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桑·索南達杰,這個名字,也許歲月會沖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他為可可西里獻身的故事。1994年,索南達杰在可可西里為追捕盜獵分子英勇犧牲。索南達杰的犧牲到底給這片土地帶來了什么?他的身影在這片荒野還存在嗎?他的精神在今天是否還有價值?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踏上了“尋找”索南達杰的漫漫路途。
先鋒
" 索南仁青告訴我們,直到父親犧牲30年后,他第一次看到遺體照片,才終于相信父親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可以慢慢放下了。”索南仁青說著,淚如泉涌。
" 1994年,索南達杰率領工作組進入可可西里腹地考察,先后發現兩個盜獵藏羚羊、野牦牛等國家珍稀野生動物的犯罪團伙,經激烈搏斗,抓獲了犯罪分子。那年1月18日,在押解犯罪分子返回縣城途中,遭犯罪分子突襲,索南達杰不幸犧牲,年僅40歲。由于環境極端惡劣,殉職一周后,索南達杰的遺體才被前去救援的人們找到。
" 1994年1月30日,他“回到”家鄉青海省治多縣。小小的草原縣城,共2000多人,竟有1000多人來參加他的追悼會。治多縣僧人自發燃燈誦經,為這位無神論者送行。出于對孩子的保護,當時12歲的索南仁青沒有被安排與父親告別。2月14日,新華社播發消息《為保護野生動物 縣委副書記索南達杰英勇獻身》。30多年后,我們走訪索南達杰生前到過的地方,采訪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卻發現索南達杰并不是天生的“環保先鋒”。
" 治多,藏語的意思是“長江源頭”,有著“萬里長江第一縣”的美譽。索南達杰最初的理想是為治多培養人才。作為治多縣首批大學生,索南達杰畢業后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治多教書。當時,治多縣適齡兒童入學率低,為了動員牧民子女上學,索南達杰單騎走訪草原各個角落。在很短時間內,全縣入學率、升學率、鞏固率明顯提高,他也成為治多縣教育部門的負責人。
" 若非1985年那場特大雪災,索南達杰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和可可西里聯系在一起。雪壓昆侖,百年不遇。索南達杰的老家治多縣索加鄉地處偏遠,被稱為“天邊的索加”。沒有組織任命,大雪中,索南達杰奇跡般地爬過雪山、蹚過冰河,從縣城回到索加,帶隊在茫茫雪原中尋找牧民,送上救援物資。隨后,他離開心愛的教育事業,請纓回到索加鄉擔任黨委書記。
至今,索加鄉最有名的建筑依然是“牛頭賓館”,索南達杰組織發動全鄉人修建的第一棟磚木結構房屋,讓住帳篷的老鄉們開了眼界。幾乎同時期,可可西里發現大型金礦的消息不脛而走。然而,傳說中閃著美麗光芒的“黑金”“紅金”,讓成千上萬淘金者在短短幾年間瘋狂擁入可可西里,打破了這片天地億萬年的寧靜。每一天,都有新的一夜暴富故事令人血脈僨張,然而,更多的人淪為“金老板”“金霸頭”統治的“金農”,甚至在荒野中迷失方向,丟了性命。
" 這些故事也傳到了索加鄉。此時,索南達杰正在思考,能否通過開發可可西里豐富的礦產資源,幫助家鄉索加甚至整個治多縣擺脫對畜牧業的依賴,快速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要知道,可可西里有一半在治多!憑借索南達杰的一身本領和努力,1992年,治多縣西部工委成立,作為治多縣委、縣政府的派出機構,主要職責是開發礦產資源、發展地方經濟,索南達杰擔任西部工委書記。
傳承
"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種叫做“沙圖什”的披肩在歐美市場走俏,最高可賣到5萬美元。而制作一條“沙圖什”披肩,要以3-5只成年藏羚羊的生命為代價。暴利面前,針對藏羚羊的獵殺在高原肆虐,藏羚羊的數量從20多萬只銳減到不足2萬只。
