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2024年中國基礎教育創新案例正式公布,江蘇共10個案例入選,總數位居全國第一,南京、常州、南通、興化、太倉、無錫等多地的教育創新案例“榜上有名”。這10個案例呈現出突出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展現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等特點。
比如聚焦縣域高中發展痛點、難點問題,南通市創優治理路徑,破解縣中生源流失、隊伍建設、質量提升之困。目前,該市43所公辦高中,鄉鎮高中20所,占比47%;四星級高中35所,占比81.4%,鄉鎮四星級高中占比46%。
徐州豐縣宋樓中學是一所曾被提上撤并議程的農村三星級高中,但在2024年,全縣16900名初三畢業生中有10011名將其作為第一志愿填報。改變源自何處?該校將“是否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是否尊重和支持學生自主發展”的學生立場作為創新管理的導向,保障學生“吃得好、睡得多、活動多、笑臉多”,讓生命得到滋養。學校由此成為農村學校優化治理、提升影響力的典范。
“15分鐘教育圈”地圖如何勾勒?南京市玄武區給出了答案。該區著力推進“15分鐘教育圈”校、社、家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讓課后時光成為“暖記憶”。該區匯聚梳理資源,形成六大實踐育人圈層。2024年,全區圍繞“15分鐘教育圈”開展實踐活動530余次。該區還采取“雙線并進”模式,加強區、校兩級課后服務專業指導,突出實踐育人。目前,全區中小學已開發“15分鐘教育圈”校本課程120個。
教育是老百姓特別關心的事情,也是進入生兒育女階段青年的最大關切。江蘇是全國知名的教育強省和大省,近年來更是積極推動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上好學”“學好上”。
江蘇是全國首個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省份,2024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達標率已提高到86.68%。同時主動順應江蘇學齡人口結構變化,精準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推動建立完善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2024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37所,目前全省幼兒園面向2—3歲幼兒提供托位數9萬余個;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27所、普通高中30所,普通高中錄取比例進一步提高。
江蘇在全國首創開展“陽光下成長”中小學班集體藝術展示活動,“班班有歌聲,人人浸潤美”的局面已基本形成;組織開展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學校參與率95%以上。
近年來,江蘇以信息化手段縮小區域、城鄉教育差距。免費線上學習平臺——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已有數字資源3.57萬余節,覆蓋基礎教育階段全年級全學科,總訪問量超23億次,位居全國省級同類平臺第一;配合“雙減”政策,陸續上線“周末復習課堂”“暑期繽紛課堂”和“暑期復習課堂”等素質教育類公益項目。共青團“愛心暑托服務”被列入政府民生實事項目,2024年在全省95個縣(市、區)開設2162個班點,覆蓋全省90%以上的鄉鎮街道,有效解決家長假期家庭“看護難”問題。
面對家長和孩子對教育的新需求、新關切,江蘇不斷打出“組合拳”:江蘇中小學校食堂全面實施“陽光食堂”信息化監管,食品安全全流程可溯,校園餐成為師生、家長滿意的“放心餐”;學生資助體現教育“溫度”,江蘇推進發展型資助育人,從“助困為主,獎優、引導為輔”轉變為“助困兜底,側重獎優、引導、育人”,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個都不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