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探究不同腐熟菌劑及配施輔料對牛糞堆肥進程及腐熟品質的作用效果,試驗采用靜態好氧堆肥工藝,以分別配施了玉米秸稈、玉米芯、稻殼和土壤的牛糞為研究材料,在不同腐熟菌劑的作用下,進行了為期30 d的堆肥試驗。通過測定堆肥過程中溫度、pH值、有機質含量、有機碳含量、全氮含量、銨態氮含量、硝態氮含量、全磷含量等指標的變化,探究不同配施輔料及腐熟菌劑對牛糞堆肥腐熟的影響。結果表明,玉米秸稈輔料組(A組)高溫期高溫期持續6~12 d,玉米秸稈輔料組(B組)持續了9~15 d,稻殼輔料組(C組)持續了6~10 d,土壤輔料組(D組)未進入高溫期;A組和B組堆肥產物的pH值為8.35~8.58,C組為8.82~8.97,D組為8.75~9.02;A組、B組和C組的有機質含量均隨著堆肥過程的進行而不斷降低,且堆肥產物的有機質含量均gt;45%,有機碳含量也不斷下降,D組產物的有機質含量lt;45%,有機碳含量呈無規則波動;A組和B組產物的C/Nlt;20,C組產物的C/Ngt;20;A組、B組和C組的全氮、全磷相對含量有一定的提高,D組的全氮、全磷相對含量出現了降低。說明玉米秸稈和玉米芯可以作為配施輔料用于牛糞堆肥過程中,稻殼和土壤不適合作為牛糞堆肥的配施輔料,所選用的6種腐熟菌劑均有助于提高牛糞靜態好氧堆肥的產物質量。
關鍵詞:牛糞;配施輔料;腐熟菌劑;堆肥;理化性質
中圖分類號:S1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5)03-0255-10
張俊麗,李" 珂,王景松,等. 腐熟菌劑與配施輔料對牛糞堆肥理化性質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25,53(3):255-264.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5.03.034
收稿日期:2024-03-12
基金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NGSB-2021-12-05);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惠民計劃(編號:2022CMG03001)。
作者簡介:張俊麗(1974—),女,寧夏平羅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飼草料加工調制研究。E-mail:zhangjl20000@163.com。
通信作者:郭亞男,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獸醫臨床診斷。E-mail:gyn330@126.com。
近年來,寧夏地區先后出臺相關規劃、政策,加快構建綠色、智慧、高效安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六特”產業產值占農業的73%,帶動2023前三季度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長7.5%,居全國第三[1]。牛奶和肉牛是“六特”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寧夏地區牛養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迎來了較高發展:截至2022年底,牛存欄量已達到232.1萬頭;畜牧業總產值比2021年增加9.3%,居全國第一[2]。《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指出要加強養殖業污染防治,包括推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嚴格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監管等。
牛作為大型哺乳類動物,牛糞占糞便總量60%以上,未經科學處理的糞污在肥料化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嚴重影響。當發酵條件具備時,糞污在微生物的活動下進行二次發酵,發酵產生的熱量會影響作物生長,引起“燒根、燒苗”等現象;分解的過程中產生甲烷、氨氣等有害氣體,使土壤產生酸害,造成作物根系損傷;未腐熟的糞污在分解的過程中會消耗土壤中的氧氣,使土壤暫時性缺氧,作物生長將受抑制。糞便中含有大腸菌、線蟲等病菌和害蟲,直接使用會導致病蟲害的傳播,使作物發病,對食用農產品的人造成不良影響[3]。在傳統堆漚糞污的過程中,由于風吹雨淋等原因,氮、磷、鉀等養分浪費流失十分嚴重,一般利用率僅有50%,同時也會使肥效減弱[4]。如果不加以科學處理可能會產生不可逆轉的生態環境污染[5]。
