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基于Contiki操作系統和STM32F407處理器設計并實現了一種信息機房溫濕度控制系統。該系統能夠實時采集和處理溫濕度數據,并自動控制空調和加濕器,有效穩定機房環境。實驗結果驗證了系統的實時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溫濕度控制;Contiki;實時監控;STM32F407;信息機房;嵌入式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05-0041-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 標識碼(OSID) :
0 引言
對于現代信息機房、倉庫、冷庫、醫療場所以及生產車間等環境,不僅需要實時監測溫濕度,還需要具備自動調控能力,以確保設備、人員和物品始終處于適宜的環境中[1-2]。然而,目前許多系統僅支持溫濕度監測功能,缺乏自動調控機制,無法在溫濕度偏離設定范圍時迅速采取調整措施,這導致環境條件無法及時修正,影響設備運行穩定性和物品存儲質量。為彌補這一不足,亟須設計一種具備溫濕度監測和自動控制能力的系統[3-4]。
Contiki操作系統作為開源、多任務、低資源占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專為聯網嵌入式設備和無線傳感器網絡而設計,具有極高的硬件適配性和擴展性,是構建智能溫濕度監控與調控系統的理想選擇。Con?tiki的優勢在于其低資源占用和廣泛的硬件支持,能夠滿足資源受限的嵌入式應用需求,尤其適用于基于傳感器網絡的環境監控系統[5]。因此,本文基于STM32F407處理器平臺,利用Contiki操作系統設計并實現了一種溫濕度控制系統,能夠實時采集溫濕度數據,在參數超出設定范圍時發出告警,并通過自動調節功能將溫濕度恢復至可接受范圍內,實現了環境條件的智能化監測與控制。
1 硬件系統設計
本文所采用的硬件平臺集成了多功能嵌入式系統,其核心處理器為ARM Cortex-M4 架構的STM32F407,主頻高達168 MHz,具備1 MB Flash存儲器和192 KB SRAM,能夠支持復雜任務的實時處理和多種外設的連接。平臺設計包含多種關鍵硬件模塊,以滿足系統運行和功能擴展的需求。
平臺配備了一塊2.8英寸真彩LCD液晶顯示屏,分辨率為240像素×320像素,支持16位真彩顯示,采用SPI接口與STM32F407處理器連接。顯示屏用于實時顯示溫濕度數據、系統狀態及告警信息,同時通過GPIO控制屏幕背光亮度,提升用戶交互體驗。環境數據采集由板載HTU21D高精度溫濕度傳感器實現,該傳感器支持I2C通信,與處理器的I2C接口直接連接,可提供分辨率高達12/14位的濕度和溫度數據,測量精度分別為±2% RH和±0.3°C。此外,傳感器支持低功耗模式切換和電量檢測,確保在不同環境下的穩定運行。
平臺還集成了W25X64存儲器,用于數據存儲和系統日志記錄。該存儲器為64 Mbit Flash類型,采用SPI接口與處理器通信,具有32 768個可編程頁(每頁256字節) 和多級擦寫功能,其低功耗特性和小體積設計非常適合嵌入式應用場景。系統的狀態指示和告警通過RGB 三色高亮LED 指示燈和蜂鳴器實現。RGB LED采用PWM信號控制,可組合呈現多種顏色以表示不同的狀態信息;蜂鳴器則通過PWM輸出不同頻率的聲音,用于事件提醒。
硬件系統通過STM32F407處理器作為核心,如圖1所示,采用標準化的總線結構和GPIO接口實現各組件的連接:HTU21D傳感器通過I2C總線連接,實現溫濕度數據采集;W25X64存儲器通過SPI接口與處理器通信,用于數據存儲;2.8英寸LCD屏幕采用SPI接口連接,同時通過GPIO控制背光;RGB三色LED和蜂鳴器則分別通過PWM信號控制,實現系統狀態指示和告警功能;電源管理模塊通過I2C接口與處理器通信,提供電池狀態監測和充放電管理。此外,平臺提供多種擴展接口(如UART、RS485和ADC) 連接外部設備,支持工業應用和多功能擴展。
2 軟件系統設計
在典型配置下,Contiki操作系統僅占用約2 KB 的RAM和40 KB的Flash存儲器,其資源需求非常低,適用于資源受限的嵌入式設備。作為一款開源操作系統,Contiki基于BSD許可協議發布,允許用戶自由修改和分發,無須支付版權費用,這為開發溫濕度控制系統提供了良好的基礎。Contiki支持動態加載程序,并通過輕量級線程模型共享任務棧以節省RAM。其可選功能包括任務搶占、事件通信機制和GUI子系統,提升了系統的靈活性和功能性。嵌入式系統通常通過死循環運行,而Contiki內核采用事件驅動模式,將執行權交給觸發事件的進程以完成任務。本文設計的溫濕度測量系統中,測量應用功能以進程的形式實現,并將其設置為自啟動進程。在啟動系統之后,第一步是初始化硬件(如串口與時鐘) ;第二步是啟動系統進程與自啟動進程;第三步是通過死循環調用Temp_Hum_run()函數。事件處理過程中,按照進程的優先級執行所有進程。該流程的代碼如下所示,展示了Temp_Hum_run()函數的調用過程[6]。
int main(){
/*初始化操作,分別為時鐘與進程*/
clock_init();
process_init();
/*啟動進程,分別為系統進程與自啟動進程*/
process_start(amp;etimer_process, NULL);
autostart_start(autostart_processes);
/*死循環,調用Temp_Hum_run()函數*/
while(1){
Temp_Hum_run(); //溫濕度控制系統
if(poll_requested){
do_poll();
}
do_event();
}
return 0;
}
溫濕度控制系統的功能結構如圖2所示。系統整體功能由多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協同工作以實現對環境溫濕度的實時監測和控制。
