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永遠相信山東!在土特產這方面,也是如此。
煙臺蘋果萊陽梨,金鄉大蒜魚臺米……這些早已名聲在外。而近些年,網友們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土特產竟然也來自山東,比如——自帶優雅光環的“法式鵝肝”、茶飲店新晉“頂流”羽衣甘藍……
外地游客來山東,感受到好客山東的熱情厚道,返程時發現,小轎車的后備箱蓋不上了,因為山東的土特產實在太多了。
那么問題來了,山東土特產為啥會這么多?
這與一直以來山東自上而下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細心的網友留意到,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構建山東富民產業圖譜,支持日照藍莓、莒南花生、青州花卉、高唐錦鯉、黃河口大閘蟹、沂源紅蘋果、山亭火櫻桃等一批“土特產”延長鏈條、提升品質。

“桑樹蛾子”,這幾年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等多地火熱“出圈”。這一市場新寵,就主產自山東。
“桑樹蛾子”,學名桑黃,是一種主要生長于桑樹上的藥用真菌,在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藥用歷史,素有“森林黃金”之美譽。桑黃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在很多地方還不太了解桑黃的時候,臨清就已經開始把桑黃作為一個主導產業來發展了。如今,全國桑黃七成產自臨清。
當地老百姓在這一產業發展中廣受其益。種植戶王紅霞就是其中一位。在種桑黃之前,她家只種些傳統農作物。有一天,從村支書那里聽說桑黃種植項目不錯,頭腦活泛的她立即跟臨清清源正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簽了種植合同。公司提供菌包供應、技術支持、回收服務,王紅霞負責種植。種一畝地桑黃,每年能給王紅霞帶來三四萬元的收入。桑黃產業前景可觀,因為桑黃在免疫調節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深受消費者歡迎。這有效激發了老百姓種植桑黃的熱情。
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就是為老百姓辦實事。自2020年以來,臨清市推動桑黃區域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形成了集桑樹種質資源保護、桑黃人工栽培、桑黃系列產品加工于一體的“桑黃全產業鏈”。
這就是山東土特產為啥會這么多——每個區域都有特色產業。
山東省通過建立地方特色產業目錄,精心編制了26個特色產業規劃,不僅保護了地方特色品種,更通過科學種植和技術創新,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壽光蔬菜、沿黃肉牛等8大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的打造,更是將山東農業的特色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全國農業學習的典范。
餐桌上味道鮮美的對蝦,很大可能來自黃河三角洲,山東又給出了一個驚喜。
每當春風送暖時,中國白對蝦生態養殖第一鎮——濱州市博興縣喬莊鎮,就開始熱鬧起來,這里辛勤的養殖戶開始忙著放養蝦苗,迎接一個新的豐收季。
從一個種啥啥不長、到處都是鹽堿地的貧瘠之處,到一個年產值超10億元的產業特色鄉鎮,喬莊鎮花了20余年。
“南美白對蝦是海蝦,本該在海水中生長。我們喬莊既有黃河水資源,又有退海之地獨具的豐富的地下鹵水資源。黃河水調和適量鹵水,非常適合對蝦生長。”喬莊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由于項目選得好,效益連年攀升,自2001年試養南美白對蝦以來,經過多年探索創新,喬莊鎮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漁業產業發展之路。

現在,喬莊鎮對蝦養殖規模由原來的800畝迅速膨脹到現在的3.5萬畝,畝產200公斤攀升到現在的740公斤,擁有蝦池1.2萬個,養蝦戶3200余戶,年產量2.6萬噸,產值13億元。
同時,全鎮有蝦苗淡化企業36家,年淡化蝦苗達20億尾,漁業投入品經營業戶260余家,水產品加工企業2家,年存儲能力3000噸,對蝦養殖戶占到全鎮的60%。鎮域內金融機構個人儲蓄業務存款8億余元,人均存款額5萬余元。
用活一枚地標、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效益,在黃河三角洲不斷顯現。
2024年,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會同山東省財政廳,啟動了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項目,其中就包括黃河三角洲對蝦。這讓當地老百姓歡欣鼓舞,讓他們看到了對蝦產業的廣闊前景。
這就是山東土特產為啥會這么多——每個產業都擁有強大的支撐鏈條。
山東省創新實施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首批確定了14個產業鏈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每個產業鏈都獲得了5000萬元至2億元不等的財政資金支持。這些資金如同源頭活水,澆灌著山東農業的每一個鏈條,推動了全鏈條的增值和全環節的提升。通過全產業鏈的打造,山東農產品不僅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無縫對接,更在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實現了價值的最大化。
吃石榴、賞石榴,還得到棗莊,這已經成為省內外游客的共識。
棗莊的石榴種植始于西漢,明代成林、清代成園,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全市100年以上樹齡的石榴樹有 2萬余棵,是國內規模最大、樹齡最古老、分布最集中的石榴古樹群,被原國家林業局認定為“古石榴國家森林公園”。
“我們堅持把發展石榴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帶動農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推廣良種擴種19.4萬株,石榴鮮果年產量1億余斤,嶧城石榴暢銷全國各地。”中共棗莊市嶧城區委副書記宋俊峰介紹,該區一體化推進石榴優質品種“育繁推”,提升石榴品質,鞏固石榴苗木、盆景盆栽、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等產業發展基礎,石榴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經過多年發展與積淀,石榴已成為棗莊的城市名片,土特產躍升為“金字招牌”。石榴全身是寶,但“農產品不加工,等于一場空”。2023年9月以來,棗莊市新招引落地石榴產業重點項目13個、總投資35.7億元,推出石榴特膳食品、紅參石榴膠原蛋白等系列產品30余種,石榴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發展的態勢凸顯。
這就是山東土特產為啥會這么多——每個鏈條都有重點項目。
山東通過搭建高效特色農業發展平臺,每年至少投入2億元支持40個以上產業項目,這些項目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了山東農業的發展熱情。同時,山東還打造了11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和6563個專業村鎮、名品村,這些村鎮不僅成為山東農業的一張張名片,更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來,山東將繼續深化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項目,力爭經過3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年產值超過50億元(主要是種植業)、100億元(主要是畜禽、漁業)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鏈。這些產業鏈將不僅具有完整的產業鏈條和明顯的帶動作用,更將擁有顯著的品牌效應和緊密的聯農帶農機制,成為山東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好品山東,值得期待。
編輯/李宏業

Why Are There So Many Local Specialties in Shandong
In Shandong, visiting tourists felt the enthusiasm and generosity of Friendly Shandong. Before their return journey, they found themselves unable to cover their car’s trunk lid,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local specialties of Shandong.
Shandong has meticulously prepared 26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plans by creating a list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not only protected local characteristic varieties, but also increased the added value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scientific plant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ditionally, the building of eight national competitiv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lusters, e.g. Shouguang vegetable and beef cattle along the Yellow River, has made the best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become a model for national agriculture to follow.
Shandong has innovatively implemented a pilot program for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whole industry chains, selected 14 industry chains as the first batch of major support objects, and provided financial support ranging from RMB 50 million to 200 million for each industry chain. With the building of whole industry chains, Shandong’s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ve not only realized the farm-to-table seamless connection, but also achieved value maximization in processing, circulation, sales, and so on.
Building efficient 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latforms, Shandong invests at least RMB 200 million in supporting over 40 industry projects every year. Like sparks, these projects ignite the development passion of Shandong agricul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