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模范引領作用,能夠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增強社區治理的凝聚力,提升社區治理的高效性。文章在深入分析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困境的基礎上,探索提出優化黨建引領的推進路徑,旨在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關鍵詞:黨建引領 社區治理 推進路徑
中圖分類號:F0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3-229-02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社會結構的多元化,社區治理已然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過程中發揮了“一核多元”和“一核多能”的治理核心作用和多重服務功能[1]。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也面臨著諸多困境。本文通過深入探究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困境與推進路徑,旨在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維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一、黨建引領和社區治理概述
黨建引領是指在黨的建設和領導下,通過黨組織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有序開展。不僅涵蓋了黨的各項建設,還強調黨組織的核心地位和關鍵作用,強調通過黨組織的引領,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強調政府、社區組織、居民等多元主體參與協作,對涉及社區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務進行有效管理,以增強社區凝聚力,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推進社區發展進步。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是一項“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復合型命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制度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即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黨組織優勢作用,調動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以及居民等多種主體參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面臨的困境
(一)動力不足,缺乏主動作為意識
社區黨組織是影響治理效能的關鍵因素。在社區治理工作中,一些基層黨組織成員往往局限于傳統的工作模式和思維框架,過于依賴上級部門指示和安排,對如何利用黨建引領推動社區治理工作缺乏清晰認識和有效行動,從而導致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工作流于表面,難以深入實質。社區黨組織在開展活動時,往往面臨資源不足、形式單一、形式化、內容脫離居民實際需求、缺乏創新和吸引力等問題[2]。這種動力不足和缺乏主動作為的意識,不僅制約了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也影響著社區治理的整體效能。
(二)機制不健全,互聯互動未形成
社區治理機制作為確保社區各項事務有序高效運行的基礎框架,其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治理效果的好壞。然而,在現實中不少社區面臨著治理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信息共享、協調聯動機制等尚未形成閉環。其中,信息共享機制的缺失導致社區治理中的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各部門、各組織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使得關鍵信息無法及時傳遞和整合,影響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居民的需求和意見有時難以快速反饋至決策層,而政策和服務信息也無法順暢地傳達至居民,這種信息不對稱不僅削弱了治理的精準性,也降低了居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協調聯動機制的不足使得社區治理中的多元主體難以形成合力,在治理過程中有時存在各自為政,導致資源分散、重復勞動,甚至在某些問題上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這種缺乏協同的治理方式,不僅降低了治理效率,也削弱了治理效果,難以形成有效的社區治理合力。
(三)系統性不夠,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
黨員作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重要部分,其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直接影響到治理成效。在社區管理的黨員中,存在離退休老黨員占比較高,組織關系不在社區的黨員對社區黨組織活動參與度不高等問題。與此同時,雖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組織架構和制度機制,但在實際執行中,各級黨組織之間的互聯互動不夠緊密,存在著體制機制不健全、工作格局未完全形成的問題。社區黨組織在協調其他黨組織、利用社會資源服務群眾上存在一定壁壘,存在考核評議反饋機制的缺位等問題,直接影響了社區治理的效率。
三、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推進路徑
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加強黨組織建設,全面優化治理機制,統籌整合資源力量,從而達到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目的。
(一)培育黨建引領意識,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
