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國資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指導下,優化監管方式,完善監管體系,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為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經濟運行質效明顯提升。2024年,“一利五率”六大主要指標,湖南有兩個指標排名中部六省第一、三個指標排名第二、一個指標排名第三。今年1月,湖南省屬企業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5%,實現“開門穩”“開門紅”。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實施省國資“3974”標志性工程,構建湖南國資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戰新產業,2024年戰新產業營收1926.6億元,同比增長5.2%。優化資源配置,組建礦產集團、湘能集團等8戶企業??萍紕撔履芰Υ蠓岣?。省屬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2.8%,排名全國第四位。關鍵核心技術加速攻關,新承擔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資國企改革成效明顯。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重點實施“八大子行動”,改革主體任務完成超過85%。
全方位強基礎,持續提升國資監管專業性
完善監管制度體系。近年來,湖南省國資委先后出臺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新增帶息債務“四有”管理、違規經營投資損失責任追究等20余項政策文件,形成較為完備的國資監管制度體系。
建好在線監管系統。湖南省國資委高質量建設國資國企在線監管大數據系統,實現監管數據資源集約共享和閉環處置,形成全省國資監管“一張網”“一朵云”,在國務院國資委組織的驗收評估中獲評“優秀”等次。
健全內控管理機制。堅持以工作目標任務執行和跟蹤督辦為主線,建成集任務管控、OA辦公、績效考核等功能于一體的機關內控標準化管理系統。建立“4+N”(落實上級指示批示、黨建工作、年度重點工作、主要經濟指標任務等4項總體清單;安全環保和信訪維穩、兩會提案建議辦理、處室年度亮點工作等N個專項清單并動態調整)清單管理體系,確保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不偏向、不漏項、不誤時。2024年納入內控的2200條任務無1條逾期,完成質量較好。
加強監管隊伍建設。開展“駐企歷練添動能”活動,派出三批20名青年干部下沉企業歷練學習,服務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全覆蓋優方式,持續提升國資監管有效性
湖南省國資委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以“重監督、精管理、優服務”為主線,創新形成“12345”綜合監管模式,持續提升監管質效。
“1”,即用一張季度綜合體檢表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診斷”,為企業精準畫像。堅持共性與個性相結合,按照可量化、可對標、可考核的原則,對標世界一流、國內一流和行業一流,對照自身上期水平,制定監管企業季度綜合體檢表。以“一利五率”為經濟運行共性指標,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按照分類監管要求,區分行業特點、功能定位、發展水平,逐戶企業制定經濟運行個性指標和主要技術指標。梳理分析巡視和審計、國資監管等發現的問題,逐戶指出企業重大風險情況。聚焦指標的同比增減值等,實現精準“診斷”,每季度督促企業整改重點問題,做到每季度都有提高。監管企業堅持月調度對標分析,并將此體系延伸至二級、三級子企業。2024年,18戶企業共列出經濟運行個性指標65個、主要技術指標59個。
“2”,即完善以管住投資、融資為重點的雙監管體系,防范金融風險。圍繞“防投資決策出現失誤,防借款掩蓋運營問題”,組織開展“557”專項行動,指導企業實施財務風險排查、企業風控提升、主業方向奮進、債務監管提質、投資監管提效等“五大行動”,突出堅定主業發展方向、嚴格規范投資決策、嚴格規范借款管理、全面強化企業審計、全面壓實管理責任等“五要點”,制定風控體系評級制度、“四有”管理制度(增債有度、用債有規、還債有策、管債有方)、要件立項制度(投資項目需嚴格按照規定準備完備的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盡調報告、資金預算、運營方案、聯簽意見、審議文件等要件)、重點項目三年跟蹤審計制度、專職外部董事履職評價辦法、總會計師履職評價辦法、紀檢國資月度會商制度等“七大制度”,強化省國資委對企業集團監管制度執行落實和企業集團對所屬企業經營決策、防范化解風險的監管,構建國資國企防范系統性風險“雙監管”體系。2023年、2024年企業累計新增借款凈額分別僅占全年預算的27.4%、21.7%,低效無效投資得到有效控制。
“3”,即明確“十嚴禁”經營紅線、“3520”業績考核主線、事前事中事后“553”監管界線三條線,實現監管閉環。一是制定嚴禁非主業投資、嚴禁脫實向虛、嚴禁不按程序和不經集體決策的投資、嚴禁不做盡職調查和盡職調查不充分的投資等“十嚴禁”規定,并將執行情況納入企業負責人績效考核范圍,對監管中發現違反“十嚴禁”的,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追責。二是完善企業負責人績效考核體系,在構建以黨建工作(30分)、核心經濟指標(50分)、重點工作(20分)、“一票否決”事項為主的“3520”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基礎上,持續優化分類考核和激勵約束,制定“1+5+N”年度績效考核實施方案,實行“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同時注重考核聯動,加強與戰略發展、財務預算、改革創新、監督審計等重點工作聯動,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績效考核得分按不低于60%的比例計入省管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得分。三是明確“553”監管界線,事前主要監管企業的戰略規劃、主業定位、負面清單、層級管理、省外(境外)投資,事中重點監管企業的制度建設、內審風控、銀行賬戶、財務審計、業績考核,事后突出監管巡視整改、審計整改和責任追究,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覆蓋的監管閉環。
