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這些可以載入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史冊的“第一”背后,都站著同一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他是中國航天界的元老,著名的“航天十八勇士”之一。他是“東方紅一號”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也是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
1957年9月,從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戚發軔被分配到剛成立不久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這是新中國第一個為研制導彈和火箭而成立的研究院,時任院長錢學森親自給他們主講《導彈概論》。
當時,因中國與蘇聯關系惡化,蘇方拒絕接收中方參加導彈研制的戚發軔等人前去學習。
“你想學,人家不讓你學,就只能靠自己。”現實令戚發軔等人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于是,在一窮二白且面臨技術封鎖的嚴峻形勢下,他們咬緊牙關,堅持自主研發,攻克了眾多難以想象的難關。
“記得首次發射東風2號導彈時,因為經驗不足,發射還不到1分鐘,導彈就掉下來爆炸了,當時大家很受打擊。但團隊還是要往前走,不能輕言放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堅信:別人能干成,我們也能干成!”戚發軔說。
20世紀60年代,18名來自七機部一院(現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運載火箭設計師聽從國家召喚,轉入衛星研制領域。在中國航天史上,他們被稱為“航天十八勇士”,戚發軔便是其中之一。在新的領域,他先后參與、主持了“東方紅一號”衛星、“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第二代通信廣播衛星的研制。
回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戚發軔感慨萬千:“正是在那個年代,我們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的航天傳統精神,它的核心是自力更生。依靠這種精神,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
1992年,黨中央正式批復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隨后載人飛船立項,戚發軔被任命為神舟飛船總設計師。
那一年戚發軔已經59歲了,原本準備再過一年就退休。“載人航天,人命關天。”相比之前一貫的堅決與果敢,這一次戚發軔有點猶豫了,他說:“我也沒想到會成為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我快退休了,子女都勸我不要再干了。”
戚發軔想起自己去國外參觀載人飛船發射的情景。載人飛船發射前,總設計師要對航天員講:“你放心上去吧,一定能回來!”然后,總設計師簽字確認。“現在要我干這個事了,我感覺有點不敢。我就想,到時候我有沒有能力對我們自己的航天員這么說?有沒有把握去簽那個字?”
然而,面對國家需要,戚發軔還是挑起了這個重擔。

一上任,戚發軔迅速組織了一支強有力的科研隊伍。與此同時,他從地面試驗需求出發,開始籌建北京航天城。征地、蓋房子、研制設備、調試設備……這些在戚發軔眼中都很重要,甚至不亞于飛船的研制建設。他始終堅信,只有地面試驗做充分了,才能保證上天萬無一失。
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邁出了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
此后幾年,戚發軔和同事們為增強飛船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絞盡了腦汁,只要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半點不敢懈怠。這種致力于排除所有疑問的嚴謹態度,使航天員的安全出征有了保證。
令戚發軔深感欣慰的是,四艘無人飛船都順利經受了太空的洗禮,而每一次發射都是一次新跨越。航天員“一步登天”的天梯,在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中搭建完成。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前夕,戚發軔等人在發射任務書上簽字,成功將中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送上太空,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
時至今日,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越發成熟,但讓戚發軔印象最深的,還是“神舟五號”凱旋之后,楊利偉在機場對他說的那句話:“我們國家的飛船真棒!”
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圓滿結束后,戚發軔正式開啟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戚發軔回到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執教,培養了20多名博士生,籌建了中國第一個空間羽流實驗室。90歲的時候,戚發軔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他把獎金100萬港幣全部捐出,用于獎勵青年科技創新和青年人才培養。他表示,沒有比這樣做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了!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精神又推動偉大事業的發展。”中國航天事業歷經60多年的發展,不僅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還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以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戚發軔表示,正是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代代傳承,推動著我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如今,年過90歲的戚發軔還經常奔波于全國各地,向大眾傳播航天精神和科普知識,繼續扛起傳承弘揚航天精神的大旗,不遺余力推動中國空間事業發展和航天強國建設。“希望航天精神不斷護航并驅動更多年輕人探索未知的浩瀚太空。”戚發軔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年輕人面臨的挑戰和任務更加艱巨而光榮,更應該繼承和弘揚航天精神,尤其是“兩彈一星”精神,即“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其核心是愛國。一個人只有有了愛,才會把最寶貴的東西奉獻出來;而最大的愛,就是愛國家、愛團隊、愛崗位。”談起愛國與自己熱愛的事業,戚發軔說:“愛國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能把你的精力、學問、時間獻給國家和事業就是愛國。”
一生矢志航天報國,科技強國初心不變。讓航天精神薪火相傳,是這位老航天人最大的心愿。
(摘編自《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