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提出,央企應積極轉變利潤結構、增長結構,開啟增長的“第二曲線”。
“第二曲線”是1996年美國未來學院院長揚·莫里森在同名暢銷書中提出的概念,其核心觀點是強調企業在處于“第一曲線”(即熟悉的傳統業務發展周期)時,就應積極應對未來新技術、新消費者和新市場所帶來的全面變革,由此展開全新企業生命周期即“第二曲線”。
《國資報告》記者查閱央企2025年度工作會議報告發現,至少16家央企明確提及“第二曲線”或“第二增長曲線”,另有至少23家央企采用了“新增長極”“新增長點”“新賽道”等相似詞匯。
從措辭上來看,大部分央企談及開辟“第二曲線”時,使用了“加快”“積極”“加力”“盡快”等副詞。也有一些態度更為堅決的表述。中國旅游集團研判認為,當前其傳統業務已步入成熟階段,公司正處在馬利克曲線的關鍵決策區,因此要“勇于突破固有思維,大膽跳出舒適區,通過積極探索培育全新的業務模式,實現業務的多元化拓展,全力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哈電集團認為,對照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要求,其轉型速度還不夠快,新的產業增長點還不夠多,“要堅持把轉型升級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核心任務抓下去”。在建筑行業下行周期,中國中鐵加快進軍水利水電、清潔能源、生態環保市場,并提出“要有把‘第二曲線’發展成為主業的雄心壯志”。中國國新將“第二曲線”明確寫入公司戰略——以加強黨的領導為根本引領、以鍛造運營艦隊為關鍵抓手、以塑造“第二曲線”為發展目標,努力打造戰略使命更加明確、功能作用更加完備、競爭優勢更加鞏固、業務布局更加合理、規模效益更加穩健、支撐體系更加高效的一流的綜合性國有資本運營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過去一些央企以規模擴張為導向橫向跨界,當下開辟“第二曲線”更加強調創新驅動,尤其是面向戰新產業、未來產業領域。國家管網集團提出“要以戰新產業開啟增長‘第二曲線’”在新能源儲運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新能源管輸“解決方案”。保利集團表示,要圍繞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找準方向和定位,突出重點和亮點,有的放矢加大投入。國投“舉全集團之力發展生物技術”。中國航信瞄準數字經濟、低空經濟加大投入,建立機制。中國航油密切關注乙醇汽油、加氫飛行等新興領域。
不過,開辟“第二曲線”屬于戰略決策的范疇,它并非簡單的選擇或規劃,而是關乎企業未來走向甚至生死存亡。央企在積極謀劃的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審慎態度。中煤地質總局基于對前些年盲目擴張的反思,提出“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主責主業形成‘第二曲線’”。中交集團和中國物流集團均表示,開辟“第二曲線”需建立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基礎上。
關于如何選擇“第二曲線”的具體方向,部分央企也給出思路。中國華能表示,將以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重點方向,圍繞源網荷儲典型場景,重點在符合集團轉型戰略、具有自主技術優勢、具備產業規模和市場前景的重要領域下功夫,積極開辟增長“第二曲線”。中國綠發突出“市場價值導向”,將用市場來評判科技創新,產出更多符合國家、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加快開辟企業增長“第二曲線”。
關于如何打造“第二曲線”,兵器裝備集團提出了戰略協同、組織協同、業務協同的策略。該公司表示,將強化協同創新、錯位發展,加快構建“系統集成商+能力中心+若干個專精特新企業”三層架構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部分央企還創造性地提出了“第三曲線”。在近年能源行業呈現出傳統能源、新能源、未來能源代際共存的新格局下,中國石油表示,將跟蹤研究政策導向、市場趨勢和技術動向,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一體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深度融合,提升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占比,著力打造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和“第三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