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風中行走(組詩)
梁書正
在千工壩
——兼致談雅麗、劉年、向芳瑾
沿著河流,我們找到了許多石頭
向芳瑾的那顆五彩斑斕,被她攥在手心
劉年不準動的那顆,豎直站在激流的中央
他說要用來補天
談雅麗一直朝著大壩走,她說她要找的那顆
寬闊、深藍、寧靜
挽著褲腿,我 蹚過渾濁的河水,腳底沾滿泥沙
這么多年了,我再也沒有找到
屈原抱著沉江的那塊石頭
倒是一路上,不斷有巨木倒下
填滿了滾滾的河床
我曾在一條大河中帶走折斷的樹枝
如今成了我劃船的木槳
我還摘過一片被江水扭打的樹葉
如今它是我的渡河之舟
在千工壩,沒有一顆石頭是屬于我的
我屹立在江中,被滄浪之風吹動,又支撐……
過吉遼河水庫
水霧蒼茫,有人在垂釣
深湖之中放入鋒利的倒鉤
明凈的湖面映照著
一棟空寂的房屋
一方矮矮的墳墓
有人在雨霧中背著柴火前行
整個湖因此濕漉漉的
我已在湖邊行走多年
終究一無所獲
唯有大風把湖水
推出更深的皺紋
而你臉龐的溝壑
剛好撐起那起伏的群山
在沙碧村
在沙碧村,我聽到三種聲音
陽雀的鳴叫,鐵鉗碰撞火塘,響亮的咳嗽
在沙碧村,我獲得三種寂靜
陽雀的鳴叫,鐵鉗碰撞火塘,響亮的咳嗽
當我走出村莊回望,群山似搖籃
那遼遠的蒼天,有一雙慈母般的眼睛
渡口
穿過雜草叢生的小路,一個渡口
赫然出現在面前
沒有船只,也沒有擺渡人
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
有人朝水中丟一顆又一顆石子
有人望向彼岸的群山
誰也沒注意到,每個人的鞋子
不知何時已蒙上了薄涼的水汽
隱入叢林
輕易地,我們隱入了叢林
一顆石頭的寂靜,賦予了我們更深的沉默
我們來自塵土,因為叢林的加持
顯現出諸相
比如低身過荊棘,閃現出泥塑的身軀
比如挽著褲腿蹬過小溪,影子都成了水
我是扛著相機的旅人
起先沉醉在山泉,后忘返于繁花
起先撿拾枯葉,后獨立于絕壁
過沅江大橋
車子在橋上奔走,瞬間
就送走了河流
在橋上想到江水,那些
關于流逝的絕望和美
大地竟產生微微的顫動
二十年前我期待有一只竹筏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十年前我期待有一個渡口
獨釣寒江雪
而今只瞥見,江河寧靜,深藍寬闊
兩岸青山淚雨滂沱
和尚山
挖土的、進香的、送葬的
那么多人進山去了
那么多的身影
在枯樹和花朵間,佛像和碑文旁
塵埃越積越厚,草木越長越高
田間勞作的老農
掌管清風和流水
起伏的鳥鳴
回應廟宇的鐘聲
我是遲來的山巒
一面起伏,一面匍匐
荒野敘事(組詩)
涂燕娜
枯荷意趣
永遠有未知的意趣出現在秋后的荷塘
如果能夠聽見蘆葦的嘆息,也能夠明白
風中結籽的陣痛,會經指尖傳輸到大地深處
而后皸裂成龜殼的形狀,從夏商周走來
想用一個粉色的黃昏,交換一場粉色的命運
教會封閉千年的蓮子,不經人工喚醒
而用一種古老的密碼,重新萌生遠古的姿態
艷麗的花卉寄住在華美的蓮座深處
重重疊疊的花朵站滿水面,骨骼日益飽滿
而后便是滿塘枯荷,秋風中延續殘缺的美學
經過詩書轉化的意象自帶幾縷古典氣息
流水向東,將路過的明月緊鎖在西樓之上
蜻蜓是夏日留存的標本,光線獻上綿長的吻
或許,應該有一場遲到大雪壓在枯荷身上
讓殘留的體溫撫慰泥塘下空洞的回響
讓劇烈的疼痛重構出更有對比度的畫面
蘆荻序語
擇一個清朗的黃昏,穿過蘆葦叢生的湖畔
氣候不悅,雷雨作響,光點忽明忽暗
群山是干涸的駝峰,向跋涉者拋出未知的定位
花冠被雨打濕,風聲里有塵野的嘆息
