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城市供水行業在改革過程中面臨著市場化、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加強國有經濟在供水行業中的作用,包括資本運營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推動供水行業更高效、更智能地發展。通過改革和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改善供水服務質量,提高行業整體運營效率,從而實現城市供水行業的穩定發展和社會效益的提升。相關措施有助于提升供水行業的可持續性,推動國有企業在市場中保持長期競爭力,并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關鍵詞:城市供水 國有經濟 改革發展 市場化 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F41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3-007-02
供水行業的改革不僅關系到資源的有效配置,還影響到社會公共服務的保障與可持續發展。如何發揮國有經濟在供水行業中的獨特作用,成為當前改革中的核心議題。在探討如何通過改革措施優化國有企業的運營模式,推動市場化與現代化,提升供水行業的資源配置與管理效率,以實現更高效、更綠色、更加公平的供水服務,進一步推動行業的全面發展。
一、我國城市供水行業的發展背景與改革現狀
(一)我國城市供水行業的歷史發展
供水行業由國家及地方政府主導,供水設施建設主要依賴于國家財政投入,供水服務也以公共福利為主。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人口的增加對供水系統的需求逐漸增大,原有的供水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在改革開放后,城市供水行業逐漸引入了市場機制,供水體制開始經歷逐步的市場化改革。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供水行業的產權改革開始嘗試,引入了社會資本和民間投資,形成了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混合型管理模式。到21世紀初,隨著城鄉一體化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推進,供水行業在技術革新、基礎設施建設和水資源管理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同時也面臨著價格機制、節水措施及水質安全等新問題。
(二)城市供水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供水設施的老化問題較為突出,許多城市的供水管網建設歷史悠久,維護成本高昂,且存在漏水率較高的現象,導致水資源的浪費[1]。隨著氣候變化和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加劇,部分地區的水資源緊張情況愈加嚴重,供水保障面臨更大壓力。再者,雖然供水行業在市場化改革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目前的供水價格機制尚未完全市場化,定價過低導致供水企業的盈利水平偏低,缺乏足夠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創新。水質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部分城市水源污染問題較為嚴重,水處理設施的能力有限,導致水質不穩定,影響民眾的生活質量。
二、國有經濟在城市供水行業中的作用與地位
(一)國有經濟對城市供水行業的政策支持與引導作用
為確保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保障供水安全,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來強化國有企業在行業中的主導地位。國家對水務行業實施的水資源管理政策和水價調整政策,不僅在價格管控方面給予了國有企業較大的操作空間,也確保了水資源的公平分配。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發展較慢或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國家通過專項資金投入、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國有供水企業在水處理設施建設、供水管網的更新改造等方面的投資。政策引導還體現在對水務企業的環保要求上,尤其是在水污染防治與水資源節約方面,國有企業被要求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如實施節水技術、推進水質監測和治理設施的現代化,確保公眾健康和環境保護。與此同時,國家在政策上對國有企業的社會功能進行引導,強調供水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性,保障所有市民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基本水需求。
(二)國有企業在城市供水中的核心作用與發展路徑
作為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主力軍,國有供水企業不僅負責日常供水運營,還承擔著許多社會責任,確保公平供水、應急管理以及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2]。在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有企業通常依靠其資金實力和政策支持,進行大規模的供水設施建設與更新改造,這包括老化管網的替換、擴建水廠以及提升水處理技術等方面。為應對城市化帶來的用水需求增加,國有企業也在積極推進智能化管理系統和大數據應用,提高供水效率和水質監控能力。國有企業的角色不僅限于單純的水資源供應,其還肩負著推進行業改革和技術創新的責任。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國有企業推動了供水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和企業管理現代化,不斷優化管理結構,提高運營效率。為實現這一目標,國有供水企業采取了一系列發展路徑。強化企業內部管理,通過信息化技術提高資源調度的效率,減少水損耗,提升管網運行的智能化水平。通過引進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和節水技術,提升水的回收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和環境污染。通過政策支持與資本投入的雙重驅動,國有企業還加強了區域間的水務合作,促進了不同地區之間供水體系的聯通與協同發展,推動了全國水務行業的協調進步。
三、我國城市供水行業改革的主要方向與發展模式
(一)供水行業的市場化改革與競爭機制
要加強供水價格的市場化定價機制,通過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推動水價與供水成本、資源稀缺度相掛鉤,實現價格的透明化和合理化。要在不同地區逐步推行水務管理的社會化,鼓勵社會資本和企業參與供水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通過市場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為此,相關部門應加快制定和完善供水市場準入政策,鼓勵優秀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推動水務企業在更高層次、更廣范圍內進行競爭,同時嚴格監管市場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確保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政府應積極推動供水行業的多元化發展,支持不同性質的企業進入水務領域,在保持國有企業主導地位的同時,引導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共同參與,形成多方協同發展的市場格局。行業內的各類資本應建立起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強化對投資項目、運營績效、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監督,以防止不合規行為和資源浪費。