目前,好氧堆肥是處理畜禽糞污最佳方式之一,即通過一系列微生物種群的代謝活動將不穩定有機廢物轉化為穩定的、安全的腐殖質(humic substances,HS)肥料,進而實現有機畜禽糞污輕簡化、無害化及資源化利用的生物過程;具有產熱量大、降解速度快、產生異味少、管理方便等優點[6]。但是傳統好氧堆肥存在發酵時間長、溫室氣體排放量大、養分損失嚴重等問題。研究表明,堆肥過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劑能夠有效促進升溫及腐熟[7]。添加輔料可以促進固氮類細菌的相對豐度和腐熟[8]。合理使用外源腐熟菌劑及輔料調節堆肥原料的水分含量、酸堿度、堆體溫度、菌群結構等指標,可以更好地促進堆肥過程的進行,有效提高HS的各項參數[9]。
本研究采用簡易好氧堆肥技術,以分別配施了玉米秸稈、玉米芯、稻殼和土壤的牛糞為研究材料,在6種不同腐熟菌劑的作用下,進行了為期30 d的堆肥試驗,探究不同配施輔料及腐熟菌劑對牛糞堆肥腐熟的影響;通過對堆體溫度、pH值、有機質含量、有機碳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C/N)、硝態氮含量、銨態氮含量及全磷含量等指標進行全面分析,揭示堆肥過程中腐熟菌劑配施不同輔料對牛糞堆肥效果的影響,篩選出優勢菌劑與合適輔料,為當地牛糞有效利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主要材料
1.1.1" 牛糞
2023年5—6月,采集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和肉牛養殖園區新鮮肉牛糞。
1.1.2" 配施輔料
粉碎的玉米秸稈(A)、玉米芯(B)和稻殼(C)均購自市場,土壤(D)采自堆肥場周圍。
1.1.3" 發酵菌劑
選擇來源不同的菌劑共6種,分別為1號菌劑,課題組自制;2號菌劑,寧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3號菌劑,生物菌肥發酵劑,市售;4號菌劑,有機物料腐熟劑,寧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5號菌劑,凈爽發酵劑,寧夏益生源生物有限公司產品;6號菌劑,有機物料腐熟劑,寧夏五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產品。
1.1.4" 主要試劑
硫酸(20220301),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產品;氫氧化鉀(CAS:1310-58-3),廣東翁江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產品;重鉻酸鉀(2023020701),茂名市雄大化工有限公司產品;硫酸亞鐵(20230620),上海廣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產品;氫氧化鈉(20230208),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產品;過氧化氫(22011214),上海秦巴化工有限公司產品;硼酸(20220622),山西同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產品。
1.1.5" 主要儀器
烘箱(型號DGX-9143BC-1),購自上海福瑪實驗設備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計(型號721G),購自上海儀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Titrette滴定儀(型號4760151),購自普蘭德(上海)貿易有限公司;連續流動分析儀(型號AA3),購自水爾分析儀器(上海)有限公司;數顯恒溫水浴鍋(型號HH-6),購自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堆肥池的建設
將新鮮牛糞分別與所選的4種輔料按6 ∶4的體積比進行混合,混合后分別設立6個菌劑處理組,每個處理組按照0.2%的比例施加腐熟菌劑,混合均勻后進行發酵(處理編號為A1~A6、B1~B6、C1~C6、D1~D6,其中A、B、C、D為輔料,1~6為發酵菌劑編號)。發酵過程在1 m3的泡沫箱體進行,堆肥時間共 30 d。
