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是早已擺在臺面上的事,而如何幸福養老、優質養老,卻是全社會都在思考并為此而奮斗的工作。在“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體系總體布局基礎上,保護區、姑蘇區正在積極推動養老機構再升級、養老服務再優化、養老功能再延伸。
養老機構滿足細分需求
防滑地板、圓角家具、無障礙通道等均為防止老人跌倒磕碰;溫馨的色彩搭配、柔和的燈光,營造出舒適氛圍;休息區、活動區、用餐區等分隔設置,又滿足了老年人不同的需求;擺放老物件、老照片等物品的懷舊角的設置,也易喚起老年人的記憶;音樂、香薰等于無形中幫助到這里的老年人放松心情……位于彩香二村北社區的“悅享·漫憶園”認知癥賦能支持站點近期正式建成開放,站點設置在彩香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內,以孝親文化為主題打造的首家蘇式享老主題公園里。
公園建于20世紀80年代初,園內曲橋流水、蘇式連廊、水榭亭臺,是蘇州最早一批社區綜合公園,周邊的老人對這個公園也再熟悉不過。為站點取名“悅享·漫憶園”,就是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隨意思憶,追憶往昔,不離親、不離家、不離群,享受品質生活。
站點室內建筑面積約150平方米,包含活動室、談心交流室、評估篩查室等多個功能場所,不僅為相關老年群體提供認知游戲、園藝療法、運動療法等康復服務,也針對家庭照護者開展技能培訓、互助沙龍等活動。
站點不僅自身制定完善的照護流程、安全管理制度、應急預案等,確保規范運營,定期組織站點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照護服務質量,同時并加強資源鏈接,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機構、護理院開展合作,為有專業診治需求的老年人家庭提供醫療轉介服務,為有持續照護需求的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照護資源,為有居家照護需求的家庭提供專業的照護技能培訓和心理慰藉服務。自2024年下半年建設完成以來,“悅享·漫憶園”就著手定期組織開展篩查工作,2024年全年篩查65歲以上老人220人,并將篩查數據錄入系統平臺。
與此同時,站點也與周邊的衛生服務站、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老年公寓等機構形成“連片式”宜老環境,充分滿足老年群體不同類型的養老需求。
養老“服務網”全方位織密
家住彩虹新村的沈老伯對家中近期的適老化改造贊不絕口:“年紀大了以后,很多事情容易忘記,這個‘一鍵呼’服務很方便的,心里踏實多了!”社區根據他的身體情況,不僅為他安裝了燃氣和煙感報警器,更量身定制了“一鍵呼”服務,電話1號鍵連接家人,2號鍵連接社區,一旦有需要,可以更加便捷地呼叫社區提供上門服務、協助。
自適老化工作開展以來,街道細心開展基礎排摸,逐戶了解實際需求,為老年群體量身定制“一戶一策”的改造方案,全力滿足老人的生活需求。據悉,街道目前已完成家庭適老化改造共計967家,老年人居家養老的舒適感和便利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享”,除了需要宜居的家庭環境,更需要專業的載體平臺。近年來,街道結合區域特色和資源優勢,創新構建“新村里—公園里—街巷里”養老體系,打造“悅享彩香·公園里”“幸福三元·新村里”“煙火桃塢·街巷里”3家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持續推進養老服務模式品牌化、特色化。石路、金茂、濱河等18家日間照料中心連同29個社區全覆蓋的助餐點也進一步織密“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切實提升古城老年人生活品質。
蘇式“幸福圈”多資源集聚
“這里不僅有適合我們老年人的健身器材,還有健康團操,我基本天天來打卡!”家住彩香二村的周阿姨所說的正是今年全新打造的蘇頤養社區健康運動服務中心。
該服務中心位于彩香二村北社區三樓,由蘇州市民卡有限公司以及優質合作單位進行運營,自今年運營以來已累計接待居民近2000人次。服務中心設計研發了健腦手指操、經絡拍拍操等10多類團練課程,并由專業老師進行適老化課程調整。同時,服務中心還設有體質健康監測功能區、有氧心肺功能區、微循環促進區等功能空間,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運動干預、運動康復等醫養康養融合式養老服務。
除了“健身養老”,也要“文化養老”。在三元一村社區,每年春秋季開班的“家門口的老年大學”一直是老人們的“心頭好”。學堂以就近、就地、就便的設置原則,充分結合姑蘇區老年大學資源,利用“幸福里”音樂教室、舞蹈房等場地,為銀齡學員們“送課到家”。除了學堂設置的聲樂、書法、國畫等課程,社區還充分挖掘自有資源,開設葫蘆絲、滬劇等課程,形成范圍廣泛、主體多元、靈活多樣的老年教育新格局。
與此同時,桃花塢“家門口的老年大學”也將在不久向學員開放。據悉,首期學堂將開設茶藝、舞蹈、手機應用等3門特色課程,目前已有近60名老人報名成為首期學員。后期,街道還將結合老年人的興趣愛好,開設更多“點單式”課程,讓老有頤養更接地氣、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