云霞明滅,斷雁飛越湖海,落羽所指
一場明媚的旅行,在世界盡頭緩緩升起
沿著溪流溯回而上,湖水漫過蝴蝶的心臟
來自古老的南方的魚群,有著黑夜的眼瞳
水域在寂寥中沉思,沿途的種子肅然起敬
向一片古老的土地致意,以古老的言辭
借著某種預言的序曲,或楓葉荻花的意境
將造物的心思勾勒成秋日的幻象
在平行的世界里,我是一只被風遺落的飛鳥
獨自跋涉過荒蕪的曠野,天空收容我的悲鳴
雁陣驚寒是虛擬的意象,氣流掠過脊背
命運的風聲來得一次比一次殘酷
無止境的蒼茫里,我的心如雪般透明
在寂靜中升起,在蒼白中落幕
幽蘭風骨
骨頭是無須被顯現的,猶如蘭的氣息
無須指引,自會從斑駁的宣紙里渲染開來
發黃的邊緣,褶皺的裙擺,長矛與短笛交替
仿佛來自兩千年前,汨羅江畔的風聲
將一縷蓑衣吹成清冷的月,從古琴上落下的音調
仍會在結著霜露的清晨,對著草木竊竊私語
手持芬芳的人踏過擁擠行道,車轍布滿
玫瑰與荊棘的叢林,動物毛發織成虛空的網
在氣候與地理之間,將蘭花的指尖插入春天
潮水涌動,花瓣在光的源泉里緩緩墜落
一無所有的樹顛上,一千顆露珠,等待
把澄凈的心意交還給蔚藍的風
想起這一生,愛過許多人,也遺忘許多人
不過是指尖綻放的瞬間,孤獨打磨
鋒利的脈絡,精致的青花里自由伸展的根系
流水親吻粗糙的河岸,層層交替的花朵
打開翡翠一般的葉叢,指引寂靜山谷的流云
踏過歲暮的寒光,交出一生的風骨
荒野敘事
這樣的暮色是適合被歌頌的,無限躍動的浮光
落日掛在梅樹的頂端,灰色的風在山巔凝視
稠密的陰影里,有透明的孤獨停留,除此之外
再無多余的細枝末節,供人們涂抹
突兀的深淵,宛如山脈間巨大的缺口
橫亙在薔薇色的光線間,南下的寒流停滯不前
土壤溫柔,谷倉豐廩,果實堅硬如水晶
黑色的泥炭在燃燒的光輝中日漸褪色
巨大的空洞里,鳥獸的羽毛水波一樣浩蕩
風與雪建構的殿堂,永無止境記述大地的預言
靈魂的指針在骨骼的縫隙里來回擺動
從未有人涉足的荒野,造物者以極簡的筆法
勾勒河流的形狀,裸露的石頭閃著肌膚的光彩
日光溫柔落在手掌上,植物堅定地生長
輕盈的流水送走金蓮、落日與祖輩的身影
有人抵達,有人遺忘,唯有漣漪永恒漂蕩
寒江辭令
慣常敘事的手法,抵達之前總要一翻鋪陳
琵琶遮面,先抑后揚,抑或是姍姍來遲
但終歸是會到來的,炭盆從室外移到室內
流動的窗簾蓋住灰塵堆積的銅鏡,容顏已辭
古老的燈盞渺小如豆,寒風中漸次熄滅
一番大雪以后,寒江是值得書寫的辭令
有老翁、蓑衣、烏鴉,以及白茫茫的世界
還要怎樣更多的修飾,多一抹色彩也顯得累贅
靜止的時間里,黑白是無上的清雅
總要有這樣的時刻,分開人間的晦暗與皎潔
鴿群潛入山谷,菊花還在風中飄蕩
蜻蜒的紋理嵌入肥美的泥土,褶皺里的光
陌生而清澈,關于一個冬天的預言紛紛落地
飛鳥從黃昏醒來,帶走白日的光亮與呼吸
一種從未使用過的修辭,被用來固定畫面
來自遙遠的冰河的聲音,會在春天被聽到
梅樹在山坡綻放,孩童撿起舊時的風箏
寂寞的田野里,我曾到過,也遺忘過
草木搖落,冰霜覆蓋,揮動離別與哀愁
萬里無人的寒江,如人世一般寂寥
雨后(組詩)
董小翠
竹林聽雨
綠絲綢鋪展到遠方
我的心在蒼茫的雨霧中抵達從未經歷的時間
喜歡那些如纖纖手指的小微風
似村姑浣洗如夢的輕紗
從千年以前的夏天到眼前這個夏天
太多的邂逅成為可能
用竹杖芒鞋與蓑衣一任平生的詩人
胸有成竹的畫家
在我的眼底和筆尖下也毫不踟躕
此時,虛無的思緒中
他們共同構成天地輪廓
一節節空靈的青翠里
我不只向時而的喧囂,與時而的沉靜
吐露不可名狀的心聲
野菊花
哦,清新的野菊,我們是朋友
秋風正在從你的嘴巴里奪走葉子
而我,即便是翻越高山,也不能如你這般盛開