1.2.2" 取樣方法
分別在0、7、14、21、30 d采用四分法采集發酵樣品200 g,用于理化性質測定。樣品分為2份,一份保存于4 ℃用于測定pH值、全磷含量、有機碳含量、有機質含量等理化指標;另一份加入10%酒石酸進行固氮,用于全氮、銨態氮、硝態氮含量等指標的測定。
1.2.3" 溫度測定
使用溫度計每天09:00、16:00測定堆體核心溫度,以2次溫度的平均值作為混合物料的發酵溫度。同時記錄周圍環境溫度,連續監測30 d。
1.2.4" pH值測定
將新鮮樣品與去離子水按照固液比為1 g ∶10 mL混合,在120 r/min搖床上振蕩浸提1 h,然后4 000 r/min、10 min,得到堆肥水浸提液,采用pH計測定并記錄。
1.2.5" 樣品理化指標的測定
根據標準HI 615—2011《土壤" 有機碳的測定" 重鉻酸鉀氧化-分光光度法》,采用重鉻酸鉀氧化-分光光度法測定有機碳含量;依據標準NY/T 525—2021《有機肥料》,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全氮含量;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有機質含量;采用奈氏比色法測定銨態氮含量;采用KCl浸提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硝態氮含量;采用釩鉬酸銨比色法測定全磷含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堆肥過程中溫度變化情況
溫度是堆肥進程的重要影響因素。從圖1可以看出,在30 d的堆肥過程中堆體溫度整體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堆體初始溫度均在11.6 ℃,A組、B組和C組從第1 天開始升溫,在經歷升溫期(3~5 d)、高溫(gt;50 ℃)期(6~15 d)及降溫期(11~20 d)后堆肥結束。其中A1~A6處理組最高溫度分別達到63.3、64.1、60.8、59.8、59.8、62.6 ℃,高溫期分別為12、12、12、6、11、12 d(圖1-A);B1~B6處理組最高溫度分別達到61.4、61.4、64.4、59.8、62.8、 64.8 ℃,高溫期分別為11、11、9、15、11、11 d(圖 1-B);C1~C6處理組最高溫度分別達到58.4、59.1、59.9、60.8、58.1、61.8 ℃,高溫期分別為8、6、8、10、7、9 d(圖1-C)。堆肥后期,溫度在堆肥 22 d 后明顯下降,堆肥26 d后堆體溫度與環境溫度保持穩定,30 d時堆肥結束。堆肥前期D1~D6處理組溫度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最高溫度均未達到高溫期,且溫度波動較小(圖1-D)。堆肥過程中環境溫度有一定的波動,最高溫度為27.6 ℃,最低溫度為11.7 ℃。
2.2" 堆肥過程中pH值的變化情況
分別對堆肥0、7、14、21、30 d采集的物料樣本進行pH值測定,由圖2可知,隨著堆肥過程的發展,A組、B組和C組pH值的變化整體呈現先升高后下降的變化趨勢。A組中A3處理組pH值上升最快,A4處理組上升最慢,A1~A6處理組pH值分別提升至8.89、8.91、8.96、8.85、8.91和8.89,到堆肥后期分別下降至8.58、8.48、8.46、8.50、8.49和8.37(圖2-A);B組中B2處理組pH值上升最快,B5處理組上升最慢,B1~B6處理組pH值分別提升至8.90、8.94、8.89、8.86、8.85和8.89,到堆肥后期分別下降至8.47、8.51、8.43、8.44、8.35和8.52(圖2-B);C組中C6處理組pH值上升最快,C4處理組上升最慢,C1~C6處理組pH值分別提升至8.95、8.97、8.96、8.93、9.02和9.10,到堆肥后期分別下降至8.82、8.83、8.84、8.76、8.97和8.87(圖2-C)。堆肥結束后,A組和B組的pH穩定在8.50左右,C組穩定在8.90左右。D組中各處理組pH值在堆肥前期均未出現明顯上升現象,D1、D4和D6處理組pH值表現為下降趨勢,堆肥結束后D組pH值分別為8.97、8.97、9.02、8.86、8.93和8.75(圖2-D)。
2.3" 堆肥過程中有機質含量的變化情況
