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西,提起萬榮人來,都知道萬榮人的“掙”(萬榮方言讀zèng)氣。醫家有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萬榮人的“掙”勁體現了精、氣、神這三寶,即不怕吃苦,知難而上,爭上游、創一流。
20世紀70年代初,萬榮治黃人推著簡陋的人力車,不遠百里,從縣東孤山腳下運石至黃河岸畔,筑岸壘壩,攔洪興利,譜寫了萬榮治黃史的輝煌開篇。50多年來,萬榮治黃人不懈奮斗、積極創新,將萬榮人的“掙”勁融入治黃工作中,為萬榮治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內生動力。
工程建設中
集體的“掙”勁
20世紀90年代,萬榮黃河職工在防汛工程管理上狠抓達標工作,“掙”出多個好成績。1993年,黃河防汛工程管理在山西黃河河務局中排第三名。1994年,防汛工程管理被山西黃河河務局評為第二名;基建工程被黃委評為優質工程,位列全局第一。1995年,防汛工程管理位列山西黃河河務局榜首;水政達標,被黃委評為全河水政工作先進單位。1996年,廟前防洪工程被黃委工管會議定為全河“拔尖工程”。1997年,山西黃河河務局在萬榮黃河河務局廟前工地上召開了防汛工程管理和基本建設會議,萬榮黃河河務局防汛工程管理,以突出“嚴”字,狠抓“實”字,創出了優質工程。
萬榮黃河河務局是山西黃河河務局的下屬單位,從1985年至1992年長達8年的時間沒有被安排基建任務,一部分人淡化了黃河工程管理,認為抓也可以,不抓也無所謂,對付過去就算完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1994年年初,萬榮黃河河務局組織全體職工以“工程管理重要性是什么?如何加強工程管理?”為題,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討論,大家認識到:洪水無情,加強黃河防洪工程管理是搞好黃河安全度汛的重要保證,重建輕管必有后患,重建重管才能確保安全。
萬榮,象征著萬木爭榮。為了確保黃河安瀾,萬榮治黃人使出了一連串的“掙”勁。
精簡科室管理人員,充實防洪工程第一線。辭退部分臨時工,分流職工加強一線力量,達到了精簡辦事機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不斷深化改革,走出工程實物量化管理新路子。實行一包干(費用包干)、三放權(人權、土地使用權、房屋設施承包租賃權),同時,實行實物量化管理,把完成任務好壞與工資掛起鉤來,調動了護壩員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努力提高職工素質。采用培訓和外出學習相結合的辦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先后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到陜西的韓城、合陽、大荔、潼關等兄弟單位考察學習,同時,請“老治黃”講課,傳授經驗,收到了顯著成效。
嚴把質量關。萬榮黃河河務局提出“拼死拼活創一流,不達標準不罷休”的目標。每項工程開始前,職工同工程科簽訂質量獎懲合同,每道工序均落實到人,把問題消滅在萌芽時期。施工中堅持一絲不茍,嚴格要求,如變坡石平扣為丁扣,石頭厚度要求必須在30厘米以上;工程結合槽改虛挖為壓實后再挖;改變硬化壩面工序,原先是粗料上填土,土上撒料腳,現在采用粗料上打灰土,灰土上撒石渣。嚴格的施工程序和高標準的質量要求,促進了工程的一次次達標。
關心職工生活,調動群眾積極性。單位克服困難,解決好工地施工人員的食、住、行、就醫等困難。每逢節日,局領導帶上慰問品專程前往工地進行慰問,施工人員深受感動,表示再苦再累也要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施工任務。
在一連串的“掙”勁之下,萬榮黃河河務局防洪大壩上看不見沖溝浪窩,汽車駛過沒有塵土飛揚,備防石堆放整齊,壩面平整,根石排整規則,籠石完整無損,去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1999年,西范控導下延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位于山西省萬榮縣與河津市交界處的黃河灘深處,風多、灘軟,加上開工時正是隆冬季節,施工條件十分惡劣。但防洪工程的施工時間已經確定,汛前必須完成,時間緊迫,任務艱巨,一場苦戰在所難免。
工地指揮部建起來了,那是一排低矮的、灰白色的簡易房,薄薄的墻壁讓人很難相信它能抵擋得住三九寒天黃河中游河面上刮來的風;路堤修起來了,那是一條長近4千米、高三四米的路,實際上更像是堤壩的土建筑。前方工地動起來了,“大本營”也積極配合、全力以赴。那時,萬榮黃河河務局機關共27人,常駐工地23人,偌大的一個機關,只留了4個人支撐。為了工程順利開工,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工程用地劃界工作;為了施工,他們同供電部門聯系,為這片荒灘送上了電;為了日后運石方便,他們組織協調修建了下垣的水泥路;他們還為工地指揮部送來了床被、桌凳、爐火……
西范控導下延工程全長3000米,一期工程1000米,布設丁壩13條。要進度,更要質量。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各自制定了確保工程質量的措施和實施細則,張榜貼在工地的簡易會議室里。規范規定堤壩每層土厚不能超過25厘米,必須碾壓5至8遍,經監理檢驗確認合格才算通過。西范控導下延工程監理們對工程的每個環節都逐一定標,逐一落實,絲毫不敢粗心大意。時任監理之一的趙家根年齡大,身體不好,但每天仍然是最早上工地、最晚離開工地。寒風吹得他眼睛紅腫,淚水直流,大家怕他吃不消,勸他到工棚暖和一會兒,他執意不肯,一邊擦著眼淚,一邊瞪大眼睛檢查碾層質量,不放過每一個地方。
萬榮治黃人帶著“掙”勁,大力發揚苦干實干的精神,前進步伐邁得越來越快,遠近都有了名氣。萬榮治黃人在工程建設中搶速度、保質量、趕工期,爭創一流工程,確保萬榮縣人民的安居樂業!
