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金華,副教授,羽毛球國際健將、世界冠軍,“湯金華勞模先進創新工作室”“南信湯金華羽毛球工作室”負責人。她曾代表國家參加多項羽毛球世界級比賽奪得冠軍,并蟬聯2014年、2016年世界羽毛球女子團體賽尤伯杯冠軍。因突出表現,她被江蘇省委、省政府記個人一等功,曾獲得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標兵、“三八”紅旗手標兵、“江蘇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父親的嚴與愛
“我和世界冠軍打了場球!”2024年8月,第三屆“VICTOR·湯金華杯”混合團體羽毛球邀請賽在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館舉辦,600余名羽毛球愛好者報名參賽。“湯金華杯”是由湯金華退役之后發起的賽事,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影響力越來越大,受到了一大批忠實粉絲的追捧,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湯杯”。
“這些年輕學生與羽毛球結緣可能是因為與世界冠軍打了一場球,我打羽毛球最初的目的,是媽媽讓我去練體育減肥。”湯金華笑著說起自己與羽毛球結緣的原因。小時候,湯金華算是個小胖妞,但她運動能力可不弱,很得體育老師的喜歡。恰好南京市下關體校的羽毛球教練來學校選苗子,體育老師便推薦了她。經過選拔之后,征得父母的同意,湯金華從小學二年級時就開始了白天上學、放學后去訓練的日子。
湯金華的父母都在學校工作,從小就注重培養她的獨立能力。上幼兒園時,她家距離幼兒園大約有15分鐘的路程,父母在她熟悉路線之后,就讓她獨自走路去上學了。
開始體校訓練,父親騎車送過她一次后,就讓她自己坐公交車去了。后來湯金華才知道,父親曾經默默跟在她身后幾次,一起上車下車,觀察她可以安然無恙地走進體校后,才安心放手。
父親年輕時是一名田徑運動員,因傷病未能走上專業道路,但一直保持著對運動的熱愛。因為湯金華放學后才到體校訓練,比別人少訓練一小時,父親會在下班后趕到體校,陪女兒繼續訓練,補足這一小時。
雖然父親不是專業教練,但他風雨無阻的陪伴和對女兒的嚴格要求,成為了湯金華早期訓練的重要推動力。
“那時候訓練很苦,尤其是跑步,枯燥得讓人想放棄。”湯金華說。有一次,她在訓練中偷懶,父親當場打了她,晚上回家后,與她嚴肅地談心,告訴她:“如果你不好好訓練,就別練了。”這次挨打經歷,讓湯金華意識到,既然花費了時間和金錢來學習和訓練,就必須認真對待,尤其不能敷衍父親的要求。
枯燥的日子里也有快樂時光。晚上八點訓練結束后,父親會讓湯金華再跑一段路,那段路正好經過熱鬧的夜市。夜市上有各種燒烤攤,父親買上幾根羊肉串,撒上孜然粉,香味撲鼻,讓她拿著吃,再用電動車載著她回家。那時候,湯金華覺得無比幸福。
獨立生活的苦與樂
湯金華的羽毛球天賦在體校逐漸顯現,專業訓練讓她的技術迅速提升,很快便在南京市比賽中嶄露頭角,陸續獲得了單打和雙打的冠軍。
小學五年級時,她面臨一個選擇:要不要去江蘇省隊?去省隊就意味著以后要成為一名專業運動員,而當時湯金華的文化成績也很好,很有可能考上南京外國語學校。上南外,是南京多少孩子小升初的熱門選擇。父母也覺得專業打球很辛苦,但他們把選擇權交給了湯金華。
而湯金華想到去省隊就可以住校,不用每天面對父親的嚴格要求了,自己也漸漸喜歡上了打球,那就去省隊吧。
沒想到進入省隊后,湯金華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想家,甚至想過裝病回家。宿舍的電話只能父母打進來,湯金華跟父母約好時間之后,就在那里守候著。因為打球、跑步各項訓練都是父親陪伴的多,湯金華打電話也是找父親的多,初到省隊的一些訓練情況,也愿意跟父親說一說。那時候,父親經常都是等到湯金華睡著了才掛電話。“幸好當時宿舍里其他同學不怎么打電話。”湯金華說。
雖然想家,但湯金華在省隊的訓練踏實刻苦。從體校走出的運動員獲得了冠軍,回來做報告。聽著他們的奮斗故事,和他們一起拍照合影,湯金華受到極大的鼓舞,她也想參加比賽拿冠軍,甚至超越他們,拿世界冠軍。
“有一次小學同學聚會,同學拿出當年的通訊錄,上面寫著大家的姓名、住址和電話,還有各人的夢想,我的夢想是世界冠軍。”回憶起往事,湯金華哈哈大笑。
