,促進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共同學習和生活,幫助特殊兒童提升社交技能,增強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同時,家長應加強與學校和社區的合作,構建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特殊兒童成長環境。
提供心理支持。特殊兒童家庭和家長承受的心理壓力巨大,更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和支持。學校和社會應給予家長力所能及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服務,引導家長緩解焦慮、消除沮喪等負面情緒,增強應對特殊兒童成長的能力。同時,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的家長群體應相互支持,積極分享經驗,探索特殊兒童成長的新方法。
關注自我成長。特殊兒童家長既要關注特殊兒童的成長,也應關注自我成長。通過教育培訓、閱讀書籍和參與實踐等多樣化活動途徑,提升家長的自我教育水平和綜合素養。家長關注自我成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為特殊兒童創設更加積極的成長環境。
倡導社會支持。家長是推動特殊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家長應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倡導社會對特殊教育的關注和支持,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傳播特殊教育理念和價值,提升社會對特殊兒童的認知和接納。同時,家長應多元尋求社會對特殊兒童教育和成長的幫助與支持,為特殊兒童提供更多教育資源和成長機會。
三、縣域特殊教育中家長支持的策略
(一)加強家長教育與培訓
邀請特殊教育和心理咨詢專家等走進校園,開展家長教育與培訓,滿足家長在特殊教育知識和心理輔導技巧等方面的需求。幫助家長提升對特殊教育的認知,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讓家長在特殊教育中更加得心應手。指導特殊兒童家長建立互助小組,積極分享育兒經驗,幫助家長掌握心理調適方法,通過特殊教育互助共同應對特殊兒童的成長挑戰。開展多樣化的家校共育活動,如親子運動會和家庭教育講座等,增進情感交流,提升家長的教育意識和技能。
(二)建立家校溝通機制
建立特殊兒童家校聯系冊,關注特殊兒童在校表現和心理變化,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兒童成長動態,使特殊兒童教育更加有針對性。設立特殊教育家長開放日,讓家長走進學校,了解特殊教育教學環境和課程設置等,增進家校互動。充分利用網絡媒體技術建立溝通平臺,為家長提供信息了解和實時溝通的橋梁。
(三)提供個性化支持服務
家長應根據特殊兒童的發展情況,制訂個性化教育計劃,明確特殊教育的生活教育目標和方法。家長要積極學習心理輔導知識,既解決自身在特殊教育中的焦慮與困惑,也要運用心理輔導技能幫助兒童調整心態,增強特殊兒童的生活應對能力。邀請教師開展家庭訪問,借助家訪讓特殊教育教師幫助釋疑解惑,形成更具針對性的家庭特殊教育支持與建議。
(四)營造包容與支持的社會環境
家長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宣傳力量,應借助媒體和社區活動等多樣化渠道,加強對特殊教育的宣傳,促進全社會對特殊教育的再認知,提高社會對特殊兒童的接納度。構建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群體等參與特殊教育的積極氛圍,形成特殊教育的社會支持體系,為特殊家庭和特殊兒童提供更多資源服務。同時,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政策落實,強化特殊教育經費保障和資源投入,切實減輕特殊家庭負擔和壓力。
(五)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發展
邀請特殊兒童家長代表參觀學校發展與教育教學活動,為學校決策提供意見和建議,促使學校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積極引導特殊兒童參加社會活動,拒絕“圈養”特殊兒童,豐富特殊兒童的社會和生活體驗,提高特殊兒童的社會交往主動適應性。特殊教育應強調家校協作,直面特殊教育的多元要求,依托家校合作綜合特教課程創新與實施,跨越教育壁壘,以開放促進特殊教育的吸收與整合。
(六)給予殘障特殊群體家長有效支持
完善殘障群體社會保障和關愛服務體系是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據縣教育局提供數據,截至目前,靖遠縣有46名0~15歲殘疾兒童,家庭教育對其成長發展的作用舉足輕重。學校和社會應保證家庭作用的充分發揮,健全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推進縣域殘疾兒童可持續發展。全社會應關心與支持殘障兒童家庭教育,如提供包括物質資料、日常服務和精神呵護等工具性支持。結合殘障兒童及其家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以教育、民政、殘聯、衛健等部門為主導,各展所長和協同創新,精準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導服務。此外,統籌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務平臺建設,開設公益網絡家長學校給予家庭教育線上指導服務,加強殘障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專業人員培養。同時,要提供建議、指導等信息支持,采用文字、視頻和音頻等多樣化的線上線下結合方式,給予殘障兒童家長康復咨詢、無障礙出行和心理健康等信息支持。更要提供歸屬感和人際互動等陪伴支持,依托社區等項目化志愿服務,入戶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提供高質量服務,促進殘障特殊兒童成長。
(七)實現家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家長要重視殘障兒童的專業治療與安排,不能錯失兒童學齡前的最佳康復期,影響其康復進程。家長應針對孩子特點選擇適合的專業教育機構,將孩子的學校教育和康復訓練同步推進。家長要和學校密切配合,積極創設條件讓孩子接受學校教育,積極參加學校活動和相應的社會活動,多方面、多途徑和多角度獲取信息支持。同時,要重視發揮專業人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積極請教和學習專業的特殊教育和家庭教育專家方法,增強支持特殊兒童教育的法律意識,支持殘障兒童參加力所能及的教育活動。
四、結語
家長支持是特殊教育和特殊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通過提供情感支持、教育指導和資源鏈接等內容,建立家校合作教育機制,鼓勵家長積極參與融合教育,為特殊兒童構建適宜的成長環境。家長作為推動特殊教育的重要資源提供者和活動支持者,應充分發揮其在特殊教育中的積極支持作用,促進特殊兒童的全面發展。同時,要充分發揮教育與殘聯的攜手優勢,為特殊兒童量身打造康教結合方案。此外,還要支持和借助多方合力,打造具有縣域特色的“康教結合”品牌,實現普特兒童群體融合、康復訓練與學校教育融合、家庭與社會融合的多重融合目標。
參考文獻:
[1] 樊麗娜. 一個也不能少: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1.
[2] 秦銘歡. 我國臺北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運行及啟示[J]. 綏化學院學報,2021,41(10):22-27.
[3] 曹斯涵. 河北省殘疾兒童義務教育隨班就讀的障礙與破解對策研究[D]. 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21.
*2023年度甘肅省基礎教育科研創新實驗區一般專項課題“新時代縣域特殊教育的家長支持研究”(課題編號:GS〔2023〕GHBZX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