治黃一線上
模范的“掙”勁
為了沿黃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黃河安全度汛,萬榮治黃人將這份“掙”勁傳承至今,涌現了不少模范榜樣。
他是一名樸實無華的共產黨員,堅持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自我;他是一名優秀的轉業軍人,始終以務實干練的作風發揮著模范帶頭作用;他是黃河母親哺育長大的農家娃,早將守護母親河作為人生理想和目標。他就是萬榮黃河河務局運行觀測科職工、“黃委勞動模范”崔哲勤。
作為一名基層一線河道修防工,每天都離不開巡查、觀測、分析等瑣碎的日常工作。崔哲勤立足本職工作,兢兢業業,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防汛期間,他嚴格遵守24小時值班制度,按時查看水位,觀測河勢,認真做好記錄及時上報。2009年桃汛期間,崔哲勤負責河勢觀測的區域出現漫灘,10多千米的路程他一天要來回七八次,不分晝夜,仔細觀測并及時上報河勢及水位變化情況,做好工程普查和工程維修養護的質量監督,詳細收集各項資料,為上級決策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2013年汛期的一天,瓢潑大雨下個不停,看著不斷上漲的河水,崔哲勤焦急萬分,擔心幾天前加固的河壩出現險情。他冒雨騎著摩托車去10千米外的河堤巡查。剛騎上河堤大壩,摩托車就被狂風掀倒,崔哲勤重重地摔了一跤,他顧不上破皮出血水的胳膊肘,扶起車又向前沖。越往前騎,摩托車越來越重,車輪胎漸漸被淤泥糊得嚴嚴實實,騎不動,推不走。他便把摩托車扔在路邊,徒步前行到達觀測點。當看到堅固完好的堤壩那一刻,他心里的大石頭才算落了地。
崔哲勤喜歡鉆研業務,經常查閱各類專業資料,不懂就問,全力提升業務技能,并多次參加業務技能比賽,并取得了優異成績。他還善于將學習成果應用于業務實踐中去,通過不斷鉆研,總結經驗,積極參與創新,為促進治黃技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0多年的軍旅生活,賦予了崔哲勤嚴謹細致、不怕吃苦、任勞任怨的工作和生活作風。他所在的舜帝河務段人手少,工作繁雜,有時他既要防汛值班,又要進行河道巡查、河勢觀測,還要進行資料整理上報,午飯常常是在河堤上扒拉幾口應付過去。長年潮濕的工作環境,使他的腰部經常疼痛,他卻從未主動請假休息。由于與愛人兩地分居,他時常半個月回不了一次家,家里的事幫不上一點忙,也很少能夠回老家陪伴父母。每每提及家人,崔哲勤便偷偷背過身去,眼眶里滿是自責與內疚。即使每天再苦再累,他都會激勵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展現幸福的笑容。因為他的樂觀向上,其所在的舜帝河務段關系和諧融洽。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崔哲勤在基層一線運行觀測崗位上一干就是10余年。這10余年里,他憑借著萬榮治黃人的“掙”勁,與黃河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有次開玩笑說:“這些年就這樣日復一日,不斷用腳丈量著河堤,如果累計起來,至少應該環游了大半個世界吧。”
新時代新征程,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指引下,在更嚴峻的新挑戰和更關鍵的新機遇下,萬榮治黃人正沿著前人足跡,發揚“掙”勁,堅定“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信念,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頑強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譜寫更加絢麗的萬榮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