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舞臺,百年光影;一座戲院,半城記憶。
梅蘭芳的水袖驚鴻、胡芝風的一股“旋風”、濮存昕的臺詞鏗鏘、顧薌的亦莊亦諧、王芳的昆曲婉轉、盛小云的評彈雅韻……百歲的開明大戲院,迎來送往太多名家,而他們也留下了很多與開明、與蘇州的故事。
梅蘭芳:萬人空巷,開明義演筑藝海情深
“梅博士又要來蘇州哉!”消息在蘇城的每一個角落傳開了。
1933 年1 月12 日,瑞雪紛飛,梅蘭芳踏上了前往蘇州的旅途。蘇州人民聞訊紛紛走出家門,街道兩側擠滿了人,大家都想一睹這位傳奇人物的風采。
1月13日至15日,梅蘭芳、馬連良、金少山、蕭長華等名角在開明大戲院登臺,接連出演了多部經典劇目,包括《霸王別姬》《甘露寺》等,每一出戲都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許多觀眾甚至感動落淚。連續三天,梅蘭芳的精彩演出徹底點燃了蘇州城,堪稱蘇州京劇演出歷史之最。當時,可容2200余座的開明大戲院,每天演出場場爆滿,補票“竟補至一百五十元之外”,而劇場外守候退票的每日在千人以上,北局為之途塞。時梅、馬、金正處巔峰時期,嗓音圓潤,表演細膩,每場演出,觀眾“自下午二三時入場,直至十二時余始出,坐至十小時之外”,還有多位美僑,場場不落空,“觀到梅郎舞劍之際,居然亦拍掌叫好……”
在義演期間,蘇州各家報紙、電臺都作了相應的報道。演出間隙,蘇州各界競相設宴為梅蘭芳洗塵。公慈演劇會熱心公益感人至深,開明大戲院全力做好演出保障,所有辦事人員佩戴徽章或袖章,不分職位高低堅守崗位。最終,義演所得總計18000余銀元,全部用于地方公益。
胡芝風:“最風光時在蘇州”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蘇州京劇團、開明大戲院與胡芝風的生活緊密相連。她曾在公開采訪中談到蘇州是她的藝術搖籃,她做演員最風光的時間段是在蘇州時。
“那時候京劇團的很多演出,都會在開明演,蘇州觀眾也很熱情,每次演出幾乎都是滿座狀態。”時隔多年,她依舊記得,第一次踏進開明就覺得這真是一個漂亮的劇場。“不僅舞臺大,后臺也很大,有獨立的化裝間,很舒適。”
她在這里主演了《李慧娘》《百花公主》《白蛇傳》《杜鵑山》等多部經典劇目,每一場演出都傾注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有資料顯示,單單《杜鵑山》就在開明大戲院接連演出了 80 多場。
在蘇州京劇團的日子里,胡芝風不僅主演了多部經典劇目,還兼任了劇團團長一職。值得一提的是,她在蘇州演出的日子,幾乎都是“圍著”開明大戲院展開的。她還記得,后來開明大戲院擁有了自己的西餐廳,演戲之余她還去過一兩次。
濮存昕:以“周萍”之姿,登臺開明
時間倒回至 1999年的那個春天,古城的綠蔭掩隱著那棟優雅嫻靜的民國風小樓,濮存昕和北京人藝的同事,在開明為蘇州觀眾獻上精彩演出。演的是曹禺的經典話劇《雷雨》,濮存昕在其中飾演周萍,一襲長衫,在舞臺上頗儒雅,三兩句臺詞擲地有聲,引得含蓄的蘇州觀眾連連叫好。
濮存昕與開明大戲院的緣分還不止于此。據他講,如果沒記錯的話,他的父親蘇民老師 1961年就在蘇州的開明大戲院演出過話劇《蔡文姬》——由郭沫若創作、焦菊隱導演的舞臺經典。此外,1991年北京人藝來開明大戲院演出轟動蘇州的《天下第一樓》等劇目時,開明送的“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兩塊牌匾,至今還掛在北京人藝會議室的墻上,是人藝僅懸掛的兩塊牌匾。
顧薌:開明是我永遠的“娘家”
20世紀80年代,顧薌成為蘇州滬劇團的一名演員,也正是在這一年,她與開明大戲院的故事開始了。加入滬劇團的兩年中,她主演的《未出嫁的媽媽》《雷雨》《魂牽萬里月》《啼笑因緣》《石榴裙下》《她含笑死去》六部大戲,都是在開明大戲院首演、公演。
1982年,蘇州滬劇團解散,顧薌踏進了蘇州市滑稽劇團的大門。滑稽劇處女作《小小得月樓》在開明大戲院一經推出,火爆異常,購票隊伍排到了一千米外。她飾演的喬妹天真任性、驕矜幼稚,身段優美,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40多年的演藝生涯,她在開明大戲院演出已經不下百次。許多劇目經過開明舞臺的摔打、檢驗,獲得不小成就。如 《一二三,起步走!》《快活的黃帽子》《青春跑道》等一批劇目,榮獲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精品劇目、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文華大獎等重要獎項。
王芳 :見證多個“第一次”
在開明,王芳第一次登上了戲劇大舞臺,第一次擔綱主演蘇劇大戲《五姑娘》;也是在開明,她為觀眾奉獻了蘇劇《花魁記》、昆劇《長生殿》、蘇劇《國鼎魂》等諸多精彩的演出;還是在開明,她十余年如一日,面向未成年人舉辦昆劇、蘇劇知識講座和進行折子戲演出,培養出了一大批熱愛戲曲藝術的“新苗”,不少孩子因此走上了專業表演道路。
“我覺得開明大戲院象征著我從不懂事到懂事的連接、我和舞臺的連接,以及我和外地其他劇種的連接。因為有開明大戲院,我們匯聚了很多本地、外地的精彩劇目和優秀演員,讓蘇城百姓有了一個欣賞高雅藝術的很好的平臺,也讓我們演員有了觀摩學習其他劇種的機會。”王芳說,希望通過此次升級改造,開明大戲院再上一個新臺階,繼續保持其傳統戲曲展示舞臺的功能,并且做大做強,“做成代表我們蘇州戲曲的特色劇場”。
盛小云:見證“高光時刻”
2004年底,盛小云在開明大戲院舉辦了專場“金鎖匙之夜——盛小云評彈演唱會”,還印制了大開本說明書。這次專場演出對她來說意義非凡。20多年里,她在開明演出過《水滸·叔嫂初逢》《啼笑因緣·遇鳳》《雷雨》等一系列書目。從2000年起,每三年一屆的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都有重要演出安排在這里,正是開明大戲院,讓吳儂軟語、低吟淺唱的蘇州評彈走出小劇場,在大舞臺上也能綻放耀眼光芒。
如今的盛小云作為蘇州評彈學校副校長,肩負著培養人才、傳承技藝的重任。每遇開明大戲院有重要演出,評校都會組織師生觀摩,評校高職畢業生的匯報演出從首屆至今,很多時候都安排在開明,各界人士齊聚,見證一顆顆“未來之星”冉冉升起。
“我一生專注于評彈藝術工作,開明是重要的見證者。希望未來這里戲韻不絕,‘中國最美的聲音’也能有更多機會從這里傳出。”盛小云說。
(部分內容節選自《開明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