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與深入,鄉村經濟、文化、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后選擇返鄉就業創業,為鄉村產業結構調整與脫貧攻堅注入青春動能。文章以吉林省為例,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分析了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重要意義與可行性,探討了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面臨的困境,提出了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 大學生返鄉 就業創業 困境 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F303;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3-178-02
引言
據吉林省教育廳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已經有數十萬名高校學生返鄉就業或者開展創業活動,為吉林省鄉村經濟的發展增加了新動能。作為農業大省,為了吸引更多的大學生返鄉就業,吉林省人民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新舉措,比如,頒布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推出了“吉林人才政策3.0版”、開辟了電商銷售渠道等,為吉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人才助力。但從目前來看,吉林省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還面臨著很多困境,需通過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解決。所以,針對鄉村振興視域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面臨的困境與實踐路徑展開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鄉村振興視域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水平提升
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是現代農村發展主要面臨的問題,而高校大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開闊的視野眼界、靈活的認知思維,可以改變鄉村經濟發展面貌。鄉村產業以傳統的農業種植或養殖為主,沒有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支撐,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可以帶來新思路、新產業,從而增加農產品所具有的附加值,更加滿足市場需求。在就業創業過程中,會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才加入進來,形成鄉村人才流動效應,為鄉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給予人才儲備。
(二)有利于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發展
文化觀念落后是鄉村的典型特征,而大學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文化水平相對較高,可以使鄉村文化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具有包容性。隨著時代發展的推動,很多落后的鄉村文化受到了沖擊,導致鄉村文化變得更加單一,同時一些優秀傳統習俗與技藝也隨之被沖淡,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可以帶來新的優秀文化,并通過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使鄉村文化變得更加繁榮,并得到弘揚和傳承[1]。在此過程中,大學生還能夠創造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比如,文化藝術、體育競技等,從而提高鄉村民眾的文化素養,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三)有利于緩解城市就業壓力
鄉村就業機會少也是現代農村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大學生返鄉創業能夠在鄉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城市就業競爭強度。城市人才資源比較豐富但已經飽和,鄉村人才資源比較單一但比較稀缺,通過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可以將部分人才資源從城市引入鄉村,在改善鄉村人才稀缺現狀的同時緩解城市就業壓力。在此過程中,大學生能夠從城市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管理理念,從而轉變鄉村產業結構,形成城鄉優勢互補的就業新格局。
二、鄉村振興視域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可行性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吉林省的鄉村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無論是鄉村經濟基礎,還是就業創業環境,抑或生態環境面貌,都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提供了可行性。首先,更為注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大了財政投入力度,無論是路橋設施,還是水利設施,抑或文化設施,都得到了完善。在農業基礎的支撐下,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相繼發展起來,提升了農產品在市場上的認可度;其次,越發重視鄉村職業教育以及職業技能培訓,深化了大學生返鄉就業能力與創業意識,同時,很多鄉村青年開始發展農家樂、手工藝等產業,為大學生返鄉就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2];最后,嚴格加強了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在各項措施的落實中積極開展農村綠化工作,比如,植樹造林、“大三格小三格”、有機肥推廣等,不僅深化了村民的環保意識,也為鄉村旅游觀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環境支撐??梢哉f,在一定程度上,吉林省從鄉村經濟基礎、就業創業環境以及生態環境面貌等方面都為大學生提供了返鄉就業創業的可行性保證。
三、鄉村振興視域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面臨的困境
(一)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政策落實不到位
近些年,針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當地各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旨在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惠。但在政策的落實上存在不到位的情況,使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撐,從而不愿意回鄉,比如,資金支持有限、稅收優惠不足等,雖然吉林省也設置了諸如“創業吉林”貼息貸款等創業貸款扶持政策,但申請的金額有限,導致大學生因為資金壓力而放棄返鄉創業。不僅如此,在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過程中,有效的創業培訓、良好的咨詢服務以及暢通的信息溝通都極為重要,但當地相關政策支持體系還有待完善,導致大學生因為缺少全面系統的幫助而陷入就業創業的困境,從而產生退卻的心理,甚至導致就業創業失敗。
(二)農村就業創業支持體系存在結構性失衡
鄉村獲取信息的渠道一般以主流媒體為主,但鄉村現有的主流媒體并沒有過多地宣傳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相關的信息,比如,吉林省出臺了哪些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返鄉大學生作出了哪些創業事跡,等等,使得很多鄉民對返鄉大學生為鄉村所創造的價值沒有明確的認知。很多家長依舊頑固地認為大學生就應該就業于大城市,如果回到鄉村就業創業不僅辜負了自己承擔其上學的辛苦,也會被周邊鄰居,乃至親朋好友看不起。另外,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初期都需要一定數額的啟動資金,尤其是返鄉創業,這筆啟動資金數額較高,多數情況下都需要家庭的態度或資金支持[3]。但很多農村家庭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并沒有詳盡地了解現代鄉村產業的發展情況,從而對鄉村的發展抱有懷疑的態度,認為創業的風險較大,所以并不支持大學生創業,導致農村就業創業支持體系出現結構性失衡。