1) 溫濕度采集模塊:負責采集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數據。該模塊通過傳感器獲取的原始數據可能受到外部噪聲影響,因此需要進行信號處理。
2) 濾波去噪模塊:采用擴展卡爾曼濾波算法,對采集到的溫濕度數據進行濾波處理,去除外部干擾,確保后續控制模塊使用的為精確的環境參數。
3) 控制模塊:根據溫濕度數據與設定的目標值進行對比,啟動相應的控制設備以維持環境的適宜性。
① 空調控制:當溫度偏離設定范圍時,控制空調設備調節室溫。
② 加濕器控制:當濕度低于設定值時,啟動加濕器進行濕度調節。
4) 存儲與管理模塊:支持對歷史溫濕度數據的存儲、讀取和刪除等操作。通過該模塊,用戶可以將當前數據保存至W25X64存儲器,便于后續分析或記錄留存。
5) 溫濕度告警模塊:當溫濕度數據超出設定的安全范圍時,系統會發出告警信號,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3 實驗
為全面驗證機房溫濕度控制系統的功能與可用性,本實驗在標準環境條件下進行了多項測試,詳細記錄了初始設置、系統運行表現以及實驗數據分析。
3.1 實驗初始設置
實驗在模擬機房環境中進行,環境初始溫度設置為23°C,相對濕度為50%。實驗空間內模擬了多種情況,如溫度逐漸升高(至30°C) 和濕度增加(至75%) ,以測試系統在不同環境變化下的性能。硬件系統接入電源,處理器STM32F407初始化并加載程序,HTU21D 溫濕度傳感器開始實時采集數據。W25X64存儲器用于存儲溫濕度數據,系統通過2.8英寸LCD屏實時顯示當前環境參數,同時預留RGB指示燈和蜂鳴器用于告警信號的顯示與提示。
3.2 實驗數據與交互功能
3.2.1 實時數據采集與展示
在實驗過程中,系統以每秒1次的頻率采集溫濕度數據。數據顯示清晰、響應迅速,能夠在環境溫濕度發生變化時實時更新屏幕參數(如圖3所示) 。當溫濕度超出設定范圍(例如溫度>28°C或濕度>70%) ,系統觸發蜂鳴器警報,同時RGB指示燈變為紅色閃爍狀態。
3.2.2 數據管理功能測試
實時數據保存功能:用戶按下“保存”按鈕后,當前采集到的溫濕度數據被準確存儲至W25X64存儲器。通過多次隨機驗證,數據寫入時間小于200 ms,數據完整無誤。
歷史數據讀取功能:實驗模擬了3組數據的存儲與讀取操作。通過按下“讀取”按鈕,系統成功從存儲器中讀取對應的歷史數據并在LCD屏上逐條顯示,讀取速度約為150 ms/條。
數據刪除功能:按下“刪除”按鈕后,存儲器內的歷史數據被迅速清空,經過驗證,存儲空間完全釋放,無殘留數據。
3.3 數據分析與系統評價
在模擬的溫濕度變化過程中,系統能夠在極端環境(如溫度30°C、濕度75%) 下正常運行,采集數據與實際參數誤差小于±0.2°C和±1% RH,符合設計精度要求。系統交互功能表現穩定,用戶操作響應時間低于300 ms,操作體驗良好。
系統的實時數據采集、存儲與管理功能運行可靠,證明其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勝任機房環境溫濕度監測與控制的任務。未來可優化存儲容量并引入遠程數據監控功能,進一步提升系統的適用性和智能化水平。
4 結論
本文基于Contiki嵌入式操作系統設計并實現了一種智能溫濕度控制系統,針對傳統系統僅支持監測功能的局限性,提出了具備實時調控能力的解決方案。系統運行于STM32F407處理器平臺,能夠實時采集并處理環境溫濕度數據,在超出設定范圍時發出告警并自動調控空調和加濕器,實現了智能化的環境調控。此外,系統支持數據存儲、讀取和管理功能,為后續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據。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在多種場景中表現出較高的實時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了環境溫濕度的穩定性,適用于信息機房、倉庫及生產車間等場景,同時具備良好的擴展能力,可根據需求集成更多傳感器和設備。
盡管系統在功能和性能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極端環境下的算法效率、資源占用優化和長期數據存儲能力方面仍有改進空間。未來的研究將集中于優化調控算法、實現多傳感器數據融合并引入機器學習模型,提升系統的精準性和自主調控能力。同時,計劃開發遠程監控功能并與云平臺集成,進一步擴展系統的應用場景。通過這些改進,本系統有望在工業控制、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要楠,趙霞.基于Arduino的智能溫濕度控制系統[J].電子質量,2023(1):33-36.
[2] 李曼曼,李登延.基于云平臺的溫室溫濕度控制系統設計[J].科技資訊,2024,22(13):21-23.
[3] 鳳蘭.基于Arduino控制的汽車空調溫濕度控制系統設計[J].微處理機,2023,44(6):59-62.
[4] 張振興.基于CAN總線的烤房溫濕度控制系統設計[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16.
[5] 王宇航.基于Contiki的無線傳感器云端惡意節點檢測方法[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23.
[6] 蘇鉛坤.無線傳感器網絡文件系統與重編程技術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3.
【通聯編輯: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