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擺地攤開始創業,如今負責的文化公司風生水起;她把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寫成書,出版了《海麗說》,深受創業女性喜愛;她為企事業單位開展職場禮儀和職業化素養培訓百余場,深受大家歡迎。她說,她能有今天,就是因為喜歡讀書——
成功的創業者、《海麗說》的作者、職場禮儀指導師、本土文化傳播者……在外人看來,李海麗身上有許多耀眼的標簽。但在她看來,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性,只想通過自己的經歷,給那些仍然在打拼路上的姐妹點亮一盞燈。
2025年1月16日,記者在周口市李海麗家人經營的一家古色古香、充滿文化氣息的茶館采訪了她。
“我和我老公都是農村的,在這兒誰都不認識,也沒有錢和其他資源,只能靠自己。當時我們想得很簡單,就是多做一些事來改變生活。”
李海麗老家在周口市太康縣農村,父母都是農民。2002年,李海麗從信陽師范學院(現信陽師范大學)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后,很快結了婚,然后和老公一起到周口打拼。
“我和我老公都是農村的,在這兒誰都不認識,也沒有錢和其他資源,只能靠自己。當時我們想得很簡單,就是多做一些事來改變生活。”盡管生活艱難,但李海麗始終對未來充滿希望。
為了多掙點兒錢,李海麗和老公一起擺過地攤、開過飯店,李海麗自己還發揮英語特長給人做過培訓。當時兩人只有一輛自行車,她要去做培訓時,她老公就騎自行車送她過去,然后再去忙自己的事,等她結束再去接她。
“有一次,我結束培訓,遲遲不見老公來接我,只好自己回去,到家才知道,自行車被偷了。”說起這些難忘的經歷,李海麗至今印象深刻。
后來,在夫妻倆的共同努力下,生活漸漸好起來,他們有了一兒一女,還成立了公司。如今,李海麗作為一家文化公司的負責人,把公司經營得風生水起。
在創業過程中,李海麗發現,包括她自己在內,許多女性左手家庭右手事業,在家庭和事業之間難以找到平衡,在面對親子關系、夫妻關系時,常常感到無助。她說:“在創業過程中一路披荊斬棘,但在和生活的交手中,我跳過很多坑,受過很多磨難,生活、家庭和事業都跌入過谷底,經歷過人生至暗時刻。”
李海麗的女兒上七年級時,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和她的關系也十分緊張。“那個時候真是太忙了,沒有時間管她。我早上走的時候她在睡覺,晚上回來的時候她已經睡著了。”李海麗說,“有一次她爸去學校接她,她都上八年級了,結果她爸去了七年級的接送點接她,讓孩子非常傷心。”
這樣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是網上的段子,但在生活中真實發生了,這讓李海麗自責不已。
后來,她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出一本書,寫寫自己創業過程中的艱難和感悟,希望能幫到其他創業的姐妹們。
2024年8月30日,李海麗創作的聚焦創業女性的新書《海麗說》發布。之后,她在周口市新華書店舉行新書簽售會,現場就賣出了千余本書。一名女性讀者說:“《海麗說》把我們創業女性的心里話都說了出來,字字珠璣,直擊心靈。”
李海麗也沒想到新書能引起這么大的反響:“我只是基于自己的經歷和思考,寫了一本小小的書,沒想到引起這么多共鳴。我非常感動,也特別感恩。”
她幾乎每天都是6點起床,先讀上半小時書,再準備早餐。讀到觸動心靈的地方,她還會摘抄到筆記本上。""年來,她已經用掉了"""""個筆記本
“我一直都在思考,我們在經營企業的同時,是否經營好了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家庭;我們在管理企業的同時,是否管理好了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家庭;我們在打造企業文化的同時,是否打造好了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家文化。”接連出現的生活狀況,讓李海麗開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為什么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和老公、孩子、員工爭吵?為什么物質生活條件好了,各種關系卻變得一團糟?
