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組織開展區域合作深化行動,是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呼包鄂烏地區作為內蒙古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在新形勢下實現動能轉換,更要率先一步、更高層次推進這項行動,構建起以自貿合作區為戰略導向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自貿區創設俄蒙等絲路國家自貿專屬區以及在俄蒙對等創設自貿合作區,設立內蒙古知名企業特色園區、國內知名企業特色園以及國家級園區分園,并爭取更加靈活、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試政策,吸引國內外企業入駐自貿合作區發展,拓展開放型經濟新空間,建成我國向北開放核心區。
關鍵詞:呼包鄂烏協同發展" " "開放合作" " "自貿區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要接續實施“六個工程”,組織開展“六個行動”。“六個行動”之一是組織開展區域合作深化行動,重點任務是進一步擴大對俄蒙開放,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東三省等地區的合作,深化京蒙全方位合作,促進自治區東中西部差異化協調發展。當前,我國經濟供求關系正在從“供需兩旺”向“供求趨于平衡”轉變,發展動力正在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轉型模式正在從“單打獨斗”向“鏈式轉型”轉變。新形勢下,只有比以往更加重視和狠抓區域合作,才會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合作伙伴、新質生產要素和更廣闊的市場。
呼包鄂烏地區作為自治區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在新形勢下實現動能轉換,更要率先一步、更高層次推進區域合作深化行動。不但要深入推進呼包鄂烏以及呼包鄂榆之間高水平開放,深化與國內區域合作;更要構建起以自貿合作區為戰略導向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拓展“呼包鄂烏+國內區域+‘一帶一路’”開放型經濟新空間,建設我國向北開放核心區,全方位融入國家“雙循環”發展大局。
一、創建以呼包鄂烏為核心區塊的內蒙古自貿合作區
在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和烏蘭察布4市分別劃出一塊區域,設立呼包鄂烏邊境—腹地聯動型自貿合作區,爭取國家賦予內陸開發開放自貿區功能及其優惠政策,吸引國外企業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入駐發展,建成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窗口、東中部企業向西部轉移開展合作的基地。
(一)構建自貿區范式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發揮呼包鄂烏四市經濟發展優勢、交通區位優勢以及二連浩特口岸優勢,先行先試國際通行規則標準、先行先試促進口岸與內陸聯動型開放體制機制、先行先試“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合作方式,著力提升開放型經濟產業支撐能力,著力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力,著力提升開放平臺輻射帶動能力,著力提升市場主體國際競爭能力,努力建設成為西部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高水平現代制造業和科技研發轉化基地、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基地、西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物流中心、黃河中游地區金融中心,逐步形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宜居的新區。
(二)率先探索中國北方內陸地區全要素配置新路
大力推進金融改革和創新,在產業投資基金、創業風險投資、金融業綜合經營、多種所有制金融企業、外匯管理政策、離岸金融業務等方面進行改革試驗。積極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在有利于土地節約利用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創新土地管理方式。爭取國家從戰略層面給予財稅政策傾斜和重大項目傾斜支持,集成對外開放和各項產業促進政策,引導資源要素向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聚集,實現以開發開放促發展。以此為動力,促進呼包鄂烏進一步改革開放,引領呼包鄂烏城市群發展,承擔起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領頭羊重任。
二、創設有利于推動國際國內雙循環的自貿區合作平臺
利用內蒙古是我國走向“一帶一路”國家重要通道和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平臺優勢,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蒙古、俄羅斯等國企業入駐發展,吸引有意走出國門的國內企業入駐發展,打造我國沿邊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一)創設俄蒙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貿專屬區
在呼包鄂烏4市自貿合作區范圍內,劃出一定規模的區域,作為呼包鄂烏四市自貿合作區的核心區,參照中國新加坡工業園區管理模式,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由中外聯合規劃、協同招商、共同開發,成為俄羅斯、蒙古等絲路沿線國家的自貿專屬區。同時,在呼包鄂烏4市自貿合作區設立相應國家的特色功能園區,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企業入駐園區發展,成為這些企業及商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二)在俄蒙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等創設自貿合作區
按照外交對等原則,由呼包鄂烏與國外有關地區聯合發起,在蒙古、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自貿合作區,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由中外聯合規劃、協同招商、共同開發,成為我國的自貿專屬區。同時,在這些國家的自貿合作區內設立針對我國企業的特色功能園區,吸引我國重點企業尤其是呼包鄂烏4市企業入園發展,成為這些企業和商品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的橋頭堡。
(三)吸引國內外企業入駐自貿合作區發展
充分發揮自貿合作區的政策優勢,為國內外企業開展合作搭建平臺,降低風險,提供便利。圍繞國內外合作攻關的重大項目,加大對國外和國內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力度,力促國外技術與國內資金在自貿合作區實現無縫對接和就地轉化。
三、加強呼包鄂烏地區與國內區域間交流合作
以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的設立,吸引我國沿海及內地優強企業向內蒙古轉移,加快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經濟與西部地區經濟向內大循環的形成進程,帶動內蒙古經濟加快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一)設立內蒙古知名企業特色園區
在自貿合作區設立內蒙古知名企業特色園區,吸引內蒙古知名企業入駐,成為這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國際合作的平臺和基地,為這些企業“走出去”做好人員培訓、金融支持、投資咨詢、貿易服務等方面的配套服務,幫助這些企業開展國際業務,盡快做大做強。
(二)設立國內知名企業特色園區
在自貿合作區設立國內知名企業和特色園區,吸引重點央企和國家知名企業入駐,成為這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國際合作的平臺和基地,為這些企業“走出去”做好人員培訓、金融支持、投資咨詢、貿易服務等方面的配套服務,幫助這些企業開展國際業務。
(三)設立國家級園區分園