由圖3可知,隨著堆肥過程的進行,A組、B組和C組的有機質含量均呈現為不斷下降的趨勢,且堆肥結束時各處理組的有機質含量均不低于45%;A組中有機質含量下降最多的為A2,下降最少的為A5, 堆肥結束時A1~A6處理組的有機質含量分別為57.83%、56.57%、58.17%、57.98%、62.68%和60.91%(圖3-A);B組中有機質含量下降最多的為B5,下降最少的為B3,堆肥結束時B1~B6處理組的有機質含量分別為60.36%、63.72%、63.72%、
61.52%、59.65%和60.54%(圖3-B);C組中有機質含量下降最多的為C5,下降最少的為C4,堆肥結束時C1~C6處理組的有機質含量分別為64.36%、64.50%、65.47%、64.88%、64.39%和65.27%(圖3-C)。整個堆肥過程中,D組有機質含量在 13%~23%范圍內呈無規律波動,且有機質含量均低于45%。
2.4" 堆肥過程中有機碳含量的變化情況
由圖4可知,堆肥過程中A組、B組和C組有機碳含量呈整體下降的趨勢,7~21 d下降速率較快,21 d后下降速率相對平緩;堆肥結束時A1~A6處理組的有機碳含量分別為33.54%、32.81%、33.74%、33.6%、36.35%和35.33%(圖4-A);B1~B6處理組的有機碳含量分別為35.00%、36.96%、36.96%、35.96%、34.60%和35.12%(圖4-B);C1~C6處理組的有機碳含量分別為37.33%、37.40%、37.22%、37.63%、36.74%和37.49%(圖4-C)。D組有機碳含量在7%~13%范圍內無規律波動(圖4-D)。
2.5" 堆肥過程中全氮含量的變化情況
在堆肥初期,全氮含量呈現為下降趨勢,到高溫期與降溫期時,各處理組全氮含量逐漸上升(圖5)。堆肥結束后,A1~A6處理組全氮含量分別達到2.00%、1.91%、1.98%、1.98%、1.82%和1.98%(圖5-A);B1~B6處理組分別達到2.10%、1.94%、1.90%、2.08%、2.43%和2.15%(圖5-B);C1~C6處理組分別達到1.37%、1.29%、1.24%、1.19%、1.23%和1.21%,均小于1.5%(圖5-C);D組全氮含量的變化趨勢波動較小且均小于1.5%(圖5-D)。
2.6" 堆肥過程中C/N的變化情況
由圖6可知,A組和B組C/N在前期有輕微的提高,隨著發酵過程的進行,C/N快速下降;C組和D組的C/N在發酵前中期一直處于升高狀態,到發酵后期,C組的C/N快速下降,D組保持穩定,但D5處理組異常升高。A組中A1~A6處理組的C/N由21.95分別下降至16.77、17.18、17.04、16.98、19.97和17.84(圖6-A);B組中B1~B6處理組的C/N由20.40分別下降至16.67、18.60、19.45、17.29、14.24和16.33(圖6-B);C組中C1~C6處理組的C/N由34.21分別下降至27.25、29.00、30.02、31.62、29.87和30.98(圖6-C);D組中D1~D6處理組的C/N由11.96分別上升至13.56、13.44、14.07、13.78、21.85和12.95(圖6-D)。
2.7" 堆肥過程中銨態氮含量的變化情況
由圖7可知,A組、B組和C組的銨態氮含量在堆肥過程中呈現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D組在堆肥前期保持穩定,到堆肥后期緩慢下降。堆肥結束后,A1~A6處理組銨態氮的含量分別為0.13%、0.09%、0.09%、0.10%、0.11%和0.10%(圖7-A);B1~B6處理組銨態氮的含量分別為0.12%、0.13%、0.11%、0.15%、0.11%和0.11%(圖7-B);C1~C6處理組銨態氮的含量分別為0.08%、0.08%、
0.07%、0.08%、0.07%和0.09%(圖7-C);D1~D6處理組銨態氮的含量分別為0.03%、0.04%、0.03%、0.06%、0.02%和0.03%(圖7-D)。
2.8" 堆肥過程中硝態氮含量的變化情況
硝態氮在堆肥過程中呈現為不斷增長的趨勢,由圖8可知,A1~A6處理組的硝態氮含量由堆肥開始時的0.07%分別上升為0.21%、0.17%、0.17%、0.23%、0.19%和0.20%(圖8-A);B1~B6處理組的硝態氮含量由堆肥開始時的0.10%分別上升為0.25%、0.21%、0.22%、0.20%、0.24%和0.21%(圖8-B);C1~C6處理組的硝態氮含量由堆肥開始時的0.11%分別上升為0.19%、0.16%、0.19%、0.19%、0.14%和0.16%(圖8-C);D1~D6處理組的由硝態氮含量堆肥開始時的0.06%分別上升為0.16%、0.13%、0.12%、0.17%、0.13%和0.16%(圖8-D)。
2.9" 堆肥過程中全磷含量的變化情況
