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映紅天空、民宅付之一炬、居民倉皇逃命……
自2025年1月7日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以下簡稱加州)洛杉磯地區爆發的山火持續肆虐,熊熊烈火吞噬了大片森林,數萬居民被迫撤離家園,超1萬棟建筑物被損毀,造成了極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發全球關注。
“學習重慶人民團結起來才能保衛家園!你向前一步,山火就后退一步!”山火肆虐之時,美國社交媒體上有關這場災難的討論十分激烈,一名美國網友分享的2022年中國重慶山火的救災畫面與過程更是引發了廣泛共鳴。
山火是一面鏡子。這場失控的山火,不僅燒穿了美國國內治理的底色,也讓中美兩國截然不同的救災效率、治理理念顯露無遺。
“洛杉磯四面八方都被山火包圍了。”家住洛杉磯帕薩迪納的黃文慧坦言。
此次大火起于洛杉磯西側的沿海社區帕西菲克·帕利塞茲(以下簡稱帕利塞茲)。加州林業和消防局稱,該局于當地時間1月7日上午10時30分首次收到火災報告。
洛杉磯發生山火并不罕見。2024年6月,洛杉磯附近山區就曾發生山火,過火面積超過80平方公里,最終僅有8%的火勢得到控制。但在1月就發生如此罕見的大火,實屬反常。
“這是我們遇到的最早的一次大火。”加州林業和消防局公共信息官戴維·阿庫納表示,“在過去三十年中,這是1月份發生的第三次火災。這絕對是一次罕見事件。”
事實上,對于這次潛在的大火,洛杉磯政府早有預警。
1月6日,洛杉磯政府發布關于“颶風和火災風險”的公共警報。警報中寫道,“預計從周二(1月7日)早上到周三(1月8日)下午,洛杉磯市將出現一場破壞性強、范圍廣泛且可能危及生命的風暴。洛杉磯山區、丘陵和山谷地區,面臨危險大風和極端火災風險。”
然而,山火之大,火勢之猛,波及范圍之廣,還是遠遠超出了洛杉磯政府的想象。
洛杉磯市長凱倫·巴斯表示,帕利塞茲大火在12分鐘內從0.24平方公里蔓延到4.91平方公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氣候科學家丹尼爾·斯溫表示,帕利塞茲大火將成為歷史上損失最慘重的山火。
更為嚴峻的是,洛杉磯的大風加劇了山火蔓延。
帕利塞茲的熊熊大火尚未撲滅,當地時間1月7日下午6時18分,洛杉磯東北部的伊頓山火接踵而至。截至1月9日凌晨4時30分,伊頓山火的過火面積已達到55平方公里。
“風勢猛烈,你能聽到‘砰、砰、砰’的聲音。聽起來就像身處戰場。”伊頓火災的撤離人員凱文·威廉姆斯說。
伊頓大火燃起時,黃文慧正在外面給客戶送東西。她清楚記得,因為刮大風,市區很多樹都倒了,有的就直接橫在馬路上。下車時,她需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將車門打開。“‘圣安娜風’每年都有,但今年非常離譜,風特別大,感覺跟臺風沒有什么區別。”黃文慧說。
洛杉磯市所屬洛杉磯郡警長羅伯特·盧納在記者會上也表示,山火所過之處,“就像被扔了一顆原子彈一樣”。
洛杉磯的大火尚未熄滅,但美國政界圍繞山火話題的“互噴口水、互相指責”已經展開。
“美國最美好、最漂亮的地方之一正在被燒毀,燒成灰燼。加文·紐森應該辭職,這全是他的錯!!!”當地時間2025年1月8日,即將入主白宮的特朗普炮轟加州州長紐森,譴責其在應對山火上表現“無能”。他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Truth Social”(真實社交)上發帖稱,現在加州消防栓里沒有水、消防飛機上也沒有水,紐森應為這場“真正的災難”負責。
此外,特朗普還將矛頭對準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拜登。他言辭激烈地指出,“消防栓里沒有水,聯邦應急管理局沒有錢。這是拜登留給我的。”特朗普同時強調,洛杉磯大火凸顯了拜登、紐森二人組的嚴重無能和管理不善。
美國國家氣象局方面表示,當地時間2025年1月10日晚到11日,山火附近的風速將短暫減弱,但新一輪的季節性強風“圣安娜風”可能會于11日晚到12日出現,風勢可能會再次增強。
加文·紐森是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于2019年開始擔任加州州長,曾一度被認為是拜登的熱門接班人。面對特朗普的指控,紐森毫不客氣地反駁稱,“民眾正在逃命,這個人(特朗普)想把(山火)政治化。”
事實上,特朗普的指責并非空穴來風。洛杉磯大火發生后,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愈發突出。
據報道,滅火過程中,洛杉磯有三個可存約379萬升水儲水罐相繼干涸,導致消防人員只能面對數十個“干涸”的消防栓。為了應對火災,消防人員不得不抽取城市控水系統里的水。

洛杉磯水電局首席執行官珍妮絲·基諾內斯呼吁全市用戶節約用水,同時提醒民眾,由于抽取居民生活用水滅火,自來水水質可能下降或因野火產生的灰燼而遭到污染。