在自貿合作區設立國家級專業園區的分園。特別是借助京蒙對口幫扶,爭取中關村科技創新園區在自貿合作區設立分園區;爭取上海張江科技創新園區在自貿合作區設立分園區,實現長江經濟帶與黃河經濟帶對接。按照“飛地經濟”和“一區多園”模式,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和政策,搭建這些園區相關企業在內蒙古發展的平臺,為這些企業走出國門服務。
四、賦予自貿合作區最優政策環境
優化、細化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創建方案,爭取國家早日批準設立,引進我國沿海地區自貿區發展管理經驗,爭取國家賦予改革開放最為優惠的政策,以此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呼包鄂烏城市群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爭取國家自貿區相關政策
將創建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作為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納入自治區發展戰略和“十五五”規劃,爭取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十五五”規劃,確定其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向西開放中的地位和作用,爭取國家相關部委及中央企業加強對口支持。加大對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建設資金投入和實行優惠政策的力度,爭取國家在投資項目方面加大對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的支持,由國家投資或需國家批準的有關重點項目優先在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布局。
(二)支持自貿合作區對外開放
率先在自貿合作區探索實施投資便利化政策措施,創新外資準入政策,改革外商投資管理模式。擴大服務業開放范圍,鼓勵外商在商貿、物流、會展、咨詢、信息等領域內投資,允許外資銀行逐步經營人民幣業務,允許外商依照有關規定投資保險、旅游業,興辦中外合資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咨詢和其他已承諾開放領域的企業。建立“大通關”模式,實現通關便利化,放寬出口退稅、進出口商品經營范圍、進出口商品配額、許可證管理、人員往來等方面限制,推動自貿區同毗鄰國家相互開放市場。
(三)支持建設地區金融中心
支持自貿合作區引進外資銀行和各類外資金融機構,探索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以及債券、股權融資支持工具試點,打造國家級知識產權金融創新試驗區、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物理集聚區和知識產權金融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加強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和交易平臺建設,大力提升區域金融市場配置境內外資源的功能,創新中外合資產業投資基金和股權基金等方面的管理體制,支持自貿合作區設立集票據交易、托管、查詢、清算為一體的全國性電子票據交易中心。在外匯制度上,賦予商戶直接收付外匯權利,放寬外幣可攜帶數量。
(四)實行稅收優惠政策
企業所得稅優惠。明確對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科教研發和高新技術等產業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在自貿合作區內注冊企業之間貨物交易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對外投資優惠。在自貿合作區內的企業或個人股東,因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資產重組行為而產生的資產評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過5年時間內分期交納所得稅(簡稱為“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政策”)。印花稅、附加稅、其他稅優惠。自貿合作區內企業享有征返退稅政策。個人所得稅優惠。對自貿合作區的企業以股份或出租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企業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獎勵,實行已經在中關村等地區試點的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分期納稅政策。進出口貨物稅收優惠。在自貿合作區內注冊的融資租賃企業或金融租賃公司在合作區內設立項目子公司,納入融資租賃出口退稅試點范圍;對自貿合作內注冊的國內租賃公司或租賃公司設立項目子公司,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從境外購買的空載在25噸以上的給航空公司使用的飛機,享受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政策;設立在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內的生產企業加工的貨物,根據企業申請,試行對內銷貨物,按照對應的關稅政策(簡稱為“內銷選擇性征稅政策”①);在現行的政策框架下,從境外進區的設備、原材料、基建物資和自用合理數量的辦公用品免征進口關稅;制成品及邊角料、殘次品、余料、廢料銷往境外免征出口關稅;企業出口加工產品不征收增值稅、消費稅。
(五)支持自貿合作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
爭取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建設,主要用于呼包鄂烏自貿合作區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對自貿合作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給予財稅支持。銀行根據商業信貸的自主原則,加大對自貿合作區基礎產業建設的信貸投入,重點支持主干線公路、電力等大中型項目建設。加快國債配套貸款項目的評估審貸,根據建設進度保證貸款及早到位。有步驟地引入股份制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對自貿合作區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減按7.5%征收企業所得稅。對新辦高新技術企業,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后,企業所得稅實行兩年免征、三年減半征收。對試驗區內資鼓勵類產業、外商投資鼓勵類產業及優勢產業的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自用先進技術設備,除國家規定不予免稅的商品外,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在自貿合作區進行以BOT方式利用外資的試點,開展以TOT方式利用外資的試點。允許外商投資項目開展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項目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外股票市場上市。支持屬于國家鼓勵和允許類產業的企業通過轉讓經營權、出讓股權、兼并重組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資。積極探索以中外合資產業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方式引入外資。鼓勵在華外商合資企業到自貿合作區再投資,其再投資項目外資比例超過25%的,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對自貿合作區優勢產業及出口創匯項目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爭取國家在國外商業貸款指標安排上給予支持。積極爭取多邊、雙邊贈款優先安排自貿合作區項目。
參考文獻:
[1]馬玉祥.西部開發促進法及其內容[J].民族法學評論,2009,(05).
[2]黃宇.關于上海自貿試驗區若干問題的思考[J].國際市場,2013,(12).
[3] 程風雨.國內自貿試驗區創新做法比較研究及有益啟示[J].港口經濟,2017,(01).
[4]吳海珍,王瑞永,白秀蓮,等.呼包鄂烏城市群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時空演變分析[J].財經理論研究,2024,(05):51-62.
(作者系內蒙古北宸智庫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