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五個突出特性,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論基礎,闡明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現實路徑。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深入挖掘和闡發河北省的優秀傳統文化,著力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注入強大精神動力。在《第二十六屆全國社科院院長論壇——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會議上,時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康振海探討了河北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做法。
本刊將康振海的發言以專題形式刊發,以饗讀者。
本刊: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要求。
康振海: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準確把握其精髓要義,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最深厚的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宏大深邃,蘊含的思想精華、智慧和啟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講清楚”,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建設基于傳統、跨越時空、融通中外、貼近當代、富有魅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徑。
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與現實旨歸。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到建立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他多次指出,“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我們應時代需要,與中國實際結合,創造性地發展出昂揚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構成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撐。這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不竭動力。
三是胸懷天下,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走出去”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在執中鑒西、貫通中外的實踐中積極樹立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在保持自身獨特性的同時,積極吸收借鑒國外一切優秀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彰顯中華文化的包容與創新。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自身文化建設,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與自豪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置于當代世界文化語境下加以重新挖掘與開發,積極主動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彰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有益貢獻。
本刊:河北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做法。
康振海: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優秀傳統文化,應始終堅持文化的歷史性、時代性和地域性。堅持歷史性,就是始終對優秀傳統文化保持一份尊重、一份敬畏;堅持時代性,就是強化思想理念的時代融合,道德精華的時代融入,人文精神的時代升華;堅持地域性,就是在凸顯燕趙文化特質、打造河北名片、培育河北精神方面,釋放優秀傳統文化的神韻。
第一,要走得進去、立得起來。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格局下,全面研究梳理河北省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重要地位、獨特風貌、時代價值,既要有“總臺賬”,也要有挖掘、闡發的“路線圖”“效果圖”,把家底摸清楚、研究透,把這份家業守護好。著力打造魅力獨特、影響廣泛、具有時代價值和濃厚群眾基礎的文化品牌,進一步在全國叫響避暑山莊、山海關、大運河、大境門、直隸總督署、白洋淀等河北省獨有的文化名片。積極舉辦具有強大品牌吸附力的文化節會活動,創作文藝精品,建設主題文化公園,在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中深度融入歷史和文化因素。
第二,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文化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方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要求,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要聯系實際、有的放矢,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相結合,同我們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實踐問題相聯系,做到既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又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切實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服務,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服務。
第三,要把保護和傳承工作做實做細。
在保護和傳承方面,研究制定河北省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發展規劃,推動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規范化和科學化;建設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數據庫,建立文物資源管理數據庫,加強文化典籍和古籍整理編纂出版工作;建設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博物館、民俗館、紀念館等文化保護設施,加大對千年古縣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名人故居的保護力度,充分展示河北省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力度,分級建設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選聘一批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使者,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下基層活動。在利用方面,推動文化產業提檔升級、做大做強,促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名副其實的具有傳統特色的文化小鎮,使之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高地;把中華文化資源和燕趙文化內蘊作為文藝生產的題材庫和創作源,大力實施精品創作工程,創作出一批歷史底蘊深厚、河北特色鮮明、滋養風氣人心的文藝精品。
本刊:河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生發地和承載區,文化底蘊深厚、特質鮮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承德考察時指出,我國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大國。承德避暑山莊底蘊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以利于更好地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責編:查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