由圖9可知,全磷含量在堆肥過程中的變化趨勢為先下降后上升。堆肥結束時,A1~A6處理組全磷含量分別為1.25%、1.35%、1.22%、1.31%、1.18%和1.28%(圖9-A);B1~B6處理組分別為1.31%、1.17%、1.18%、1.23%、1.30%和1.38%(圖9-B);C1~C6處理組分別為0.95%、0.85%、0.78%、0.94%、0.94%和0.72%(圖9-C);D1~D6處理組分別為0.48%、0.44%、0.46%、0.60%、0.42%和0.48%(圖9-D)。
3" 討論與結論
溫度是整個堆肥過程中微生物代謝產生熱量累積的結果,可以最直觀地體現堆體內部微生物活性的變化及堆肥的進行過程,通過溫度的變化可以清晰地判斷堆肥質量的好壞[10]。如果溫度過低或高溫持續時間過短,對有害微生物、寄生蟲卵及雜草種子的殺滅作用非常有限[11]。本研究中,A組、B組及C組的溫度整體呈現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且均在5 d內進入高溫期(gt;50 ℃),A組和B組高溫期持續時間都超過10 d,C組高溫期平均時間為 8 d。進入高溫期后嗜溫性微生物開始大量減少,嗜熱微生物大規模繁殖并主導這一時期,有機物質被大量分解,釋放熱量,使溫度維持在較高水平。參照GB 7959—2012《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堆肥溫度在50 ℃以上保持5~7 d就能達到堆肥無害化。在高溫后期,A、 B、 C處理組在經歷降溫期后,堆肥
結束,與劉壯壯的研究結果[12]一致。D組在整個堆肥過程中,堆體溫度在經歷短暫的升溫后迅速下降,隨后在略高于環境溫度的區間內波動;溫度變化未發現明顯的升溫期、高溫期與降溫期,可能原因是土壤粉碎后密度較高,與牛糞混合后使堆體孔隙度降低,氧氣難以進入堆體,從而導致微生物的代謝活動進行緩慢。本試驗中使用玉米秸稈、玉米芯及稻殼作為配施輔料的堆肥組升溫速度較快且高溫持續時間較長,整體溫度均高于土壤配施輔料組,與袁京等的研究結果[13]一致。說明選用玉米秸稈、玉米芯及稻殼作為配施輔料在肉牛糞好氧堆肥過程中可以有效殺滅致病微生物及雜草種子,降低牛場疫病風險的同時提高有機肥的品質。
pH值是判斷堆體發酵情況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堆肥進程的不斷發展,有機酸、胺類等一些小分子隨之產生,堆體的pH值也會隨之改變。堆體中最適宜pH值條件應為中性或弱堿性,不適當的pH值條件會延緩甚至停止堆肥進程[14-15]。本研究中pH值的變化整體呈現為先升高后下降最后趨于穩定的趨勢。堆肥開始至堆肥7 d時,各處理組的pH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升高,A組、B組及C組相應的銨態氮含量也呈現為上升的狀態,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進入堆肥前期后,堆體內部嗜熱微生物活動增強,物料中的有機質被降解導致有機酸揮發,結合氨化作用的加強,使堆體pH值升高[16]。但隨著高溫的持續和pH值的升高,大量銨態氮會被轉化為NH3揮發到空氣中[17]。到堆肥中后期,有機物分解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伴隨著硝化作用的增強,一部分銨態氮被轉化為硝態氮,堆體pH值逐漸下降并趨于平穩[18]。本研究中A組、B組及C組pH值的變化趨勢與王凌英的研究結果[19]一致。結合銨態氮與硝態氮含量的變化可以看出,pH值與銨態氮含量的變化趨勢相對一致,表明氨化作用對pH值的影響非常關鍵;同時硝態氮含量在堆肥過程中不斷增長,對pH值的下降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堆肥結束時A組和B組的pH值穩定在8.50左右,C組為8.90左右;D組除了D6處理組外,最終pH值均大于9.0。所以選用玉米秸稈和玉米芯作為配施輔料在牛糞好氧堆肥后的最終產品符合高溫堆肥產品腐熟的pH值[20]。
在堆肥過程中,維持微生物繁殖及代謝的養分主要來自于堆體內的有機質,所以有機質的變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堆肥的進程[21-22]。一般情況下,隨著堆肥進程的進行,有機質會呈現為不斷下降的趨勢[23]。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B組及C組的有機質含量隨著堆肥過程的進行不斷下降,堆肥結束后有機質含量均維持在45%以上,符合有機肥料的要求;而D組有機質含量在堆肥過程中呈無規律波動,這是因為玉米秸稈、玉米芯及稻殼內含有大量易降解的纖維素,有利于微生物的利用,而土壤中纖維素含量極少,作為配施輔料進行好氧堆肥時初始機質含量低于45%,不利于微生物繁殖與代謝活動。
