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國資國企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指導支持下,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扎實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4年省屬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380.7億元,增長5.4%;利潤總額861.2億元,增長9.9%;營業收入1.68萬億元,同比下降0.6%;凈資產收益率6.08%,同比上升0.22個百分點,高出全國省級國資監管企業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國有資本回報率3.27%,上升0.07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5.19%,上升0.48個百分點;年化全員勞動生產率61.65萬元/人,增長4.3%。截至2024年底,資產總額3.39萬億元,增長4.5%;所有者權益1.1萬億元,增長5.8%。
堅持頂層謀劃與因企制宜有機結合
2023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陜西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立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等工作機制,組建產業鏈工作專班,實施重點產業鏈“百億提升、千億跨越、萬億壯大”工程。陜西省國資委制定省屬企業《產業發展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扎實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一是明確戰略布局。陜西提出構建“8+9+N”產業發展格局,鞏固提升煤炭、石油天然氣、化工等8個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布局新材料、氫能、新型電力等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謀劃布局新型儲能、光子、生命科學、量子信息等N個未來產業。
二是厘清實施路徑。陜西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兩手抓”,既推進重點行業企業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又大力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省屬企業積極參與全省重點產業鏈建設,陜汽控股等9戶企業被認定為商用車、鈦及鈦合金、數控機床等10條工業產業鏈“鏈主企業”,陜旅集團等4戶企業被認定為7條文旅產業鏈“鏈主企業”,陜西農發被認定為3條農業產業鏈“鏈主企業”。
三是落實企業責任。陜西因企制宜明確主業范圍、分解任務指標、細化關鍵舉措。通過不斷努力,到2028年,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度投資達到固投總額的40%以上,產值、營收、利潤分別突破1500億元、1700億元、100億元,培育形成一批優勢企業、著名品牌和產業集群,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實現“雙倍增”。
堅持傳統轉型與新興培育雙輪驅動
陜西省屬企業分布在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金屬冶煉與加工等11個行業。能源資源企業是陜西國企的基本盤和優勢所在,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和稅費分別占到50.3%、67.3%、83.6%和87.3%。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足是明顯短板。我們堅持鍛長板與補短板兩端發力,傳統與新興一體推進,加快推動結構調整。
一是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陜西推動高端化提升,組織省屬企業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兩新”項目93個,“兩新”計劃投入190億元改造更新設備8萬臺(套),加快傳統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陜西有色鈦合金載人球艙“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創造我國載人深潛紀錄;鈦合金薄壁精密型材填補國產鈦合金擠壓型材航空領域應用空白。秦川集團國產蝸桿砂輪磨齒機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推動智能化改造,全面實施信息化建設工程,著力提升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智能化水平。延長石油榆林煉油廠試點智能裝車管理系統發油率提高20%、工作效率提升30%。陜煤集團建成32處“智能礦井”和5個“智慧礦區”,智能化產能占比達99%。推動綠色化轉型,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延長石油百萬噸級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全流程一體化項目加快推進。陜煤集團全球單體投資最大煤化工項目——榆林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項目開工建設。
二是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陜西實施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工程,建立《戰新產業項目清單》,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列支專項予以支持。2024年,陜西累計完成戰新產業投資258.2億元、同比增長40.2%。陜西加快培育氫能產業,成立陜西氫能公司,在“制儲輸加用”全產業鏈進行布局,加氫站開展運力場景示范運營,六千瓦級首臺套電堆產品正式下線。加大半導體產業布局,陜西電子碳化硅第三代半導體芯片成功流片、高性能特色半導體芯片八英寸線即將建成,年產180萬臺信創計算機生產線投產。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完工投用。
堅持創新驅動與資本賦能雙管齊下
一是以創新引領產業發展。陜西把創新擺在全局位置謀劃推進,建立“一會雙機構”科技創新管理體系(科技創新委員會,科技創新管理部門,集團創新研究院),制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20條舉措及配套細則,將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實施工資總額單列管理、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紅、科技人員股權激勵等政策,鼓勵競爭類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陜西遴選40戶重點科技型企業,充分開展賦權激勵、超額利潤分享等增量激勵。圍繞產業規劃繪制創新鏈圖譜,每年從國有資本收益中列支專項資金,分類分批推動740個科創項目建設,累計投入12.2億元。2024年,省屬企業研發投入266.5億元,新產品產值1190.1億元。近五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28.4 %,新產品產值復合增長率9.6 %。
