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從春晚舞臺上的機器人扭秧歌,到宇樹科技創始人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新年伊始,人形機器人便徹底火出圈。
人形機器人指模仿人類外觀和行為,具備較高智能化水平的機器人,與傳統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其與人類相似的“肢體”結構、運動方式和感知方式,并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賦能下,從體能、技能、智能三方面,實現對人的模仿。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認為,人形機器人未來有望成為繼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新終端,形成新的萬億級市場。
目前,人形機器人還處于發展初期。《國資報告》記者查閱央企2025年度工作會議報告發現,已有部分央企超前布局,搶抓人形機器人新賽道。
中國電科作為央企代表,攜人形機器人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這是世博展覽館中廳展出的15款人形機器人之一。2024年,中國電科21所與上海市徐匯區宣布共建上海具身智能創新中心,聚焦人形機器人應用領域,整合高校、研究所、領軍企業、行業部門及協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投資機構等資源,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集聚。電科機器人召開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研討會,聚焦產品在智慧物流領域具體應用場景的可行性分析,就人形機器人搬運、分揀、配送等具體功能展開應用驗證專題討論,形成初步應用方案。
由于人形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具有諸多相同的底層技術,特斯拉、小米、小鵬、蔚來等新能源車企均宣布切入這一新領域。長安汽車的母公司兵器裝備集團也不例外。2024年,兵器裝備集團宣布成立人形機器人創新聯合體,下屬自動化研究所已自主研發人形機器人并率先開展場景試用。2025年,兵器裝備集團提出,將以機器人產業為重點,科學規劃人形機器人產品譜系,培育人形機器人創新型企業,打造工業應用人形機器人、商業服務應用人形機器人等核心產品。人才方面,該公司將在滬杭地區聚焦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建設人工智能人才“高峰”。
央企布局人形機器人新賽道,既要強化科技攻關,更需發揮其在應用場景方面的比較優勢。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中游人形機器人本體、下游終端應用等環節構成。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覆蓋人形機器人全產業鏈的供給體系,但下游終端應用領域尚未實現規?;虡I化落地。人形機器人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工業生產、物流、家庭和商業服務、醫療健康、安防巡邏、危險作業、災害救援等,其中大部分在央企都能找到應用場景。
中交集團近年來不斷加大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建設力度。2025年,該公司還將加快推進類腦計算等未來產業的重點技術攻關和典型場景應用,爭取培育出一批啟航企業、專精特新企業。
能源央企對機器人的應用意愿也十分強烈。2024年,國家能源集團投運國內首臺露天煤礦無駕駛室運輸機器人,中國三峽集團推進人工智能“吉量行動”,集中監控、機器人檢修、無人機巡檢等數智化賦能成效明顯,中國煤炭科工更是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旗下天瑪智控智能化無人采煤控制裝備智能工廠、重慶研究院礦用鉆探裝備機器人協同智能工廠入選全國第一批卓越級智能工廠項目名單。
越來越多的央企認識到發展人工智能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從而為人形機器人規?;虡I化落地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