通過持續培育黨建引領意識,不斷激發基層黨組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能夠有效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從而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奠定堅實基礎。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意味著要不斷優化黨組織結構,確保每個社區都有健全、有力的黨組織,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一要全面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確保每個社區都有堅強有力的黨組織覆蓋,有效提升班子整體功能,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凝聚人心、服務群眾的堅強戰斗堡壘。二要強化社區黨員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加強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開展諸如社區治理案例分析、溝通技巧與團隊協作訓練等針對性教育培訓,提升黨員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社區治理的新要求。三要積極探索“黨建+”模式,將黨建工作與社區服務、文化建設、環境保護等緊密結合,不斷拓展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功能,讓基層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發揮實質性的引領作用,真正激發其內在活力和創造力。
(二)找準網格管理突破口,優化社區治理
網格化管理作為現代城市社區治理的一種創新模式,其主要是通過將社區劃分為若干網格,并給每個網格配備專門的網格員,以便真正實現治理資源下沉、問題快速響應和精準解決。尤其是在黨建引領的作用下,網格管理不僅要發揮其在信息收集、矛盾調解、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基礎作用,更要成為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一是強化網格黨組織的建設,將“支部建在網格里”,落實好選拔黨性強、業務精、群眾基礎好的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或網格員,將黨的聲音直接傳遞到每個網格,從而確保每個網格都有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延伸,真正將黨組織的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二是建立健全居民需求收集、問題反饋、協商共治等機制,真正保證群眾訴求有渠道反映、有平臺解決,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三是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平臺的作用,統籌整合各類治理資源,逐步形成強大合力,最大限度提升社區治理的實效性。大力推動社區警務、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專業力量與網格員隊伍深度融合,從而逐步建成“多網合一、一網統管”的工作格局,這樣便能夠有效破解社區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問題,確保網格真正成為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堅強堡壘,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三)打造特色工作方法,健全社區治理機制
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過程中,合理利用特色工作方法,建立健全社區治理機制,以便能夠有效提升社區治理的效能,增強社區凝聚力。一是要強化品牌意識,統籌結合社區治理的實際情況,挖掘本地特色資源,創新性地開展社區治理工作,以此保證社區的治理成效。例如,依托社區黨組織,發起“黨員先鋒崗”“紅色物業”“居民議事會”“社區治理論壇”等項目,鼓勵黨員在志愿服務、矛盾調解、環境美化等方面發揮模范作用,廣泛聽取居民意見,讓居民成為社區治理的參與者、受益者。同時,可以結合社區文化、歷史背景,開展特色文化活動,增強社區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為社區治理注入人文內涵。二是要著力健全社區“互聯互建”相關制度,深化區域黨建互聯互動機制,社區物業黨建聯建等機制。依托每季度黨建聯席會議,積極統籌轄區內各單位資源優勢,圍繞群眾治理訴求,協同共商,建立需求、認領、落實清單,合力推動解決社區中的難點堵點問題。落實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協調共治機制,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多方聯動會商處置機制。通過強化監督機制,保證治理過程公開透明,接受居民監督,以此提升社區治理的公信力,確保社區治理始終充滿活力、富有效率。
(四)提升黨建治理能力,賦能基層黨員
提升黨建治理能力,賦能基層黨員,是確保黨在社區治理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關鍵所在,不僅關系到黨的方針政策能否在基層得到有效貫徹,也直接影響到社區治理的成效和居民的幸福感。首先,建立支部社區雙向溝通互動機制,落實持續性評估與反饋。推動各級黨組織有效銜接,上下貫通,及時聯系掌握社區需求,著力打破社區同在職黨員的壁壘,最大限度凝聚整合在職黨員力量,確保黨的決策部署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其次,建立健全黨員參與社區治理的激勵機制,鼓勵黨員在志愿服務、矛盾調解、政策宣傳等方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等形式,為黨員提供展示自我、服務群眾的舞臺,讓黨員在實踐中鍛煉成長,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加強黨建理論學習與教育培訓。通過定期組織基層黨員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政策法規以及先進社區治理經驗,進一步增強黨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
四、結論
社區治理是一項復雜且全面的工作,基層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扮演著領導核心的角色,承載著政治引領、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法治保障等多重職責。要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須不斷加強社區黨組織的自身建設,提升治理能力。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關鍵在于持續探索和實踐,不斷優化治理路徑,以黨建高質量引領社區治理現代化,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基金項目:2024—2025年度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山西行政學院)系統《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路徑探索》課題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曹海軍.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J].政治學研究,2018(01):95-98.
[2] 徐巖.“黨建+”引領城市社區精細化治理的實踐路徑[J].理論導刊,2024(12):29-33.
(作者單位:中共洪洞縣委黨校 山西洪洞 041600)
[作者簡介:周亞楠,法學碩士,中共洪洞縣委黨校助理講師。]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