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在蘋果優質高效生產中,土壤中有機質的作用舉足輕重。有機質含量高,蘋果樹就生長旺盛,對促進果實穩產高產、提高果品品質就會起到積極的作用。蘋果園實施生草栽培技術,可以顯著提升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優化果園的生態環境,促進果實產量的增加以及品質的提升。通過對蘋果園種植生草的作用及生草管理方面的詳細闡述,期望為果農朋友們在生產實踐中提供參考。
關鍵詞:蘋果園;生草栽培;管理技術
目前蘋果園生草技術被廣泛應用,種植的生草主要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部分為多年生草本。生草種植具有很好的保溫和保墑效果,在白天陽光強烈照射時,能有效減緩土壤溫度的升高,從而保護果樹根系免受高溫傷害,在夜間溫度下降時又可適時減弱土壤散熱:確保一天之中,土壤溫度波動得到有效緩和。采用生草種植的方法不僅能穩定土壤溫度,還能顯著提升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進而改善果實的品質,提高果品產量,增加果園的經濟效益,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1 蘋果園生草種植的作用
蘋果園使用除草劑(圖1)和使用化肥農藥過多,可造成土壤板結、保水保肥能力差等諸多問題。鑒于此,目前多數蘋果園正在大力推廣使用生草栽培管理技術,旨在改善土壤環境狀況、?促進樹木健康生長等,從而進一步提升果園的生態穩定性能,助力果農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
1.1 提高土壤肥力
果園生草,草高不宜過高,超過40 cm就要適時割,覆蓋樹干基部或行間。鮮草腐爛后所生成的腐殖質,可以為蘋果樹生長提供一定的氮、磷、鉀、鐵、鎂、鈣等營養物質,對提高土壤肥力有積極作用。而生草草根的生長,又能激發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觀察發現,在那些多年種植草本植物的蘋果園中,土壤具有較多的有效孔隙,這使得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土壤結構疏松,利于根系的快速生長和發育。當根系發達時,樹木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能力會得到增強,這直接促進了果實產量的增加和品質的有效提升。
1.2 平穩地面溫度
蘋果園生草可避免太陽光對果園地面土壤的直射,有效改善土壤的溫度狀況,適當延長根系的活動時間,同時縮小土壤晝夜溫差,對平穩土壤溫度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據觀察,冬季有生草覆蓋,可提高果園土壤近表層的溫度2~3 ℃,避免低溫寒潮對根系造成凍害。夏季炎熱干旱時,則可有效降低地表高溫5.7~7.3 ℃,能夠有效防止溫度太高對樹木造成灼傷等。
1.3 提升果實品質
蘋果園實施生草種植,在提高地面植被覆蓋率的同時,也增加了植物的多樣化種類。生草栽培為果樹生長提供了一定的水、肥、熱等條件,促進了果實的生長發育,提高了果實中維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等物質的含量,改善了果實風味,為蘋果優質豐產奠定了基礎,更有利于提高綠色無公害果品的質量。
1.4 利于控制果園病蟲害
種植生草提高了蘋果園區的生物多樣性水平,瓢蟲、草蛉、捕食螨等天敵數量也逐漸增加。生草不但為各類天敵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還為其繁殖生息提供了隱蔽安全的場所,有利于天敵種群的擴大,有利于對果園病蟲害的控制。蘋果園病蟲害的減少,用藥量和用藥次數也隨之減少,農藥殘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果品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食用安全方面也得到了可靠保障。
1.5 調節土壤肥水供給
生長季節,生草在地表形成一層有效屏障,能夠減少土壤中的水分蒸發,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在雨水較多時,可以消耗多余的水分,減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減少地表徑流,防止土壤中水分流失。生草對水分的接納功能還能有效應對肥水的大起大落,確保果園的肥水供給始終處于一種均衡狀態,十分有利于蘋果樹體的生長、開花和結果。
2 生草種類選用原則
