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蘇州,平江河悠悠流淌,槳聲燈影間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博物館里,數字化展臺閃耀著現代科技的光芒,展現著這座城市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上的不懈探索。當下,蘇州文化產業正經歷著千年未有的蛻變,而動漫產業作為其中一顆新星,正在新時代的浪潮里奮力前行。蘇州動漫企業參與電影《哪吒2》制作這一里程碑事件,更是為其發展歷程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深入探尋蘇州動漫產業的發展軌跡與未來走向,記者采訪了蘇州市職業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長期深耕動漫產業領域研究與教學的李亞琴教授,聽她分享對這一行業的深刻洞察與獨到見解。
《哪吒2》映輝:技術創意共升華
談及蘇州動漫企業參與《哪吒2》制作的這段經歷,李亞琴打開了話匣子。她表示,蘇州的動漫企業主要投身于《哪吒2》中后期的制作環節。她在與相關動畫公司交流過程中發現,由于種種原因,這些企業在前期創意環節幾乎難以涉足。所承接的制作內容通常只是整個項目的片段,并非完整的故事鏈。許多制作團隊在工作時,甚至對自己參與的究竟是哪個項目都不清楚,更無從知曉項目最終會呈現出怎樣的效果以及劇情的發展脈絡,只能嚴格依照導演的要求,按部就班地開展制作工作。
不過,李亞琴話鋒一轉,強調這一參與過程對蘇州動漫產業而言,實則意義非凡,帶來了顯著的提升。
在技術上,中國動畫整體制作技術已較為領先,《哪吒2》制作中運用了諸多插件,讓更多人知曉了蘇州具備動畫制作技術。蘇州團隊在制作過程中對精細度進行了打磨,提升了技術的規范性。比如在角色的皮膚、毛發、布料、盔甲等質感的建模和渲染上,以及大量特效的疊加、細化,像海浪中魚群流動、山間云霧等在流體特效、粒子系統方面。在創意上,《哪吒2》從美術設計、藝術風格加入了大量中國元素,服飾、建筑等極具特色,內容研發突破常規,對傳統故事有新創思,融入時代性價值觀,使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感染力,蘇州團隊也從中學習到頂尖團隊對畫面創意表現的實施方式。
蘇漫風華:底蘊與挑戰并存
當話題轉向蘇州動漫產業與國內其他發達地區的比較時,李亞琴指出,蘇州擁有深厚的動漫歷史底蘊,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動漫人才、動畫企業以及相關組織。在文化資源、產業集群以及人才儲備等方面,蘇州都具備良好的基礎與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在高端人才儲備、原創能力以及產業生態建設等高端層面,蘇州與其他動漫大省和核心區域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李亞琴進一步闡述了蘇州動漫產業的獨特優勢。她表示,蘇州積聚了大量從上海和杭州外流的動畫人員。這些經驗豐富的動畫制作人才,由于在上海、杭州面臨較高的生活壓力,如房價高企等因素,最終選擇來到蘇州。蘇州相對較低的房價和消費水平,能夠較好地支撐動畫從業者的生活,也使得眾多動畫公司得以在此長期穩定發展。這一人才集聚效應,使得蘇州在動畫中后期制作方面展現出強大的實力,能夠承接大批量的中后期內容。同時,蘇州靠近上海和杭州的優越地理位置,也為其帶來了充足的項目資源。周邊發達城市豐富的項目需求,足以支撐起蘇州動畫中下游產業鏈的穩定運轉。
然而,蘇州動漫產業的短板也十分明顯。李亞琴特別強調,蘇州動漫產業缺乏頂尖的前期創意團隊。盡管蘇州在動畫技術方面成熟且具備價格優勢,但在市場上,鮮見蘇州打造的原創IP或牽頭的原創項目。究其原因,主要是蘇州本土的動畫類投資者較少,這類投資者大多集中在北京、廣州、成都和杭州等地。資金支持的相對不足,使得蘇州的動畫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更多地傾向于專注中后期制作體系,在前期創意策劃方面的投入和發展受到了限制。
創夢新途:多元創新啟新程
對于蘇州動漫產業未來在創新方面的重點方向,李亞琴有著極為清晰的思路。她認為,內容創新應當擺在首位。
蘇州動漫產業應深度挖掘蘇州城市文化,將園林文化、水鄉文化、吳文化以及昆曲評彈、桃花塢木刻年畫等豐富的本土文化資源充分融入作品之中。同時,積極拓展題材類型,打破傳統神話、冒險題材的局限,向科幻、懸疑、職場、體育等多元化領域進軍。