在這樣的禮拜日
有這樣的夢,夢中的光芒
光芒刺痛我企圖在粗枝斷葉間生出的罅隙
長出花苞
當你遙望天空
看到雪,即將
落在你愛人的眼睛里
野菊花,是到了開花的時候了
我開始屏住呼吸,只為縮短塵世的距離
你的摒棄
只為更早地蛻變
并且和我一樣,在這曠野里
等待
青蔓
我愚笨的幸福
總追不上你比風與光芒更靈動的思想
搖曳的拔節之舞
沒有任何一種尺寸能夠丈量
你有時會在高處作畫
或在細雨中作歌
你所勾勒的色彩與譜下的曲子
遠遠超越了真實與夢的邊界
但你不能否認
在我種下心事之前
已把喧囂和紛擾阻隔在塵世之外
你的生長于我而言,更多
是回憶的線索
年復一年,舊籬笆、老木樁
連同那個踟躕者的影子
都被你深情裝飾
有些時光隨我的懷想倒流,有些
隨你的蔓延悄悄遺失
雨后
穿越整個世界
反客為主
乘著雨滴為山丘解除饑渴的節奏
蹬過沾滿露水的嫩草
幸福
在開放的天空之下
它們有著沉默的面孔
給大地最深邃的注解
在春風之中
在鳥鳴之中
小小的蝸牛不停地揮舞觸角
用單薄的外殼和樹葉
給我們講解什么是清晨
清晨,我們都像一座山
給它一片無人區
有霧的早晨
曠野的兩扇門,同時打開
在伸手觸摸的霧氣中
被你打開
你看見它們突然彈開又關閉
你看見
白鴿子飛越灌木叢,舒展而安寂
帶著一縷微弱的青光
帶著包圍住曠野的明暗
進攻這個世界
月亮之上
似吹不散的眉彎,隱匿伊人無盡的憔悴
令夜空更加深邃,寂靜
緩緩浮現的高遠和冷清
在迷蒙的峰巒之上,彌散出萬縷愁絲
這彎遠在天涯的新月,由橘紅蛻變為銀白
是仰望給了她時間
在深情的對視中,增添無端的肅穆與凝重
急切的游子,捧起他的雙手
柔和的光芒,彩帶般的浮云
是多么精致的華服
今夜到明天只有從相思到相思的距離
從吻到吻的緯度
從半世迷離到人間煙火
只需一個沉醉的夢
從人間到天上
不需要等待,不需要尋覓
只需要刻意的重逄
逆流而歸(外一首)
李欣蔓
激流涌向岸邊
少年的顫音從伊犁河攀緣而來
花朵喂養我,囈語翻騰
抒寫天真的宣言,熱烈的情節
思想的火焰斬斷憂愁
無數次繞開那些避不開的迷途
母親啊,當年葵花蔓延
酷熱的正午跟在您身后
學習游泳的簡單動作
掀起生活的波瀾
時代的潮流射出巨浪一樣的箭頭
將憂傷擊成廢墟
身體長成一張數千里的風景地圖
汽笛聲、喇叭聲呼喚遠方
攪動一群高飛的鳥鳴
夢展開翅膀
累了,枕在關山月的臂彎
流水將光陰渡成一葉小舟
一路,越走越熱
紅磚亮瓦,冒出炊煙
親人披著一身薄霧
在巴河上游守著我,逆流而歸
生靈與眾生在時光之境里尋覓詩情
合奏一曲萬物向上的樂章
一副翠綠的骨架滾動在漫無邊際的歲月
火車穿過山谷
一塊石頭上面長滿青苔
“王”字赫然而立
那尊容發出新的閃電,世間多少悲憫的事物
被它省略在時間的長河里
十二歲的我,如小鳥飛出山林
與火車的鳴笛互相應和,穿過渭河的干枯
母親坐著,仿佛我跟著秦嶺齊刷刷地長
一個春天被秦嶺壓著,樹枝壓著,還被我壓著
黑暗從窗外跳進狹長的車廂
童年和故鄉凝聚成一陣顛簸
順著火車輪子摩擦軌道的節奏
母親一邊擰緊手表上的發條,一邊自言自語
好像嘴里含著融化的神,念完就發長長的呆
我心懷閃電,成了時針,撥給往昔的遠景
多少人和事,忽如逆旅
充滿童真的語言,像一把利劍
將生活的枯葉剔得干干凈凈
生銹的夜度過一段青蔥的時光
哐哐的聲響縮短空間
藍天之下,我以流水作鏡吞下自己的曲形
一副翠綠的骨架滾動在漫無邊際的歲月
賈島墓前
牧青
一
推敲本非詩家事,
奈何天下不平多。
推一下,路就明朗幾分,
敲一下,山上的桃花,就多開幾朵。
二
安岳有幸埋詩骨,
便有青山如文章。
哪一株草木,沒有優雅的偏旁?