(三)大學生自身農村就業創業觀念與能力不足
在鄉村民眾傳統的就業觀念中,一個家庭能夠供出一個名校畢業生是不得了的事情,在父母親人的眼中,畢業后擁有好工作,不希望他們返鄉創業,很多家庭雖然支持孩子創業,也只是慎之又慎,并沒有真正認可他們會創業成功。又因為大學生數年寒窗苦讀后去找工作的辛酸,以及在工作崗位遇到的冷嘲熱諷,導致他們的就業創業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想要證明給父母看,想要將自身所學反哺給家鄉,幫助家鄉繁榮富強。但是當大學生懷揣激情、滿腔熱血地回鄉就業創業時,才發現自身的專業能力、知識水平、經驗積累并不充足,原有的人脈關系在融入鄉村集體時并不占據優勢,還需要重新搭建。在此過程中他們會遇到重重困難,從而出現心理失落感,如果再有家庭因素、輿論因素,那么大學生就會不斷否定自己,從而放棄返鄉就業創業。
四、鄉村振興視域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實踐路徑
(一)發揮地區政府引導優勢,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供給
為了吸引更多的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當地各層級政府可以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融資供給,通過合理調整加大創業貸款支持力度。比如,出臺有針對性的創業資金扶持政策,推動基層政府擔保機制的落實,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持續性、多元化的資金保障,并在融資過程中優化審批手續。為此當地可以落實“政府+保險”模式,提高大學生在返鄉就業創業過程中的抗壓能力,也可以落實“銀行保險+政策性擔保”模式,減免大學生就業創業過程的稅費繳納,比如,適當額度的營業稅、所得稅等,聯合正規金融機構為他們提供大額貸。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政策性工具擴大創業貸款抵押物范圍,比如,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大型農機具抵押貸款等。在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過程中,基層政府應該為其提供全面系統的幫助,比如,政策咨詢、風險管理咨詢以及法律等,加強這些方面的有效溝通,以此來減少大學生返鄉創業風險。
(二)發揮主流媒體傳播優勢,打造大學生就業創業輿論環境
在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信息的傳遞中,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若能夠實時、客觀、精準、全方位地傳播信息,就能夠打造大學生就業創業輿論環境。吉林省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中,可以發揮黨政聯合優勢,各層級黨政機關可以就大學生返鄉創業政策、法律規章制度、創業成功典型事跡等信息發布在官方媒體,以及網易、騰訊等主流新媒體,或者結合吉林省各鄉村地區的實際情況,深入基層進行采訪,并通過地方電視臺播放,擴大宣傳面,使更多的鄉民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有一個深入理解。比如,2024年2月5日,吉林網絡廣播電視臺全程直播了“吉人回鄉”創業就業合作座談會,通吉視通、吉林發布政務新媒體平臺、彩練APP、“吉事辦”小程序都可以實時觀看[4]。通過吉林省各種媒體的共同參與,發揮了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相關信息傳遞的有效合力,使各鄉村地區的民眾都能夠對大學生創業事跡形成深入的了解,并認識到支持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全國一盤棋”,從而削弱反對的聲音。在輿論環境的打造中,還可以發揮主流自媒體平臺的輔助作用,各鄉村地區可在快手、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創建“鄉村信息快車”賬號,實時分享或直播案例內容或其他相關內容。這些新媒體平臺都是鄉村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消解他們不正確的認知。
(三)發揮應用型高校教育優勢,優化大學生就業創業培訓模式
針對返鄉就業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其接受的就業培訓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在校期間的就業創業教育。二是返鄉后接受的就業創業培訓。在我國高校類型中,既有研究型高校,也有應用型高校,同樣有技能型高校。在這些高校中,應用型高校和技能型高校都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就業創業,但在具體落實上卻有很大不同,比如,技能型高校緊密聯系著市場,整體創業教育效果比較好,應用型高校在此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吉林省在接下來可以推動應用型高校在創業教育上的轉型升級,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提供助力。首先,推動應用型高校圍繞在校大學生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在課程中傳授創業知識、開展創業實訓,同時,推動應用型高校積極幫扶已經返鄉就業創業的往屆大學生,能夠跟蹤關懷他們就業情況以及發展情況。其次,推動應用型高校主動為本校大學生給予返鄉就業創業相關的優質培訓,比如在校內組建一批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培訓導師,定期深入實地為他們編制符合鄉村發展特色的專項培訓計劃或者創業輔導,實時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2023年3月22日,由吉林省教育廳主辦、吉林財經大學承辦、中國建設銀行協辦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推進會暨“建行杯”第九屆吉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啟動會在吉林財經大學舉辦,旨在打造高質量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及創新創業項目孵化能力[5]。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推動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在鄉村經濟基礎、就業創業環境以及生態環境面貌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所以,吉林省應該明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重要性以及面臨的困境,有針對性地探索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實踐路徑,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何鈞銅,王越,徐學英.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意義及模式[J].鄉村科技,2020,11(28):2.
[2] 史崇,樊嘉,姜佳梅.鄉村振興視域下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機會與實現路徑[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02):92-93.
[3] 盧玉光.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的束縛與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2020(08):2.
[4] 劉唯一.吉林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新媒體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7(6X):2.
[5] 宿桂紅,常春水.“雙創”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與建議——以吉林省高校助力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23(07):51-52.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 吉林四平 136000)
[作者簡介:趙澤宇(1996—),男,漢族,遼寧省昌圖縣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