" 開發礦產還是保護藏羚羊?索南達杰陷入巨大痛苦。索南達杰最后一次到省會西寧是和同事一起。他們先去青海省有關部門匯報了可可西里金礦開發管理交叉混亂的問題,然后又到青海省林業廳就打擊可可西里非法盜獵進行匯報。1993年12月,索南達杰帶著簡陋的裝備最后一次進入這片“生命禁地”。此時,索南達杰已令人驚嘆地制作了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圖,并向省里相關部門打報告,建議成立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 在可可西里腹地,索南達杰一行截獲了兩個盜獵珍稀野生動物的犯罪團伙。在押解犯罪分子返回縣城途中,行至太陽湖時,心狠手辣的歹徒策劃了一場血腥的陰謀,索南達杰犧牲。當人們找到他時,他正作著給槍換子彈的姿勢,疾惡如仇的眼睛在戈壁的風沙里,直視著前方。
" 1999年,索南仁青進入治多縣森林公安局工作,25年來破獲過多起盜獵案件。“我一直不相信父親走了,想著他有一天會回來,我希望他對我繼承他的事業感到欣慰。”他說。
" 索南達杰保護可可西里的愿望一直在家族里傳承。除索南仁青外,索南達杰的外甥普措才仁現在青海省公安廳森林警察總隊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工作,另一個外甥秋培扎西現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管理處工作。
秋培扎西今年42歲,他13歲時第一次來可可西里,在沒有槍高的時候就背著槍保護可可西里。他說,愿意為這片土地付出一切,舅舅走的時候40歲,自己活到50歲就可以。不僅在索加,如曠野上的火種一般,索南達杰犧牲后,可可西里保護生態環境之火熊熊燃燒起來。
" 1996年,可可西里省級自然保護區掛牌成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民間,可可西里保護日益成為“熱詞”。可可西里的第一座保護站、中國民間第一個為保護藏羚羊設立的自然保護站就是以“索南達杰”的名字命名。
" 越來越多的志愿者來到可可西里從事保護工作。原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介紹,截至2007年,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先后招收定期環保志愿者12期156名,各類短期團隊志愿者19批246名。
" 索南仁青說:“一個人的行為變成全社會的行為,個人的保護成了國家行動。”中國對可可西里的保護也不斷贏得世界回響。1999年,中國西寧藏羚羊保護及貿易控制國際研討會在青海舉行,來自中國、法國、意大利、尼泊爾、印度、美國等國家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等生態保護組織的專家學者會集一堂。大會發布《西寧宣言》,提出國際合作保護藏羚羊及控制藏羚羊絨及其制品貿易的行動計劃。自此,“沙圖什熱”在全球徹底降溫,藏羚羊絨制品不再受到熱捧。
未來
" 一代代可可西里守護者不懈的付出得到了荒野的回應——2009年至今,可可西里再無盜獵槍聲。
" 對于22歲的可可西里管理處巡山隊員江措來說,他的主要“對手”已不是盜獵分子,而是那些設備先進、無知無畏的非法穿越者。可可西里地域廣袤,與新疆阿爾金無人區、西藏羌塘無人區相連,對于不少戶外愛好者來說,這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江措面對的風險不再是子彈橫飛,而是去尋找那些被困在無人區的非法穿越者時,可能面臨的不辨方向、車陷泥地等風險。
"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介紹,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地6.03萬平方公里,由于是無人區,沒有巡護道路,靠人巡車走,最簡單的巡護路線至少也得走半個月。所以,要依靠科技手段,改變傳統巡山模式,加強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和衛星圖片執法等技術手段,讓無人機、直升機巡山逐步進入可可西里。可可西里與新疆阿爾金山保護區交界,位于可可西里北門、阿爾金山東門的保護站處于青海、新疆交界位置。值得期待的是,可可西里將進一步加強與阿爾金山的聯系,開展多省份聯合執法,保護好青藏高原最大面積、連片的自然保護區。
“讓荒野歸于荒野,這就是父親的夙愿。”索南仁青說。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史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