生草草種的選擇決定了蘋果園生草栽培技術的成功與否,在草種選擇上,多選擇1~2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目前已知常見的供選草種有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兩大類。具體種類有白三葉草、紫花苜蓿、毛葉苕子、多年生黑麥草、早熟禾、高羊茅等。
根據果園實際情況,草種的選用要綜合考慮淺根系發達、成活率高、方便作業及與果樹無共同病蟲害等諸多方面的要求,在實際操作中遵循以下原則:
2.1 淺根性、須根發達
蘋果園中,選擇耐陰性強的淺根性草種。因蘋果樹是深根系,這樣對果樹根系生長不會產生任何不利的影響。選擇根系大多集中在地表15 cm以內的草種,此草種對肥水需求少,不會與深根系果樹之間爭奪養分和水分。另外生草須根要發達,這樣植株固地性強,生長才能健康旺盛。
2.2 宜用成活率高的草種
在蘋果樹下種植生草,與自然生長的雜草構成競爭之勢。因此,應優先考慮那些易于繁殖、抗逆性強且易于管理的草種。這類草種不僅成活率高,而且對不同的土壤環境條件具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它們能夠在各種土壤類型和氣候條件下生長,為果園提供穩定的地面覆蓋,減少土壤侵蝕,改善土壤結構,同時迅速覆蓋裸露地面,并且在與自然雜草的競爭中也能占據絕對優勢,能夠有效抑制雜草及惡草的生長。
2.3 方便機械作業
在果園噴藥施肥等田間作業中,需要依賴果園機械來完成。生草種植后,為了不影響機械的正常作業,務必選擇矮莖型、耐踐踏,且覆蓋地面性能好的草種。生草生長過程中,高度超過40 cm要適時刈割,刈割后留茬高度一般控制在10~15 cm 為宜,這樣方便機械行間自如作業。
2.4 與果樹無共同的病蟲害
生草草種須選擇與蘋果樹無共同病蟲害的品種,這樣生草的病蟲害不會對蘋果樹造成傷害,蘋果樹的病蟲害也不會危害生草。生草和果樹之間,兩者相互阻隔對方的病蟲害,做到友好相處,使生草和果樹始終處于一種和諧發展的狀態。
3 蘋果園生草的管理方法
3.1 適時種草
生草播種一般在春、秋兩季最好。播種前須先整地施肥,然后大水灌溉,待水滲透后播種。若恰逢大雨后,需立即撒種。生草苗出齊后,去除雜草,根據生長情況及時灌溉與施肥。生草早期生長快,施肥以氮肥、磷肥為主,這樣生草長勢旺盛,覆蓋密度大,能夠迅速覆蓋地面。
3.2 水分保障
蘋果園生草要有充足的水分作為保障,這是一個先決條件。據觀察,具備灌溉條件或年降水量600 mm以上的地方,栽植生草對蘋果樹的生長有明顯促進作用。若果園干旱,無法及時提供用水,導致蘋果樹生長受限,此時種植生草,土壤中水分狀況將會更加惡化,因此干旱果園不建議果園生草,提倡實施黑膜覆蓋(圖2)或秸稈覆蓋,即對土壤采取有效的保溫和保濕措施,以防止水分過度流失。
3.3 控制留茬高度
播種后數月,草高生長達到或超過40 cm,此時生草根系逐漸扎深,為防止生草與果樹爭奪肥水,就要適時刈割,控制生草高度。割下的鮮草拋撒漚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為方便果園機械作業,一般禾本科生草割草后留茬為10~15 cm,并留有心葉。豆科類生草割草后留茬15 cm左右,須留有分枝。草高達到或超過40 cm,視情況適時收割,全年使用割草機收割4~5次。
3.4 實時收割處理
生草栽培模式主要有全園生草(圖3)、行間帶狀生草(圖4)。在成齡果園或老果園,根系分布較深,而生草為淺根系,可在果樹行間及株間實施全園播撒草種,以此實現滿園生草覆蓋。幼齡期蘋果園,為防止生草與幼樹爭奪肥料、養分,一般要求行間帶狀生草,在樹冠滴水線的外圍,將草種均勻播撒在果樹行間。帶狀生草的蘋果園,草高達到或超過40 cm后實時收割,割下的鮮草及時覆蓋在樹干基部土壤,在控制其他雜草生長的同時,也能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選擇全園種草的果園,割下的鮮草就地拋撒漚肥,增加土壤腐殖質含量,也能提高地力。
3.5 生草及時更新
蘋果園生草生長5~7年后,草層土壤逐漸老化板結,蘋果根系的吸收功能也隨之下降,果樹需要的營養不能夠及時輸送,果樹生長就會老化。因此應及時進行翻壓更新,通常在春季進行。使用旋耕機械對土壤適度旋耕,可以打破板結的土層,并將生草翻卷進土內,從而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旋耕深度不宜過深,以免損傷蘋果樹的根系。旋耕完成后,土壤需要休養生息1~2年,然后再進行新一輪的生草栽培。
4 結 論
蘋果園生草是現代果園中土壤管理發展的方向,種植生草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狀況,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果園微生態環境,有利于果樹的健康成長,符合現代果園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在果園生產實踐中,應推廣使用科學的生草方法,加強果園管理,充分發揮生草栽培的優勢,增加土壤肥力,保障樹木營養,提升果品品質,進而加快蘋果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