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設發展型資助體系,加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素養培育力度” 是當前國家對于資助育人工作的發展要求。文章將聚焦“濟困、厚德、勵學、強能”的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理念,分析當前高校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借鑒部分高校先進經驗和實際走訪調查結果,創新性提出從經濟、思想、心理、學業、就業等五個方面開展資助育人工作,探索發展型資助育人新路徑,將思政工作充分融入資助育人體系,保障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 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育人;發展型資助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5.042
Developmental Sponsorship Education: Theory, Practice, and Promotion Pathways
LI Liangjie
(College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Building a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system and increasing effort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of students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is the current national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nding and education work. The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and education work concept of \"helping the poor, fostering virtue, encouraging learning, and strengthening abilities\",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 and creatively propose to carry out funding and education work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economy, ideology, psychology,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employment by drawing o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some universities and the results of actual visits and investigations. It will explore new paths for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and education, ful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to the fund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and ensure the growth and success of students.
Keywords financi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sponsorship education; developmental sponsorship education
1" 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理念的形成及完善
1.1" 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理念的形成
2009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提出“要強化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標志著“資助育人”理念的初步萌芽。2011年,第一次全國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實踐與理論研討會議明確提出,要將資助育人理念貫穿到獎、貸、助、補、減等各項具體工作中,并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義利觀教育、勵志成才教育等,這標志著“發展型資助育人”理念初步形成。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發展型資助育人,標志著高校資助工作已從經濟資助保障發展向發展型資助助力全面成才轉變。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完善精準資助育人,建設發展型資助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
總的來說,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理念的形成是一個在高校資助工作具體實踐中逐步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它源于在保障型資助工作基礎上對學校資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強調,經過教育主管部門及全國高校多次研討和實踐探索,最終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念體系,并在高校資助工作尤其是新時代的高校資助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和實踐。這一理念的提出,對于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1.2" 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的關鍵性突破
發展型資助育人是對高校傳統資助育人模式的深度探索和積極創新,在滿足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基本學習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更應著眼于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是從物質幫扶到能力拓展。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理念強調學生能力拓展和提升,突破了傳統物質資助模式的局限。這就要求高校在提供經濟資助的同時,在人際交往、組織協調、創新思維等方面,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通過設立勤工助學崗位、開展公益培訓、鼓勵參加科技創新大賽等多種途徑,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實現全面發展。
二是從短期資助到長期規劃。傳統的資助模式往往局限于解決學生短期經濟上的困難,而發展型資助育人則注重給學生提供一個長期發展規劃。這要求高校在資助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目前的需要,又要對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起到一定的指導和促進作用,通過建立導師制、提供職業規劃輔導、推送就業信息等途徑,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目標,提高就業競爭力。
三是從單一資助到多元育人。發展型資助育人強調從單一的經濟資助轉變為育人的多樣化。這就要求高校在對學生進行資助和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多方面的需求,比如道德浸潤、人文關懷、心理健康等高校可通過組織觀看紅色影片、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等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他們的愛國之心、誠信之心、健康之心得到培養,從而達到促進其全面發展的目的。
2" 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多數高校已基本構建“獎、貸、助、補、減、勤、免、償”八位一體的保障型資助體系,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了在學期間學習生活的基本保障,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資助育人的價值引領較弱。目前部分高校的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重資助、輕引領”的問題,具體工作實踐中在思想價值引領方面做的工作相對比較少,工作成效也相對較差。資助工作中思政教育部分工作的開展形式缺乏新意、思政教育活動的宣傳力度較小等是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這可能會在受助學生中產生不良的價值導向影響,使得受助學生過度關注資助金額的多少,從而產生攀比心理、功利主義等不良心理,缺乏艱苦奮斗精神和感恩意識,甚至引發虛報信息騙取資助等違紀行為。
