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客在“青春合伙人”計劃中解鎖跨境新賽道,高職生在京東實訓基地完成“課堂到店鋪”的蛻變,電商從業者依靠各項福利政策安居樂業——西楚大地上,一場以人才為內核的電商革命,正將“宿遷服務”輸向全球市場。
從直播間躍動的帶貨數據到跨境電商產業園的智慧云倉,宿遷電商產業的每個細胞都跳動著人才創新的脈搏。當傳統商貿遇上數字浪潮,這里正在書寫人才即流量的新商業邏輯:大學生創客在“青春合伙人”計劃中解鎖跨境新賽道,高職生在京東實訓基地完成“課堂到店鋪”的蛻變,電商從業者依靠各項福利政策安居樂業——西楚大地上,一場以人才為內核的電商革命,正將“宿遷服務”輸向全球市場。
共青團的“隱形翅膀”
2023年,從西安理工大學土木專業畢業后,張悅回到家鄉宿遷,從事工程造價與招投標工作。盡管工作穩定,但行業創新空間的局限性讓她陷入思考:“難道剛畢業就要被釘在固定的軌道上?”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悅在“青春宿遷”的公眾號上看到了一篇名為《招新|宿遷跨境電商尋找首批10名“青春合伙人”!》的推文,深藏在她內心的渴望再次被點燃。
在宿遷共青團發布的“青春合伙人”招募計劃中,“零風險創業”“百萬年薪潛力”等關鍵詞深深吸引了張悅——特別是“業務培訓期人民幣2000元/月的崗位補貼”“正式合作期保底人民幣2000~3500元/月+5%~30%銷售利潤提成”的收益模式,讓她看到“穩扎穩打闖外貿”的可能。
“這不是畫餅,而是有科學分階的成長路徑。”張悅在日記中寫道。招募公告中明確劃分了兩個階段:三個月帶薪孵化期學習AI工具與實戰運營,正式合作期開放PM(產品經理)與AM(客戶經理)雙通道晉升,這與張悅“先沉淀再爆發”的職業規劃不謀而合,她當即決定報名參加。
選拔當日,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浙江義烏小商品跨境電商頭部企業義烏市歐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為電商“小白”們詳細介紹了促銷禮品外貿行業的情況、未來發展趨勢,還分享了許多真實的案例。現場的互動也非常活躍,很多同學踴躍提問,比如“外貿行業現在的競爭壓力大嗎?”“如果沒有經驗,如何快速上手?”“義烏市場的優勢在哪里?”……講解結束后的面試環節,憑借出色的表達能力及自身優勢,張悅最終通過選拔,獲得了去義烏培訓和實習的機會。
初到義烏,張悅便感受到“外貿時差”的沖擊。半夜兩點的辦公室燈火通明,鍵盤敲擊聲與多國語言混雜:美國客戶的詢盤、中東訂單的修改需求、東南亞物流的突發問題……“這里沒有‘下班’概念,只有‘客戶在線時間’。”有一次,一名同樣從宿遷來義烏的同事在晚上9點多收到客戶發來的詢盤郵件,面對這個數額可觀的訂單,大家很是激動,圍坐著一起研究如何優化報價才能讓客戶滿意。回顧當時的場景,張悅笑著說:“報價郵件發出去后,大家一起等回復的那種緊張感,真的像在打仗。”
回顧轉型之路,張悅將共青團的助力比作“職業GPS”。她說:“共青團的幫助貫穿了整個過程,從最初的信息發布,到我們的成長發展,再到義烏培訓期間的持續支持,給了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年輕人非常重要的培訓機會和保障。”
攜手京東 產教共贏
對宿遷開放大學京東電商學院21級電商高職的31名學生來說,2024年3月4日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那一天,電商供應鏈實訓項目正式啟動,他們也分別在企業導師的帶領下開展包括京東校園生活館實踐教學、校園實戰商城店鋪創建及運營、分組店鋪PK賽、學生開設京東店鋪在內的綜合實戰演練。
校園生活館是他們的首個實訓場地。在這里,現代學徒制教學方式讓學生們與真實產業實現了“零接觸”:收銀崗上,學生們熟練地為顧客結算;理貨崗上,他們精心整理商品,只為給顧客呈現出最佳的購物環境;切配崗、調飲崗、庫管崗……每一個崗位都留下了學生們忙碌而堅定的身影。他們在各個崗位間輪崗實踐,逐漸熟悉企業工作流程,掌握線下實體店鋪開設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對店鋪經營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