微生物在進行代謝活動時不能直接利用物料中的固相成分,需要通過其分泌的酶將物料中的可降解成分水解成水溶性成分后,才能加以利用[24]。堆肥過程中,水溶性有機物的變化較固相組分更能靈敏地反映堆肥的腐熟狀況,因此很多學者通過研究物料浸提液中水溶性有機碳的含量,來判斷堆肥的腐熟度[25]。隨著堆肥的進行,A組、B組及C組的水溶性有機碳含量均逐漸降低,與楊紫祎等的研究結果[26]一致。而D組有機碳含量的變化呈現為無規則波動狀,且堆肥始末有機碳含量幾乎無變化;這可能是因為用土壤作為配施輔料的牛糞堆肥過程中微生物代謝活動比較弱。
堆肥過程中造成氮含量變化的過程主要有氨化作用、氨同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其中對氮含量變化影響最大的為氨化作用后銨態氮揮發為氨氣導致氮含量的損失[27-28]。本研究中,全氮含量堆肥前期持續下降,這個過程可能是發生了氨化作用,而銨態氮又以氨氣的形式揮發;而在堆肥中后期,全氮含量又緩慢升高,可能是因為此時硝化細菌比較活躍,硝化作用大量發生,硝態氮含量持續升高[29]。C/N作為牛糞堆肥過程中的重要參數,不僅影響堆肥的啟動,還影響堆肥的進程判斷,堆肥結束時的比值通常被作為判斷腐熟程度的標志性指標[30]。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消耗的C/N為25左右,本研究A組和B組堆肥物料混合后初始C/N在20~30范圍內,符合堆肥啟動的要求;而D組使用土壤作為配施輔料混合后初始C/N為12,因此導致微生物可利用碳源不足,可能也是本組堆肥均未能達到高溫期的原因之一[31]。堆肥結束后A組和B組的C/N均在20以下,符合堆肥腐熟的評價指標,而C組的C/N均在20以上,不符合堆肥腐熟指標。原因可能是相較于玉米秸稈和玉米芯,稻殼的有機碳含量過高,在堆肥過程中,微生物對碳素的利用達到飽和,多余碳素使微生物產生“代謝疲勞”,而C組高溫期持續時間比A組和B組短可能也是這個原因[32]。堆肥過程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堆體的總體質量逐漸降低,使得整個試驗過程中產生了“濃縮效應”,A組、B組和C組的全磷及全氮的相對含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而D組由于未進行充分的腐熟,堆體的全磷及全氮的相對含量均出現了一定的降低。
綜上所述,采用土壤作為配施輔料與牛糞混合后的堆體在6種菌劑的作用下堆肥過程均未啟動,因此土壤不適合作為配施輔料進行牛糞堆肥。采用稻殼作為配施輔料時,堆肥過程高溫期持續時間短,堆肥產物不符合有機肥料的指標,因此稻殼也不適合作為配施輔料進行牛糞堆肥。分別采用玉米秸稈和玉米芯作為配施輔料與牛糞混合后,分別加入6種不同的腐熟菌劑進行好氧堆肥,可以加快堆體腐熟速度,改善堆肥品質,且堆肥產物的各項評價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因此玉米秸稈和玉米芯可以作為合適的配施輔料參與到牛糞的好氧堆肥過程中,本研究選用的6種腐熟菌劑均能使牛糞堆肥發酵良好地進行。
參考文獻:
[1]楊曉秋. 寧夏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N]. 寧夏日報,2024-01-03(001).
[2]舟山市統計局. 舟山統計年鑒2023[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3:348-403.
[3]張玉海,涂" 岳,陳" 蘇,等. 我國畜禽糞便肥料化利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 東北農業科學,2019,44(5):53-57.
[4]楊春森. 畜禽糞污對環境的危害及綜合治理措施[J]. 中國畜牧業,2023(24):85-86.
[5]呂" 杰,王志剛,郗鳳明,等. 循環農業中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現狀、潛力及對策:以遼中縣為例[J]. 生態經濟,2015,31(4):107-113.
[6]付" 程,郭占斌,付義琦,等. 好氧堆肥技術與厭氧發酵技術研究進展[J]. 熱帶農業工程,2023,47(5):165-169.