隨著時間的推移,湯金華逐漸適應了集體生活,并從省隊脫穎而出。在省隊的四年,她多次獲得全省單打冠軍。2006年,她被選進國家少年隊,開始前往蘇州進行集訓。之后的兩年,湯金華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兩個字——漂泊。在省隊跟練一段時間,便被國少隊調走; 集訓結束回南京沒待幾天,國青隊的集訓通知又來了。不斷的奔波中,湯金華意識到:“這就是運動員的生活。”
從傷病中崛起
進入國家隊后,湯金華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2007年,她在國家青年隊的調賽中表現出色,但多年訓練帶來的腰肌勞損卻讓她不得不暫停訓練。她回憶道:“那時候腰傷很嚴重,動都動不了。”最終,她不得不回家養傷,錯過了那次調賽。
“從小時候開始,我的膝關節就不是很好,常受傷,當時醫生勸我不要從事這項運動,說以后會留下病根什么的。當時我也挺害怕,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意志也變得越來越堅強。”湯金華說道。
2008年,她傷愈復出,入選國家青年隊,開始備戰2009年的國際青年比賽。
誰知道,就在臨近世青賽一個月前,湯金華的闌尾炎犯了,肚子疼得只能趴著。去醫院各項檢查之后,她面臨著是保守治療還是做手術的選擇。湯金華先選擇了保守治療,掛了三天水炎癥還是沒有消除,總不能要掛一個月的水吧?萬一在比賽中身體勞累、情緒緊張,引發穿孔怎么辦?無奈之下,還是得手術。手術結束,四天后出院,她立即投入備賽訓練中。
“受傷,對于運動員來說是常事,所有的運動員都有傷,只是受傷的程度不同。我們輕易不請假,普通生病發燒,照常訓練。運動員的意志力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湯金華淡然地說。
受傷,也考驗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湯金華因傷休養最長的一段時間是2016—2017年,她因傷遠離賽場8個月。而在風云變幻的賽場,8個月已經足夠更新換代。那時候湯金華最害怕看到每周四世界羽聯更新排名。對于一個運動員來說,看到排名下跌、新人登場,自己想拼搏卻無能為力,是一種極其無助的感覺。但湯金華走過了那些傷痛,每經歷一次都如同一場修煉,讓她變得更沉著、更堅強,也助力她不斷地向上攀登夢想的臺階。
2009年,在世青賽和亞青賽中,她和隊友夏歡搭檔,不僅幫助中國隊順利拿下混合團體冠軍,還把兩枚女雙金牌收入囊中。因此,她也順理成章地從國家二隊進入國家一隊——這個一直讓她夢寐以求的地方,距離她世界冠軍的夢想更近了。
尋找“霸氣”的自己
記者見到湯金華時,湯金華言笑晏晏,語速不緊不慢,與想象中世界冠軍的凌厲之風一點兒也不沾邊。
“所謂的凌厲,或者我們所說的霸氣,那是賽場上才需要的。”湯金華解釋。曾經,個人天性與賽場需求的差距,讓她走過一段尋找自己的過程。
湯金華從小接受的是單打訓練,2009年開始主攻雙打。轉項對于很多運動員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畢竟要放棄自己多年的積累,重新開始。不過湯金華很看得開,她了解自己有天賦,但天賦并不出眾,一路都是靠著自己的踏實和努力取得成績。她相信,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無論在哪,無論打什么,都會成功。
2012年,湯金華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那一年,她的世界排名一度到達第7位,成長速度迅猛。2012年倫敦奧運會結束后,湯金華和師姐馬晉組成全新的女雙搭檔參加國際比賽,一亮相,就讓人眼前一亮,接連把丹麥和法國兩站公開賽的女雙冠軍收入囊中。進入2013年,湯金華的表現依舊強勢,連續多站比賽殺入決賽。這原本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可在湯金華眼里,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尷尬。
“拿了無數個亞軍!”這是湯金華對自己在2013年上半年表現的總結。從首站韓國公開賽開始,此后的德國公開賽、亞錦賽、中國大師賽,再加上在瑞士公開賽和張楠配合拿到的混雙亞軍,整個2013年上半年的7站比賽中,湯金華的榮譽柜里多了5枚銀牌,卻始終不見那一抹她最渴望的金色。
毫無疑問,從2012年末開始,湯金華已經進入世界一流女雙選手的行列,甚至有時候在場上還能發揮出超一流的水準,但始終距離超一流的行列差那么一點點,就像她的2013上半年,距離冠軍總是差那么一點點。
差什么?湯金華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是實力不夠?還是經驗不足?這時候,教練們告訴她:“你缺少霸氣!”