二是以資本賦能產業發展。陜西充分發揮“兩類公司”在產業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陜投集團發揮秦創原公司科技孵化平臺作用,組建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中心,通過“先投后股、先使用后付費、技術入股”等模式與高校、駐陜央企建立“1+1+N”(一站式科創服務體系+一個專業孵化平臺+實現“N”個項目集群式轉化)新型創新聯合體,布局清潔能源、通用航空(低空經濟)、衛星測控、醫療康養等戰新產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長安匯通圍繞產業引導,成立陜西戰新產業并購基金等16只基金,認繳規模178億元,累計募集社會資本115億元,鏈式布局55個戰新產業項目,80%的資本集中在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光子產業、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領域。
堅持完善機制與強化監管一體推進
一是完善考核激勵。陜西“一企一策”實施分類考核,競爭類企業創新考核權重從10%提高至20%,鼓勵企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強化戰新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考核,對連續三年盈利的企業,在核定主業范圍外,可選擇1—3個與主業相關的戰新產業領域培育發展。
二是推動重組整合。陜西按照“一業一企、一企一業”的理念,推動法士特與秦川機床產權、業務、管理深度融合,實現裝備制造業領域優勢互補;合并國網陜西與陜西地電,保障能源產業高效發展,近三年全省電網投資突破千億元;重組設立陜西軌道交通集團,省市軌道交通建設實現“一盤棋”發展;重組17戶公路類交通企業設立陜西交控集團,利潤大幅扭虧為盈;組建陜西水發、陜西農發、陜西國際經貿等企業集團,國有資本在水務、農業、經貿等重點產業集聚效應和競爭力明顯提升。陜西推動省屬企業之間的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劃轉整合,233個非主業項目已清退216個。建立企業產業板塊圖譜和整合臺賬,21戶企業共完成內部同質化專業化整合171次。
三是提升集團管控。陜西圍繞管控模式、權責界限、制度體系和評估機制出臺指導意見,建立各治理主體權責清單以及集團總部對子企業差異化授放權清單;制定定部門、定編制、定人員“三定”管理辦法,量化集團總部組織機構數和人員編制,內設機構數量降幅11.9%,人員編制總數降幅14.2%,管理人員職數降幅22.2%。
四是加強投資監管。陜西突出事前規范,完善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嚴禁新增非主業投資,實施重點投資項目單項備案、提級管理,組建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領域專家委員會,強化項目論證,確保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強化事中監管,跟蹤檢查重大在建項目,及時督促整改發現問題。注重事后評價,將巡察審計及日常監督檢查發現嚴重問題的項目納入后評價,總結經驗教訓,強化成果運用,提升項目管控水平。
五是化解財務風險。按照“壓存量、控總量、管增量”的思路,陜西出臺債務風險防控意見,利用數智化平臺實時監測預警,實施“紅橙黃綠”負債分類管控。2024年底,省屬企業資產負債率67.45%,同比下降0.41個百分點,負債增速低于資產增速0.6個百分點。大力優化調整債務結構,壓降利息支出,近兩年整體債務利息支出總額同口徑大幅減少,為產業發展營造穩定、健康的財務環境。
助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陜西新篇章
下一步,陜西省國資委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國資國企改革部署要求,落實好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精神,學習借鑒兄弟省市好的經驗做法,推動省屬企業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助力陜西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是著力提質增效穩增長。陜西將堅持向市場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投資要效益,用好各類政策,狠抓提質增效,大力降本增效,深化央地協同,推動省屬企業實現全年利潤總額700億元左右,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以上,研發投入270億元以上的預期目標。
二是著力創新引領調結構。陜西將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深入實施省屬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和信息化建設工程,推進“三項改革”提質擴面,遴選50戶左右重點科技型企業入庫,塑造發展新動能。加快省屬企業傳統產業升級,通過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增添煥發傳統產業新動力、新活力,培育新優勢。加快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
三是著力深化改革激活力。在確保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主體任務、年底前完成全面任務的基礎上,陜西將一體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陜西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大會確定的國企改革任務落實落地。加大集團管控能力建設、管理水平提升、市場化改革、上市培育等工作力度,持續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四是著力防范風險守底線。陜西將落實“三個堅決遏制”要求排查整治11類問題,持續開展虧損企業治理專項行動,抓好融資貿易治理,啟動新一輪貿易自查自糾行動,“一企一策”強化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控,開展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控股不控權專項整治“回頭看”。嚴防投資風險、債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安全風險,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五是著力強化監管提效能。陜西將持續健全“1+N”制度體系,完善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機制和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推進國有企業薪酬制度和工資總額改革,加大省屬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力度,優化提升智慧國資監管平臺,提升監管智能化水平。
六是著力加強黨建強支撐。陜西將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把黨的領導貫穿到企業改革發展的全過程,服務保障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國資國企落實落地。強化基層黨組織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壓茬破解國企黨建“融入不深”問題。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全方位加強對企業“一把手”監督管理,一體推進“三不腐”體制機制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