在具體實踐中,比如在動漫作品中,可以通過高度寫實的手法,將蘇州園林的亭臺樓閣、假山池沼、花草樹木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動漫場景之中。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園林的精致布局與四季景致,讓年輕觀眾仿佛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園林之美。昆曲藝術同樣蘊含著豐富的創作靈感,其韻味唯美、角色性格溫婉,服飾款式及色彩搭配極具內涵。可以將昆曲的各種元素進行融合創新,利用AI、VR、AR、MR等新興技術,打造出年輕人喜愛的沉浸式動漫體驗。此外,傳統昆曲曲目以及昆曲大家的故事,也為發掘優秀動漫藍本故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源泉。正如李亞琴所說:“將文化資源柔性植入到動漫作品中可能會更加合適,也是蘇州動漫產業未來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
在技術創新方面,蘇州正積極投身于包括AI等高新科技領域的探索與突破。目前,已有部分公司嘗試引入AIGC技術,或者使用AI軟件直接生成動畫等。盡管這些嘗試目前尚未形成體系化、規模化的項目,但這無疑是一個充滿潛力的發展方向。不過,李亞琴也提醒道,當下蘇州動漫企業還是要先夯實基礎,做好制作服務工作,嚴格規范各個制作環節之間的標準,確保作品質量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人才培養對于蘇州動漫產業的發展同樣至關重要。李亞琴指出,目前蘇州動漫產業面臨著高端創意人才及復合型動漫人才缺失的困境,同時動漫基礎人才培養與產業實際需求脫節的問題也較為突出。
在這一背景下,蘇州市職業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典型示范意義。該學院前身可追溯至1984年創辦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歷經40年發展,已形成包含動漫制作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8個專業的完整體系,其中動漫制作技術專業更是被評為蘇州市優秀新專業,為蘇州文化產業輸送了大批技術骨干。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學院采用訂單班、現代學徒制、企業學院、校企雙師基地、企業冠名工作室等多元化形式。教學計劃緊密貼合行業發展趨勢,每年都會動態調整。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打造校企專兼職融合的師資團隊,企業一線資深員工將實踐經驗直接傳授給學生,同時注重提升校內專任教師的實踐能力。
在具體培養過程中,學院構建了立體化的人才培育體系。除傳統的動漫制作技術專業外,還設有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大數據技術等新興專業,形成“傳統文化數字化+前沿技術應用”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矩陣。教學計劃每年動態調整,通過訂單班、現代學徒制、企業冠名工作室等創新模式,將企業真實案例融入課堂教學。校企聯合開發的教材、雙師指導的橫向項目,使學生從大一起就能接觸產業實踐,實現“入校即入職”的無縫銜接。
近年來,學院動漫制作技術專業學生不僅在國家級賽事中屢獲殊榮,更以高就業率和對口率為蘇州動漫產業持續輸送高質量人才。“我們始終秉持扎根蘇州辦教育、服務地方促發展的理念,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推動課堂緊隨動漫產業發展前沿,以‘文化解碼×技術賦能’將蘇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動漫創作的靈感源泉,為蘇州動漫產業輸送更多高技能人才,助力蘇州打造‘動漫+文化’新高地貢獻力量。”蘇州市職業大學黨委書記溫貽芳說。
在蘇州文化產業的大格局下,動漫產業正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內容、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積極探索前行。正如李亞琴所展望的,未來,蘇州動漫產業必將實現全面突破。依托于計算機工程學院這類產教融合基地培養的復合型人才隊伍,蘇州文化產業必將迎來新的繁榮,在時代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