反思之后,李海麗開始修煉自己——讀書。本就喜歡讀書的她,希望從書中尋找答案。她喜歡早起,幾乎每天都是6點起床,先讀上半小時書,再準備早餐。讀到觸動心靈的地方,她還會摘抄到筆記本上。10年來,她已經用掉了50多個筆記本。
除了讀書,李海麗覺得作為創業女性,還要不斷提升自己,內修情商、逆商、趣商,外修商務禮儀、職場禮儀、社交禮儀,通過內外兼修,做到內生慧、外懂美、行有禮。為此,她專門花時間學習禮儀知識,還考取了禮儀指導師證。之后,她發揮自己口才好的專長,給周口市企事業單位開展了百余場職場禮儀和職業化素養公益培訓,深受大家歡迎。
在李海麗看來,家庭關系中,夫妻關系是最重要的,是一切關系的基礎。在《海麗說》新書簽售會現場,主持人請李海麗老公上臺發言時,不善表達的他雖然只說了“辛苦了”3個字,但眼中卻滿含淚水。李海麗說:“過去,我們的感情可能只有一個支點,就是單純的我喜歡你、你喜歡我。但現在我倆的感情有了更多的支點,就像四梁八柱一樣,哪怕風浪再大,也會覺得很安全。”
李海麗的狀態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女兒。看著媽媽忙碌奔波的身影,看著媽媽忙中學習提升自己,看著媽媽越來越穩定的情緒,女兒也變得懂事起來,順利考上了大學。
有人問李海麗:“你做了這么多事,最終想干啥?做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嗎?”李海麗嘿嘿一笑:“我沒有那個野心,也沒有那個能力,我只想做一個合格的妻子和媽媽。”在李海麗看來,家和萬事興,一個合格的妻子和媽媽,標準非常高,是一個家庭的首席執行官,更是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她說,她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現在她只是“一名熱愛閱讀和思考的職場人,一名終身成長的踐行者”。
“讀書可能解決不了你當下急難愁盼的問題,但可以開闊你的思路,讓你靜下心來,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知性、優雅、聰慧、樂觀、自律、向上……這是不少人對李海麗的印象。從過去的焦頭爛額到如今的沉穩干練,李海麗說這是讀書帶給她的蝶變。
作為周口市多所大學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師,有一次,李海麗受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邀請,為大學生做職業規劃。談到讀書的好處時,她說:“讀書可能解決不了你當下急難愁盼的問題,但可以開闊你的思路,讓你靜下心來,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她還特別提到,對于傳統文化經典,她越讀感觸越深,《道德經》她已經讀了8遍,最近還準備再讀。
為了讓更多女性通過讀書提升自己,李海麗發起成立了公益性質的“周知禮書院”,并開展了很多讀書活動。“我們開展公益讀書班活動,每期100人,大多是各個企業的負責人和高管,大家在微信群里相互鼓勵、監督,確定每天怎么讀、讀多少,并分享讀書感受。目前,讀書班已經辦3期了。”李海麗自豪地說,“周口市新華書店了解我們的活動后,在一家門店辟出一塊地方,作為我們的活動場地,供我們線下活動使用。”
讀書也讓李海麗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李海麗發現,很多企業經營者到處學習別人的企業文化,卻忽略了他們的企業、客戶、員工都在本地,沒有想著去打造屬于自己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企業文化。周口是道家文化的發源地,《道德經》對后世影響很大。李海麗和團隊抓住這一點,研發了一個文化品牌“周知信”,致力于深度講述周口故事、傳播周口文化,讓傳統智慧走入現代生活。為此,李海麗和團隊走進企業,宣講周口本土文化,為企業量身定制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企業文化。與此同時,他們還開發了很多富有周口特色的文創產品。從2024年10月到2025年春節,僅僅幾個月時間,他們的文創產品就被各企業和單位訂購了15萬套。
李海麗很為自己做的事驕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脈,我愿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一名周口故事的講述者、周口文化的傳播者,讓更多人了解周口,來周口旅游觀光、投資興業,讓周口發展得更好。”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