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不斷提高海外本土中文教師的職業認同,建立正確的職業認同,能夠增強其歸屬感,減少因職業認同困境帶來的壓力與迷茫,是提高海外漢語教學質量、鞏固本土中文教師師資力量的保證。文章運用問卷調查法,分析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職業認同現狀,基于問卷數據及訪談結果描述了影響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職業認同的外部和內部因素,以期為海外中文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 本土中文教師;教師職業認同;影響因素;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5.030
A Surve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Local Chinese Teachers Overseas
LI Yingyi, CHENG Xiaoya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0)
Abstract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overseas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establishing the correct professional identity, can enhance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reduce the pressure and confusion caused by professional identity difficulties, and is the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versea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consolidating the teaching staff of loc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he article use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overseas Chinese teacher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data and interview results, it describes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overseas Chinese teacher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teacher team.
Keywords local Chinese teach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fluencing factors; questionnaire survey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中文納入教育體系,以滿足經濟、文化交流的需求。這種趨勢促使海外對本土中文教師的需求急劇增加,同時也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身份認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身處多元文化背景中,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的環境中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成為教師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中的重要議題。本文研究對象為海外本土從事中文教育事業的教師,旨在探究其職業認同的現狀、探究影響其職業認同水平的因素及對應影響機制,幫助提高其素質;筆者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使用文獻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對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并歸納其現狀和影響機制[5]。
以中國知網作為主要檢索來源,極少文獻完全聚焦于海外本土中文教師的職業認同之上,劉晶[2](2019)、李明昊[3](2020)、薛茹茹[4](2020)等本土中文教師現狀的調查研究中也涉及了職業認同的部分內容。翟鳳依(2023)采用量化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總結出了影響泰國本土漢語教師職業認同的內外部因素[6]。內部因素包括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師的情緒態度,外部因素包括社會重視程度、學校支持程度等。
1" 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職業認同調查結果分析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量表共分為四個維度八個因子,以下是具體的數據分析。
1.1" 個人身份認同維度得分分析
個人身份認同維度包括兩個因子——工作投入和職業行為傾向。工作投入和職業行為傾向均涉及5個題項,因子平均分分別為4.432、4.34。該維度的兩個因子平均分非常接近,且每個題項均有滿分的情況。其中第9題“我熱愛中文教學工作”,第13題“教學中,我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思考方式和特點”的得分平均值超過" 4.5分,說明埃及等國的本土中文教師非常熱愛自己的教師職業,對于工作投入程度高,充分尊重教學、尊重學生,職業認同總體處于較高水平。但是第10題“投入工作時,我感到教學的快樂”和第11題“我認為能把自己的知識很好地教給學生”的平均值約為" 4.2" 分,與整個維度的其他選項相差較大,說明在該群體的教學工作中,會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收獲和自身的教學情緒,并且積極的教學情緒和教學效果能夠提高對工作的投入,促進個人職業認同。職業行為傾向涉及部分的第15題“我能夠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的平均分高達4.68,說明與學生保持良好關系是促進本土中文教師形成個人職業認同的重要積極因素,而第17題“我能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平均分為4.08,是該部分得分最低的選項,說明設計個性化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并且教學工作的難度會對本土中文教師形成個人身份認同有一定的阻力。第14題“我積極主動地創造和諧的同事關系”和第16題“我有較好的管理學生的能力”在該組選項中得分較低,平均分均為4.24,可以看出對學生的管理和與同事的人際交往會對本土中文教師形成個人身份認同有一定的阻礙。
綜上所述,埃及等國的本土中文教師對中文教師這份職業有發自內心的持久堅定的熱愛,歸屬感較強,但還要加強教學管理能力和教學技能的培養。總體而言,從教學質量、教學工作的投入等方面可以看出其個人身份認同度較高。
1.2" 職業身份認同維度得分分析
職業身份認同維度包括兩個因子——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歸屬。職業價值觀涉及8個題項,該因子平均分達到4.590,職業歸屬感是3個題項,平均分為4.440。該維度的兩個因子平均分較高,但是部分選項的標準差較大。其中第27題“我在乎別人如何看待中文教師群”,是整組選項里面的最低分,且標準差最大,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因為“在乎”是十分主觀的情感,不同的人會存在較大差異性,這也說明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中文教師群體的歸屬感。但是該部分其他題項的平均分均超過4.5,分值比較高,說明海外本土中文教師群體職業身份認同總體狀況較好。
要為本土中文教師塑造良好的職業認同,就要重視職業價值觀的塑造和職業歸屬感的培養,這也是提高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身份認同的重要一環。
1.3" 專業身份認同維度得分分析