“在美國,大家都很喜歡喝水龍頭過濾后的水,但現在不能喝了,只能買瓶裝水。附近超市的水都被搶光了,口罩和空氣凈化器也買不到了。”兩周前剛剛到洛杉磯工作的張欣說。
對于消防栓缺水一事,加州州長辦公室駁斥稱,山火期間水需求確實增加,但洛杉磯政府已經填滿了所有可用的儲水箱,只是高海拔地區的供水受到了水壓影響,才導致一些消防栓無法使用。
令人驚訝的是,洛杉磯出現火情的第一天,在社交媒體上遠程指揮救火工作的洛杉磯市長卡倫·巴斯并不在洛杉磯。大火發生時,她正在非洲參加加納總統約翰·德拉馬尼·馬哈馬的就職典禮。
流傳于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當記者質問卡倫·巴斯是否需要為去非洲而向洛杉磯人民道歉以及是否后悔早些時候削減消防部門預算時,她目光閃爍,并未直接回答。
媒體所說的削減預算,指的是巴斯在2024—2025財年,削減了洛杉磯消防局約1760萬美元預算。洛杉磯市消防局局長克里斯汀·克勞利在2024年12月的一份報告稱,資金的損失削弱了該部門有效減輕山火和其他危害的能力。
當然,輿論場上也不乏為缺水辯駁的聲音。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杰伊·倫德說,城市消防蓄水罐通常用于撲滅本地小范圍火災,而非洛杉磯現在面臨的大型野火。“問題不在于加州南部缺水,而是加州南部特定區域缺水,尤其是需要滅火的那幾個小時里缺水。如果多地同時著火,根本無法為每個消防員提供足夠的水。”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水資源專家格雷戈里·皮爾斯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指出,眼下這一波野火的強度遠超過南加州平常野火的強度。問題不是缺水,而是如何把大量水迅速輸送到特定地點,這需要在基礎設施方面大量投資。
洛杉磯山火肆虐,盡管事發地在美國,但我們還是希望死傷能降到最低。
只不過,在這場山火之下,我們看不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看不到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只能看到消防力量的姍姍來遲、撤離令的發布不及時、應急預案的缺失和政治勢力之間的相互攀扯。
誠然,迄今為止,人類還不能阻止嚴重自然災害的發生,但能否動員組織社會力量有效抗擊災害和恢復重建,直接影響著天災帶來的最終傷害有多大。
反觀2022年我國重慶市北碚區境內縉云山發生山火時的情景:過火區域橫向延展寬度達3公里,海拔最高近1000米,附近無可用水源、無鋪裝路面,救火難度遠高于此次洛杉磯大火。可即便如此,當地黨員干部、消防救援人員仍第一時間趕到一線,與插著五星紅旗送物資的“摩托車崽兒”、扛著油鋸開辟隔離帶的父子、拿著喇叭協調物資的女孩等各方救援力量匯聚在一起,組成了撲滅山火的防火墻。最后,僅用八天時間便撲滅了縉云山山火。可見,在災難面前,中國人只要展現出眾志成城的精神,就沒有什么困難是無法克服的。

因此,我們有必要辨識清楚因這場山火而引發爭論的道理和觀點,這既是為了吸取教訓,防止重蹈覆轍,也是為了明辨是非,以正人心視聽。
與其算計別人,不如管好自己。這場山火,除了燒出了城市的廢墟,也讓美式民主治理下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美國不少政客將攻擊中國當成了政治正確,將美國的國內問題甩鍋給中國成為一些政客的習慣性話術。他們天天大談中美競爭,時時想要對華揮舞制裁大棒,但美國國內的民生問題顯然更值得他們關注。
把人民裝在心里,發展才有底氣。中美救災展現出的不同表現,猶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將兩個國家的發展理念展現在了全世界面前。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自古以來,中國發展的底氣就來源于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已成中國的常態。這源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積淀,也是國家綜合國力提升的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調度協調能力,為中國人展現這種善良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山火肆虐、濃煙滾滾。但比大火更熾熱的,是人心的團結與堅韌;比黃金更難得的,是挫折之后的重生涅槃。面對天災,人類是渺小的,但團結起來的人民是偉大的。
(摘編自《南方周末》、“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