而后,企業導師帶領學生們按照“三步走”的模式,從模擬開網店的懵懂探索,到真實開設校園店鋪——宿遷開放大學官方旗艦店,再到小組開店運營PK賽和開設京東小店,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運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精心裝飾線上商鋪、挑選商品,策劃各種營銷活動,從實訓走向實戰。
在實戰過程中,為了激勵學生們不斷挑戰自我,院方將項目組成員分為4組,上演了一場激烈的創業店鋪分組PK賽。其中,兩家校園實戰商城“宿遷開放大學官方旗艦店”“沃趣!超好吃零食店”和兩家京東小店“尚熠百貨巷小店”“百強日用百貨小鋪”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與此同時,首屆京東電商學院辯論賽也如期舉行。這場以“職業類院校是否好就業”為主題的辯論賽,如同一場思維的盛宴。雙方辯手從學歷、企業關注點、就業率等多個方面展開激烈辯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提升了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更對自己未來的就業道路有了深入的思考。
當職業教育遇上數字經濟,宿遷開放大學京東電商學院探索的產教融合新范式,正為電商行業輸送兼具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種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能力進階為主線的培養模式,不僅讓課堂與市場實現“零時差”對接,更在創新創業的沃土中,孕育著未來電商精英的無限可能。
人才生態好又優
“我是外省人,畢業后來宿豫區工作,住宿成為困擾我的一大難題。由于工作年限不長,經濟沒有那么寬裕,在外租房還是略有壓力。”江蘇京東金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職員劉子萌回憶道。后來,在人才服務專員的精準對接下,她入住了“相豫·人才之家”,寬敞的客廳、干凈的廚房、溫暖的臥室,安全方便的電子門鎖,家具家電一應俱全。
“相豫·人才之家”是宿豫區圍繞人才安居工作力推的項目,也是宿遷市首個高品質人才公寓,共有房源275套,主要滿足高層次產業人才、援宿專家等住房需求。針對不同人才層次,宿豫區給予了不等程度的租金優惠。例如,國家級人才免費居住,省級、博士、碩士、本科產業人才每月每平方米分別需支付4元、8元、12元、16元的租金,為不同層次人才織就了完善的安居網絡。
宿豫區的人才服務版圖遠不止于此。近年來,宿豫區堅持“比真金更比真心”的理念,面向數字經濟人才在購房安居、惠親關懷、生活休閑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設立總額不低于1億元的數字產業基金,根據企業年度經濟貢獻,給予一定數額的資金支持,符合國家重大工程、省“雙創計劃”申報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可享受3年期租金100%即繳即補政策,累計為200余名人才解決起步之難與后顧之憂。鼓勵企業引進和培養各類主播,對企業年均帶貨總額超1000萬元的優秀網紅主播,按帶貨量給予最高30萬元綜合獎勵。
“到宿豫工作后,我在‘豫見英才’平臺上看到人才政策的申請范圍,于是我申請對應政策。去年7月,成功領取到第一筆5000元崗位補貼。”江蘇草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黃婷說。
依托宿遷人才e家等載體,宿豫區還開發“豫見英才”人才服務云平臺,上線政策申請、項目申報、公寓入住等,實現人才服務“一碼集成”,政策申兌“一鍵直達”;深入開展送政策入企活動,組織全區近百家企業開展人才政策宣講和培訓,并提升政策的知曉率、覆蓋面和滿意度,促進政策落實落地。
此外,更令人矚目的是公共服務體系的立體化升級。在數字經濟企業云集的電商產業園3公里生活圈內,南京外國語學校宿遷分校與京東醫院相繼落地,15分鐘步行可達的智慧體育公園、城市大劇院等配套設施,構筑起“事業+生活”雙生態。
正如宿遷市人才辦相關負責人所言:“我們既用真金白銀解決人才安居樂業的核心訴求,更通過教育醫療等‘軟基建’提升歸屬感,讓人才真正把心安在宿豫。”這種“政策輸血”與“生態造血”的雙輪驅動,正使宿遷成為長三角電商人才生態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