專業身份認同維度包括兩個因子——教學信念和中文水平自我評價。教學信念涉及3個題項,該因子平均分達到4.61,說明本土中文教師的教學信念比較強烈,中文水平自我評價是5個題項,平均分為4.304,相對而言,兩個因子的平均分水平差異較大,教學信念平均分較高,這說明,教師對中文學科教學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一強烈的教學信念對其教學與職業認同水平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中文水平的自我評價分數較低,說明自身擁有強大的中文專業能力對于形成良好的專業認同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第17題“我仍然在不斷地積極學習漢語,提高自身中文水平”平均分高達4.76,說明海外本土中文教師群體都在有意識地提高自身中文水平,良好的漢語知識是作為一名中文教師所需最基礎的儲備,說明本土中文教師群體學習意識強烈,這對于提高專業身份認同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提高專業水平還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從而形成更好的職業意識。
綜上所述,要提高本土中文教師的職業認同水平,要關注并重視中文能力的培養,如提高中文交際能力、進一步加強漢語知識和漢語教學技能的學習。
1.4" 處境身份認同維度得分分析
處境身份認同維度包括兩個因子——組織支持感和文化環境。組織支持感涉及5個題項,該因子平均分低于4.000,說明本土中文教師所處的職業環境對他們的培養和支持力度不夠大,成為阻礙其職業認同形成的重大因素;除此之外,文化環境因子的平均分也是低于4.500,說明處境身份認同是四個維度里最薄弱的。而組織支持感較低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第38題“工作單位真正關心我的生活和福利待遇”、第39題“我有困難時,工作單位會幫助我”和第40題“工作單位盡可能地使我的工作有趣味”,這三題的平均分均不足4.000,說明本土中文教師比較注重工作單位提供的福利、幫助等,但是這三個題目的標準差較大,說明單位間對于本土中文教師群體的工作支持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需要在后續減小這種差異。但是文化環境的四個題項,都提及中國文化對于中文學習的作用,該因子的平均分近似于4.500分,說明本土中文教師認為中國文化環境對外國學生的中文學習有極大幫助。
綜上所述,可以通過統一社會的福利保障等措施幫助提高中文教師群體的組織支持感,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尋找合適的中國文化資源。從日常生活中滲透中國文化,從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環境,進而提高海外本土中文教師的職業認同水平。
2" 影響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
2.1" 影響職業認同的內部因素
2.1.1" 教師專業水平
教師具有較高的外語語言水平和外語教學能力是構建積極身份認同的前提,教師的漢語專業能力和教學技能直接影響其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如果教師的漢語發音不標準、詞匯量有限、對中國文化理解不深,或者授課方式缺乏文化內涵,那么他們的教學效果可能不盡如人意,進而影響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問卷中顯示,有 8%的教師處于HSK4級水平,40%的老師處于HSK5級水平,僅有52%的教師達到了HSK6級水平,本土漢語教師之間的漢語語言水平還存在很大差距,大部分教師的漢語水平有更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2.1.2" 教師情緒與態度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情緒穩定性直接影響其教學效果和職業認同。情緒穩定的教師能夠更好地應對教學壓力,保持積極的教學態度,從而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尊重,提升職業認同。而教師對職業的態度也會直接影響其職業認同,持有積極職業態度的教師通常對教學工作充滿熱情,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這種積極的態度會增強他們的職業認同。在問卷中第10題“投入工作時,我感到教學的快樂”、第26題“我真心喜歡學生,關心、尊重學生”等都體現了教師個人情緒和態度對于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這些題目得分的平均分都在4.500左右,表明教師個人對工作、職業、學生等的積極情緒和態度對形成教師職業認同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2" 影響職業認同的外部因素
2.2.1" 社會重視程度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已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中文教育,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接近2億。對學生及部分商界人士而言,學習中文對未來求職、跨國貿易及尋求發展機遇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由此觀之,中文在海外享有較高的地位及受重視程度,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職業前景非常好,發展前景明朗。
調查問卷顯示,92%的本土中文教師會因別人稱贊該職業而感到快樂。在他們進行自我介紹時,94%的教師會很高興提及自身的職業身份。觀之,海外本土中文教師發展機會眾多,這也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強烈的職業歸屬感。
2.2.2" 學校支持程度
學校用來改善教師工作條件的措施會積極影響教師對職業認同的感知。學校對本土中文教師在教學、工作或者生活上的改善和促進的措施對其職業認同的形成與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本研究的調查問卷中,題目“工作單位真正關心我的生活和福利待遇”和“我能與工作單位展開平等對話”,得分最小值為3.720,最大值僅為4.240,相對其他板塊而言得分較低,說明此次調查中的海外中文教師總體學校支持程度不高,教師的組織支持感不強,這樣的工作環境不利于教師職業認同水平的提升。
2.2.3" 學生與同事的多元影響
本土中文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對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形成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調查問卷數據顯示,題目“我能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的平均值為4.680分,分值相對較高。由此可見,總體上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很好,能夠保持融洽的關系。
CHRIS" Wamp;CARMEN" M(2011)認為同事之間的合作文化有利于提升教師對教學的積極態度,相反競爭性的同事關系會抑制教師職業認同的發展。調查問卷顯示,海外本土中文教師在“積極主動創造和諧的同事關系”題目的得分在4.0以上表明和諧的合作型同事關系,對職業認同起到促進作用。
3" 結語
筆者因為擔任海外本土中文教師大灣區研修班的志愿者,有機會接觸到來自埃及的15位本土中文教師,產生了對其職業認同現狀以及影響因素的想法,通過調查問卷法對其進行了初步調查,調查得出:埃及本土中文教師身份認同總體呈偏上水平,即教師能夠正確定位自己的教師身份,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較強烈。本文還從個人身份認同、職業身份認同、專業身份認同、處境身份認同四個維度研究了影響本土中文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希望本研究能夠為海外中文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提供理論支持。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問卷數據樣本量較少,不具有較強的說服力;還沒能站在國別化差異角度分析。在后期的研究中會加強這方面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CHRIS" W,CARMEN" M,JOAN" S.University" of" Leicester.New" teachers" co-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C]//Europe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Research,2011:13-17.
[2] 劉晶.吉爾吉斯斯坦本土漢語教師職業認同現狀研究[D].新疆大學,2019.
[3] 李明昊.尼日利亞本土漢語教師現狀調查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
[4] 薛茹茹.柬埔寨華校本土漢語教師現狀調查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20.
[5] 魏淑華.教師職業認同與教師專業發展[D].曲阜師范大學,2005.
[6] 翟鳳依.泰國本土漢語教師職業認同調查研究[D].大連外國語大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