哪一只小烏,不是吟哦的書生?
三
一株老松,葉已掉得差不多了,
像一座古寺,孤立谷口。
我輕輕敲了一下它的軀干,
喊了一聲:師兄。
四
讓一座無形的寺,
關住一個無形的我。
我每天都在里面不停推敲,
敲不出所以然,我就模仿嬰兒的第一聲啼哭。
五
眾生老是忙著往鎖孔里面鉆,
卻怎么也敲不開一個光明的世界。
所有人都是有愧的,
所有人的膝蓋,都不干凈。
六
我把自己浸泡在薄暮里,
我喜歡山野若隱若現的朦朧。
夕陽啊,我表面的溝壑與草木,
實在不堪照耀。原諒我虛弱,
原諒我忐忑,原諒我在破寺邊偷偷推敲自己。
七
唯有拳掌,依然伸縮自如,
剩下的山路漫長而又險象環生。
我必須靠這可軟可硬的東西為我推敲壯膽,
盡管往往是,空拳換不來一寸凈土,
等到拳頭松開時,才能靠近菩提。
八
風在推,雨在敲,
山門洞開,一古人從青枝綠葉間走出來,
像傳說中的賈島,長袖一抖,
便滾出一枚唐朝的月亮。
九
我一生都在山上行走,體內
萬山嘶鳴。我想推動每一座
沉睡的山。如果哪座山
最先被我敲醒,我就牽著它去云中步行。
十
推敲之間,我已從愛萬山之眾,收縮到
愛一山之小,又從一山之小,收縮到一隅。
風愛過那么遼闊的荒漠,
最終也握不住一把沙子。
穿過小區走廊的母子(外二首)
何松
天昏黑
年輕的母親領著她一歲多的孩子
從小區長長的走廊上走過
男孩搖晃著身子
走幾步跌倒爬起又走
他不用母親來扶
跌倒了站起又繼續往前
他似乎很享受這個過程
走廊的聲控燈時亮時滅
天一黑下
男孩大喊一聲“媽媽”
頭頂的燈又會亮起
男孩為這個發現很是興奮
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
用稚嫩的聲音一路把燈喊亮
這個夜晚的場景對這個孩子的一生
是否也會成為一種隱喻
在他往后生命中的至暗時刻
心中喊一聲“媽媽”
頭頂就會有一盞燈為他亮起
小區林蔭道上的保潔阿姨
小區四百米的林蔭道
是保潔阿姨李小嫻的責任區
一年四季
她每天清晨七點到傍晚七點
都拿一把掃帚和撮箕
在小區的林蔭道上來回地清掃
她彎腰或蹲下
從東到西又從西到東
撿拾著樹上落下的一片片葉子
有時風大
前面的葉子才清掃干凈
身后又落了一地
一路的葉子掃也掃不完
保潔阿姨李小嫻
每天都耐心地撿拾著路上的葉子
每一片葉子仿佛都是她前世的約定
鄉間老屋
人去樓空
這老屋的主人
早把它給遺棄了
瘋長的蒿草、蕨芨
包圍了院壩,占領了屋心
土夯的墻
早已在風雨中剝落
但,這老屋的框架還站立著
它柱子上的榫
還緊緊地咬著大梁上的卯
這種姿勢
肯定比它主人當年的愛情
更為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