“霸氣”兩個字,說起來簡單,可含義復雜,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霸氣意味著不一樣的東西。那么,屬于自己的霸氣是什么樣的?湯金華開始琢磨。在平時訓練中,在觀看技術錄像的時候,她特別留意自己和隊里的頂尖隊員之間的不同。漸漸地,她找到些眉目。
湯金華說:“我覺得霸氣就是在場上要有超強的自信,遇到困難,要堅信自己有能力克服,有這樣的信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小熊姐(趙蕓蕾),在場上無論領先還是落后,贏下一分后她都會握拳吶喊,給自己加油,而且眼神一定是很堅定的。”同樣是贏球時的吶喊,湯金華坦言自己還有點“虛”,“還是自己的能力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缺乏在場上那種‘我絕對能贏’的信心。”
找到問題所在,湯金華在教練的幫助下,開始對自己的不足“動刀”。全運會之后,出現在賽場上的湯金華仿佛換了個人,那個曾經在賽場上一直笑容燦爛的陽光少女,突然間變成了表情嚴峻的“冷酷戰士”。這是湯金華和教練一起做出的決定:在場上收起笑容,可以給對手更大的威懾力,讓自己慢慢養成霸氣的樣子。
改變的效果立竿見影。從2013年下半年的日本超級賽開始,湯金華創造了女雙6冠的佳績,除了日本超級賽是和師姐馬晉配合外,其余的5個冠軍,都是和同樣作為新生代代表的包宜鑫搭檔取得的。湯金華的鋒芒開始顯露。
2014年,湯金華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巔峰時刻。在印度舉行的尤伯杯決賽中,中國隊以3:1戰勝日本隊奪得冠軍,湯金華和隊友們捧起了尤伯杯冠軍獎杯。“這是我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我夢想成真了。”這一年,湯金華22歲。
2016年,尤伯杯決賽在江蘇昆山舉行,經過4個多小時激戰,中國羽毛球女隊以總比分3:1力克韓國隊成功奪冠,湯金華再次捧起了冠軍獎杯。
夢想成真,拼搏依舊,湯金華在役期間雙打排名曾高居世界第一。2019年,因身體原因湯金華選擇了退役,任教于江蘇省羽毛球隊,之后去了北京體育大學讀書。2020年從北體大研究生畢業后,她又代表江蘇隊再戰2021年西安全運會,此后正式退役,成為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在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南京工程學院和一寧中等職業技術學院,她都成立了羽毛球工作室,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激勵更多的年輕人熱愛羽毛球,并從中找到職業方向。
對話
《風流一代》:從世界冠軍到高校教師,當一名教師和當一名運動員的感受有何不同?
湯金華:當運動員只要自己打好球就行了,當教師卻不是這樣的。打球時需要“霸氣”,當老師更多的是需要溫柔。我不僅教授技術,還注重心理輔導。有一次,一個學生在比賽中因為緊張引發失誤,我告訴他,比賽不僅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心理的較量。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們不僅在技術上有所提升,心理素質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風流一代》:你到各高校演講很受學生歡迎,是如何做到的?
湯金華:我去高校演講,不喜歡講自己如何吃苦、如何奪冠,不渲染,不夸大,沒有冠軍包袱和負擔,只秉持真實,把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坦誠分享,用湯金華的方式講湯金華的故事。我發現這樣講,學生們很喜歡。我也沒料到自己的演講這么受學生歡迎,這是我誤打誤撞找到的方式,可能貴在“真誠”吧。
《風流一代》:未來還有什么計劃嗎?
湯金華:有很多事情想去探索。工作方面,我無論在學校教學,還是外出演講,都盡心盡責。我還拍了很多羽毛球相關的視頻,賬號有十幾萬粉絲呢。我不隨便拍,都是實打實的技術分享。我錄過網課,這對我也是挑戰,但我完成了。業余時間,我還學了古琴,有空時喜歡喝茶、養花,過一種慢生活。我希望未來不斷地完善自己,在“羽毛球世界冠軍”之外,如果有更多的后綴,是錦上添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