[7]盧洋洋,楊" 碩,張" 玉,等. 不同復合微生物菌劑對牛糞堆肥效果的影響[J]. 家畜生態學報,2021,42(2):43-49.
[8]王旭杰,張文明,常馨怡,等. 堆肥添加劑降低碳氮損失的微生物學機制研究[J]. 環境科學學報,2021,41(10):4116-4127.
[9]黃引超,張" 微,和立文.畜禽糞污好氧堆肥及其添加劑研究進展[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23(8):28-33,42.
[10]李開發. 添加微生物菌劑對牛糞堆肥理化指標及微生物群落的影響[D]. 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22:37-38.
[11]張秋萍. 大溫差地區牛糞高溫發酵回用牛床墊料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工業大學,2017:4-5.
[12]劉壯壯. 牛糞堆肥過程中保氮劑篩選及保氮機理研究[D]. 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20:13-14.
[13]袁" 京,何勝洲,李國學,等. 添加不同輔料對污泥堆肥腐熟度及氣體排放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2016,32(增刊2):241-246.
[14]Zhou S Z,Zhang X Y,Liao X D,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hree microbial agents on ammonia mitigation during the composting of layer manure[J]. Molecules,2019,24(13):2513.
[15]王" 浩. 園林綠化廢棄物堆肥制備屋頂綠化栽培基質技術初步研究[D]. 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5:12-13.
[16]姜新有,王曉東,周江明,等. 初始pH值對畜禽糞便和菌渣混合高溫堆肥的影響[J]. 浙江農業學報,2016,28(9):1595-1602.
[17]李云蓓,劉婷婷,姜繼韶,等. 原位固氮劑在污泥堆肥過程中保氮機制[J]. 化工進展,2020,39(7):2876-2883.
[18]羅一鳴,李國學,Schuchardt F,等. 過磷酸鈣添加劑對豬糞堆肥溫室氣體和氨氣減排的作用[J]. 農業工程學報,2012,28(22):235-242.
[19]王凌英. 纖維素降解菌強化牛糞小麥秸稈堆肥效果及促生作用研究[D]. 蘭州:蘭州理工大學,2023:5-6.
[20]習彥花,劉" 敬,王馨芝,等. 不同配比玉米秸稈調理劑對沼渣堆肥性能的影響[J]. 中國沼氣,2023,41(6):46-54.
[21]高應瑞,劉珂飛. 有機物料腐熟劑對牛糞堆肥效果的影響[J]. 今日畜牧獸醫,2020,36(4):7-9.
[22]Domeizel M,Khalil A,Prudent P.UV spectroscopy:a tool for monitoring humification and for proposing an index of the maturity of compost[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4,94(2):177-184.
[23]夏" 璇. 生物炭對雞糞好氧堆肥中養分含量及腐殖化的影響研究[D]. 重慶:重慶大學,2019:28-29.
[24]Bernai M P,Paredes C,Sánchez-Monedero M A,et al. Maturity and stability parameters of composts prepared with a wide range of organic wast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8,63(1):91-99.
[25]Said-Pullicino D,Erriquens F G,Gigliotti G.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extractable organic matter during composting and their influence on compost stability and maturity[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7,98(9):1822-1831.
[26]楊紫祎,黃祎晨,楊" 妞,等. 復合菌劑提高青藏高原羊糞和尾菜混合堆肥微生物多樣性并加快堆肥腐熟[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24,30(2):406-416.
[27]蘇楊琴. pH值對好氧堆肥過程中含氮氣體排放和有機氮化合物轉化的影響[D]. 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22:7-10.
[28]施" 寵,張小娥,沙依甫加瑪麗,等. 牛糞堆肥不同處理全N、P、K及有機質含量的動態變化[J]. 中國牛業科學,2010,36(4):26-29.
[29]于洪久,郭" 煒,王大蔚,等. 微生物菌劑對堆肥過程中氨揮發的影響[J].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6,28(1):73-75,83.
[30]Jakubowski T,Soowiej P. Dynamic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rmophille phase of composting process in the aspect of sanitary condition of obtained material[J].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6,20(4):69-75.
[31]于" 鑫. 北京市園林綠化廢棄物再利用調查及堆肥實驗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32-33.
[32]張家楨. 水牛糞用菌劑A和/或B處理的無害化效果及其機制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