二是資助育人的“助力全面發展”不強。部分高校的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重心仍停留在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學習生活的單一型、保障型資助層面,忽略了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現等方面的更高層次需求,不能做到根據學生個性化實際需求靈活調整資助項目的資助內容、實施方式和育人導向,開展精準資助。“當前資助政策不能靈活滿足受助學生個人發展的個性化資助需求”“缺少精準匹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心理幫扶需求、學業幫扶需求和就業幫扶需求方面的具體舉措”等成為學生的共識。
三是資助主體和資助方式的多樣性不足。近年來高校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的主要資金來源仍然是政府資助資金,社會資本和個人捐助等其他捐助主體在資助金額中占比較小,參與度有限。《2022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指出,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捐助資助資金僅占普通高等教育資助資金總額的1.19%。此外,資助工作校企合作的路徑和常態化長效化資助工作機制還有待探索,企業在職業探索、行業實踐方面的寶貴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3" 我國高校發展型資助育人的典型實踐
我國部分高校圍繞“濟困、厚德、勵學、強能”等維度,在做好保障型經濟資助的基礎上,通過打造發展型頂層規劃項目統籌推進生活、思想、學業、發展等資助,做出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為推動實施發展型資助育人提供了有效示范和參考。
3.1" 某高校開展“鴻雁”系列發展型資助項目
①設立“鴻雁海外交流計劃”,組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海外實踐研修,幫助學生開闊國際視野。②舉辦“鴻雁綜合素質提升訓練營”,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設體育美育、語言能力、讀書交流等課程,幫助學生鍛煉綜合能力。③建立“鴻雁社群”,分年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發展型支持,努力實現從“受助”向“自助”和“助人”轉化。④設立“校友—愛心勤工勵學金”,鼓勵在校生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奉獻愛心,推動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
3.2" 某高校實施“燕園”系列發展型育人項目
①設立“燕園起航”項目,依托“四年一貫制”導師、小班制和信息化工作體系,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化整為零,從經濟支持、情感紐帶、學業提升、思想引領等方面服務引領家庭經濟困難新生成長成才。②設立“燕園領航”項目,立足于學業、職業、能力提升、發展規劃等學生個人成長訴求,為學生提供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的成長發展指導。 ③設立“燕園翱翔”項目,支持受資助學生組織境外游學團赴境外地區開展為期5―7天的參訪互動或前往境外地區進行為期一學期的交換學習。
3.3" 某高校打造發展型資助“蒲公英計劃”
①設立“蒲公英圓夢基金”,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所能夠涉及的所有學科競賽、相關專業認證考試、出國英語能力考試等均列入夢想基金資助項目進行資助。②打造“蒲公英成長助推工程”,將社會實踐與學校資助政策及資助典型宣傳、學生志愿服務感恩教育、學生家鄉精準扶貧智力支持等工作相結合,鼓勵更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③實施“蒲公英精英助力方案”,對優秀經濟家庭困難學生參加交流項目的路費及部分生活費用給予資助,實施貸款還款救助機制,對特殊困難畢業貸款學生,學校幫助其償還助學貸款本息。
4" 推進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的路徑
高校應圍繞“濟困、厚德、勵學、強能”的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理念,聚焦學生全面發展需求,從經濟、思想、心理、學業、就業等五個方面創新建設舉措,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個性化的系統幫扶支持,激發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動力和自我認同,將外部的資助轉化為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一是強化基礎支撐,拓展“經濟資助”。高校應以現有的“獎、貸、助、補、減、勤、免、償”資助體系為基礎,以校友資源、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為重要補充資源,積極拓寬資助資金籌措渠道;增設獎助學金和助學崗位,進一步豐富資助渠道,持續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金額增長和資助資源可得性提高;完善應急救助制度,充分發揮其作為常態化經濟資助政策的補充資助資源作用,為遭遇臨時經濟困難且學校救助金額難以滿足需要的學生提供經濟支持。
二是強化價值引領,推動“思想資助”。高校應將資助工作與思政工作有機結合,將思政教育深刻融入資助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深入挖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模范榜樣的成長經歷與優秀經驗,通過開展經驗分享交流、座談會等系列活動,在選樹榜樣的過程中激勵廣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迎難而上;邀請社會各界和朋輩中的勵志人物舉辦座談會、學習會等,將生動案例與宣傳教育相結合,幫助受助學生成長為誠信做人、知恩感恩、自立自強的優秀大學生。
三是強化積極心理品質,豐富“心理資助”。高校應充分利用心理普測結果和日常心理狀況追蹤等重要信息資源,重點關心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尤其是其中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群體的心理狀態,以心理學專業理論為指導,采用團體輔導與一對一咨詢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遇到的具體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上的窘迫感、心理上的自卑感、思想上的依賴感和挫敗感、內心的緊張感和焦慮感,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未來成長提供堅實的心理基礎和充足的勇氣儲備。
四是強化學習能力,加強“學業資助”。高校應成立學業幫扶和提升中心,建立健全開展學業幫扶工作的組織基礎,更好地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的學業困難群體提供學業方面的幫助與支持;建立健全學業預警系統,將學生日常表現、期末成績、掛科科目和學分數等學業表現信息納入學生學業數據系統,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態;協調組合專業師資力量,依托朋輩力量,幫助學業困難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建立科研創新資助中心,資助致力于科學研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鼓勵其積極參與各類創新大賽、開展科研能力訓練。
五是強化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就業資助”。高校應激發學生就業創業內生動力,助力克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的潛在畏懼、信息不足等心理壓力和“等靠要”思想;全過程、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就業幫扶指導,切實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綜合競爭力;持續深化校企合作,豐富企業捐助資源的形式,委托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指導和實習崗位,幫助學生加快提高職場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實時全面追蹤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動態,針對就業困難的學生群體,建立完善“一生一策”幫扶檔案,必要時開展一對一的就業能力提升專題輔導,做好就業全程跟蹤服務。
基金項目:2023年度山東大學學生資助專項課題研究項目“‘四維五助’為核心的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研究——以山東大學經濟學院為例”(2023ZZ04)。
參考文獻
[1] 王天楚.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2(44):90-92.
[2] 張艷花.以人為本,構建新時代大學生資助體系[N].新華日報,2023-11-24(16).
[3] 吳莉莉.高校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探索[J].科教導刊,2022(34):142-144.
[4] 李琦.扶志扶智“四位一體”高校發展型資助體系[J].秦智,2023(5):107-109.
[5] 范平平.“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探索[J].科教導刊,2023(25):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