(二)供水行業的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模式
要推動供水行業的現代化,首先需要加大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的力度。通過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供水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優化水資源的配置與管理[3]。通過智能水表和實時監控系統,實時采集并分析水務數據,及時發現管網漏損、污染等問題,從而實現更高效的資源管理和應急響應。供水行業的現代化還需強化水處理技術的創新和升級,提高水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尤其是在城市污水處理和工業廢水處理方面。通過提升水處理工藝和設施建設,使水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循環利用,降低對自然水源的依賴。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推動綠色水務建設是核心目標之一。
供水企業要注重環保與節水技術的結合,提升供水過程中的節能減排水平。通過在供水系統中引入節能型水泵和高效管網,降低能耗和水損失,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要注重水源的可持續管理,結合區域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合理規劃和使用水源,避免過度開采水資源,保障水資源的長期供應能力。推動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建立長效的水資源管理機制,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動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優化利用,確保供水系統能夠應對未來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
四、完善國有經濟在城市供水行業的角色定位與發展策略
(一)加強國有資本運營與管理的創新
要加強資本運營機制的市場化和專業化,通過建立健全的資本運營管理體系,推動國有資本從單一的資產管理向綜合性、戰略性投資和運營轉型。針對供水行業的特點,應通過引入市場化的資本運營團隊,推動國有企業在水務設施建設、管網改造、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資本運作,形成資本增值和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環。要創新投融資模式,探索“政府+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利用國有資本的杠桿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供水行業,提升資金投入的效率和水平。
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國有企業與其他資本方共同參與城市供水項目的建設與運營,降低投資風險,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此同時,要加強對資本運營的監管,強化對國有企業財務透明度、資金使用效益和投資風險的審查,確保資本運營的合規性和高效性。應建立定期評估機制,定期對國有資本運營的績效進行評估,通過引入現代化的評價體系,促使國有企業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最終推動國有資本在供水行業中的長期穩健發展。
(二)優化國有企業的產業結構與資源配置
要加強供水行業的戰略規劃,明確國有企業在供水產業鏈中的核心定位,從水源保護、供水設施建設、管網運營到水質監控等各個環節,都要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資源投入方向[4]。通過優化企業的產業布局,避免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要加大在新技術、新產業領域的布局,推動國有企業向水處理、污水回用、節水技術等相關領域擴展,不斷提升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水平。通過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國有企業在供水行業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進一步加強資源配置的科學性與精準性,尤其在區域供水布局方面,必須根據不同城市的水資源狀況和供水需求,實施差異化的規劃和管理策略。通過全面評估各地區水源的可用性與未來需求,合理確定水源開發的規模和方向,避免在某些地區因過度投資導致資源浪費,或因資源短缺引發供水壓力。與此同時,應高度重視供水系統中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國有企業內部管理結構,推動崗位設置與職能調整,強化專業化團隊建設,提升運營效率。通過信息化與智能化手段,加強數據監控與實時調度,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供水服務的質量與響應速度,從而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五、結語
我國城市供水行業的改革需要在國有經濟的引領下,推動資本運營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才能確保供水服務的高效性與可持續性。通過實施市場化改革,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能夠有效應對城市供水面臨的挑戰,實現供水行業的長遠發展。未來,應進一步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督與管理,推動技術創新與綠色發展,確保供水行業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 鐘紫藍,韋杰,繆惠全,等.城市供水管網抗震功能評估與指標對比[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52(12):1862-1873.
[2] 陳慶陽.智慧水務視角下城市供水管理質量提升路徑[J].市場周刊,2024,37(34):42-45.
[3] 梁耀樞,刁俊峰,梁紅亮.南方某城市供水系統建立雙重預防控制機制的經驗分享[J].城鎮供水,2024(06):99-103.
[4] 張俊,夏揚坤.基于數智化的城市供水混凝投藥生產轉型[J].科技和產業,2024,24(21):212-217.
(作者單位:德陽市供水中心 四川德陽 618000)
[作者簡介:崔良英,高級會計師,主要從事供水行業經濟研究、供水行業經濟管理、供水行業規劃及規章制度研究。]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