“4”,即采取工作提示、風險提示、風險警示、執紀問責等“四種形態”揭示企業風險,強化問題整改。制定《監管發現問題處置暫行辦法》,建立健全企業外部董事、總會計師每月報送風險問題機制,多渠道收集各企業風險隱患和管理漏洞,按照“問題分類、處置分級”的要求,以函件形式提示企業風險、強化整改督辦,有效發揮“治已病、防未病”作用。同時,將問題納入國資國企在線監管大數據系統平臺中全過程跟蹤。2024年國資監管發現問題231個,累計銷號(移交)96個,下達195份工作提示函、風險提示函、風險警示函進行督辦。通過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問題,切實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5”,即堅持依規監管、智慧監管、綜合監管、公正監管、優服監管等五個監管,賦能企業發展。規范權力運行,修訂完善湖南省國資委權力責任清單。以“優事項、優程序、優時限”為目標,對40項監管事項中的28項進行優化,形成優化舉措48條。賦能外部董事規范高效履職,為外部董事賦責、賦權、賦智、賦力、賦效,2024年外部董事反映的190個風險問題均得到有效處置。切實在解決企業難題上出實招,在服務國資發展上求實效,開展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專項行動,近兩年推動解決企業261個突出問題。
全鏈條促協同,持續提升國資監管系統性
湖南省國資委把出資人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巡視監督、審計監督等多種監督手段貫通起來,各鏈條持續用力加強國有資產監管。
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同。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出臺《國有資產專項監督檢查辦法》,近兩年圍繞企業重大投資項目、重大資金使用等方面,對15戶企業組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向紀檢監察機關移送線索5條。指導企業加強內審。近兩年,組織企業開展124個重大投資項目、重大風險領域審計,共審計出問題767個,并督促問題整改。建立與省紀委溝通機制、向省政府匯報機制。與省紀委監委建立紀檢國資會商制度,定期通報情況,共同開展“靠企吃企”、境外腐敗治理等專項整治。建立每月向省政府報送監管企業月度債務分析報告及開展責任追究工作情況報告機制。
推動內控風控貫通協同。在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合規管理監督為重點的內控體系基礎上,建立面向所有監管企業的風控體系評級制度。主要從企業風險管理制度建設的完備性、體系執行的有效性和管控目標的達成性三個維度,設計等級評定內容,重點評制度優化、評責任落實、評管控成效。企業風控評級為一級,年度績效考核才能評為A級。對上年度風控評級為一級的企業,適當擴大投資自主權。通過開展風控體系評級,實現“強內控、防風險、促合規”管控目標。
推動追責免責貫通協同。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一方面,對違反紀律規定的嚴肅追責問責。出臺違規經營投資損失責任追究辦法及其實施細則,構建職責明確、流程清晰、規范有序的追責工作閉環。2023年以來完成追責103件、共追責問責444人,2024年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企業重大虧損或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278個項目開展責任追究。另一方面,鼓勵創新擔當。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經省紀委監委、省審計廳等會簽確認,印發《關于探索實施改革創新風險備案試點的通知》,支持監管企業在實施國企改革、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開展改革創新風險備案,在盡職合規前提下,予以免責處理,為干事創業者撐腰鼓勁,激勵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擔當作為。
下一步,湖南省國資委將認真梳理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的各項部署要求,細化任務分解,明確工作責任、目標和時限,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將2025年定為全省國資國企“產業轉型升級提速年”,大力實施“6131”工作計劃,堅持以當好經濟社會發展的推進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主力軍、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服務國計民生的引領者、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加強自身建設的示范者“六個當好”為目標,以圓滿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一個改革”為主線,以開展資源優化專項行動、“人工智能+”專項行動、突出問題整治專項行動“三大行動”為抓手,以謀劃實施十大產業項目、精準實施十大科技攻關項目、統籌實施十大功能項目、科學做好“十四五”規劃評估與“十五五”規劃謀劃、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十大工作”為重點,腳踏實地務實干,以嚴實作風促落實;敢作善為擔當干,以有力舉措促落實;開拓視野創新干,以闖創精神促落實;齊心協力團結干,以強大合力促落實;遵規守紀廉潔干,以合規合矩促落實,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為加快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