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要見到宇樹科技CEO王興興不容易。最近,他的微信簽名已經改成:“微信已滿,找我同事比找我效果好,忙暈消息回不過來。”而在各大展會上宇樹科技的展臺附近,各種人圍著企業的工作人員打探,王總會來嗎?然后得到一個令人失望的否定。但在一年多以前,找到王興興還是一件挺容易的事。
一
" 2023年的杭州亞運會上,宇樹科技的機器狗出足了風頭,機器狗在田徑鐵餅賽場內飛奔,身姿矯健,把原來撿餅員干的活兒都干了。以這件事為契機,我們決定采訪這位年輕的創業者,挖掘點新科技背后好玩的故事。
" 在某個查詢企業信息的網站上,留有宇樹科技的電話號碼,11個數字輸在微信里,竟然直接跳出了王興興的大名,頭像是他參與某次演講的工作照。我一時間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還向科技口的媒體同行求證,這真是CEO本人的微信號?
" 我加上王興興的微信,提出采訪需求,他答應得很痛快,連采訪提綱都沒要,就把時間、地點一下子都敲定了。作為當時杭州頗有些嶄露頭角的創業公司,宇樹科技辦公的地方倒是格外低調樸素。在濱江區挺偏僻的一個創意園里,一棟小樓,沒有前臺,透過玻璃門,我看見幾只機器狗擺在那兒,才知道沒有找錯地方。后來,不計其數的人來宇樹科技門口參觀,總是會被這過于簡陋的辦公地點震撼一下,然后感慨一句:“真正有實力的企業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環境。”
" 王興興不太像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家,他穿著簡單的毛衣、羽絨外套,戴著一副金屬框架眼鏡,就像大學里面那種隨處可見的理工科男生。
" 那些刻板印象里所謂企業家必備的氣質,比如八面玲瓏、妙語連珠,在他身上并不明顯。采訪時,王興興也不怎么愛講商業模式之類的話題,一路從技術研究走過來,他最愛聊的其實還是技術。比如,講到他的四足機器人,他總能語速飛快,洋洋灑灑說上許多。王興興覺得自己挺擅長表達的,所以在此前幾年,他陸續接受了不少媒體的采訪,算是比較有分享欲和表達欲。但他說,活動類的社交自己不怎么喜歡,“是敏感導致的”,還挺坦率地抱怨了一句:“大部分的活動類社交都沒什么意義,一些環境里各種信息太多了,實在是很厭倦。”
二
" 王興興喜歡講童年,比如,他天然地熱愛玩航母,搗鼓與化學相關的東西,還每天守著電視看與醫學、機器人相關的科技紀錄片。幼兒園時,王興興畫的第一幅畫——一只蝴蝶,照他的形容——把爸媽都震撼了,叫來街坊鄰居欣賞,但他從未學過畫畫。他還能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小玩意兒,經常受到夸獎——這些都是他認為自己具有某種天分的證明。
" 但王興興也有不擅長的東西,那些被語文和英語背誦支配的學生時代甚至充滿痛苦,作文里都是錯別字,英文考試經常掛科。也正因為英語沒過關,王興興才未能考研進入浙江大學,轉而被調劑到上海大學。哪怕如今到國外參加各種展會、論壇,也依然需要團隊的伙伴來幫忙翻譯。
" 王興興一直認為自己是被傳統教育的評判標準打壓的人,他對這點有點耿耿于懷。比如,他會談起自己年少時很少受到肯定,以至于變得敏感、壓抑,甚至有些強迫癥。后來,記者和一位小學校長對談時對方提到,最近王興興的成長案例甚至讓教育界都在反思,孩子偏科真的那么要緊嗎?義務教育階段到底應當有怎樣更加科學的評價體系?
"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機器人或許“拯救”了王興興。大一暑假,王興興借老師的實驗室琢磨機器人,這一次,他終于收到了正面評價,不再被指責不務正業,而是認為他“比一些研究生做得還要好”。
從那以后,電驅動的小型四足機器人成為他研究的重心,王興興陸續拿到過一些獎項、專利,但也經歷了校園比賽被淘汰、考研調劑以后找不到導師、做機器人經費緊張等種種難題。還有,在研究生畢業的那一年,他的機器人只做了一半,于是主動申請了延期畢業。
" 那個暑假,王興興自己報名參加了一個機器人比賽,拿到了8萬元獎金,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這筆錢太珍貴了,他驕傲地說,很多同屆的同學工作一年賺到的錢都沒有這么多。也是在那次比賽上,王興興試圖找到一些投資人讓自己的項目商業化,但屢屢碰壁。很快,深圳企業大疆多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工程師王興興,他沒再提創業的事兒,打算認真做個打工人。
" 人生的轉折有時候突如其來,但大多數都是因為念念不忘。要說他已經認命了,卻偏偏還是不甘心地把自己制作的機器狗視頻掛在網上,一夜之間,視頻從國外火到國內,火遍了整個科技圈。有人想購買,有人想給他投資,王興興再次心動了,直接辭職回杭州創業。那時候他想的是,哪怕公司失敗了,有技術傍身的自己也不至于找不到新工作。
"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經歷了幾次迭代,宇樹科技的機器狗接到了訂單,慢慢成為行業里的翹楚,還上了春晚、美國超級碗表演,一時間風頭無兩。而參與這些表演其實也是一種露臉的機會,能夠借此得到更多主流媒體的關注,畢竟“全世界都喜歡前沿科技”,王興興說。
三
" 王興興本人對科技發展的態度樂觀且大膽。比如,他認為,未來AI可以復制意識,人類會擁有機械“身外化身”。他甚至期待可以自己復制一個機器人出來,代他處理生活中的各類事務。
" 普通人對AI的恐懼和擔憂在王興興身上仿佛并不存在,“首先你要接受這個事情,它是人類歷史上必然會出現的東西,你沒辦法阻止這種進程”。在他看來,人類的欲望源于肉體的感受,吃到好吃的東西,聽到喜歡的音樂,都是肉體帶來的;而不曾擁有肉體的機器人不會喜歡這些東西,自然也不會生發欲望,這是屬于機器人的超脫,也是迷人之處。
" 2023年初,王興興已經開始布局人形機器人,AI的快速發展讓他看到了新的機會,如今看來依然具有行業的前瞻性。他說,自己“從小就玩的技術很多,一直希望做一個特別牛的東西出來證明自己能夠改變世界,從幾歲開始一直想想想”,而機器人似乎就是他握在手中、改變世界的那把鑰匙。
" 可能王興興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夢想也許正在慢慢實現。短短一年時間,行業在飛速發展,人形機器人成為今年最熱的話題之一,宇樹科技也成為最受關注的機器人企業之一,王興興本人則成為參加2025年民營企業座談會唯一的“90后”,坐在一眾大佬身旁。
" 如今,越來越多像王興興這樣科技人員出身的企業家能夠有如此高的“顯示度”,在某種程度上或許可以說明,當今科技創新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核心要素,不再需要用多么華麗的語言去包裝、游說、周旋,依然能夠被高度重視。
" 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令人興奮的新勢頭,或許,年輕的“王興興”們正為如今這個時代注入更多令人期待的、充滿創造力的勃勃生機。
" 前不久,王興興正式入駐視頻號,在他的第一條視頻里,他依舊穿著簡單的衛衣、牛仔褲,看著仍像個大學里隨處可見的理工科男生。一切似乎都沒怎么變,哦,但也是變了的。畢竟,如今王興興的身邊站著他的新朋友——一個靈巧的、能720度回旋踢的機器人。
(摘自《解放日報》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