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研究鉬肥施用方式對寧夏旱區大豆生長和產量的影響,以大豆品種中黃318為供試材料,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設置4個處理,分別為CK(常規施肥,不施鉬肥)、T1(鉬肥拌種)、T2(始花期葉面噴施鉬肥)和T3(鉬肥拌種+始花期葉面噴施鉬肥),測定該作物根系特征、產量和產量構成以及地上部干物質量。結果表明,T1的主根長和側根數最高,分別為24.19"cm和11.03個;地上部干物質量最高,為2 160.0"kg/hm2;以T1產量最高,為1 226.70"kg/hm2,較CK、T2和T3分別高33%、11%和22%。對產量和生長指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以鉬肥拌種處理(T1)大豆的生長性狀及產量最好。綜合來看,在寧夏旱區及相關地區可推廣鉬肥拌種處理,以促進大豆生長,提高產量。
關鍵詞" 鉬肥;施肥方式;大豆;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06-0014-03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6.004
Effects of application methods of molybdenum fertilizer on growth and yield of soybean in arid area of Ningxia
YANG Hong""" ZHOU Yang""" YANG Yongsen
(Tongxin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Wuzhong 751300,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olybdenu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thod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soybeans in arid areas of Ningxia, the soybean variety Zhonghuang 318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a single factor random block design was adopted, and 4 treatments were set up, namely CK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without molybdenum fertilizer), T1 (molybdenum fertilizer mixed with seeds), T2 (molybdenum fertilizer foliar spraying at the beginning of flowering period), and T3 (molybdenum fertilizer mixed with seeds+molybdenum fertilizer foliar spraying at the beginning of flowering period), the root system characteristics, yield and yield composition, as well as aboveground dry matter mass of soybean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root length and lateral root number of T1 were the highest, at 24.19 cm and 11.03,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aboveground dry matter mass was 2 160.0 kg/hm2; the yield of T1 was the highest yield was 1 226.70 kg/hm2, which was 33%, 11%, and 22% higher than CK, T2, and T3, respectively. Analysis of yield and growth indicator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traits and yield of soybean treated with molybdenum fertilizer (T1) were the best. Overall, molybdenum fertilizer seed mixing treatment can be promoted in arid areas and related regions of Ningxia to promote soybean growth and increase yield.
Keywords" molybdenum fertilizer; fertilization method; soybean; yield
大豆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對保障糧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其種植、生產和食品應用,可確保大豆產品供應[1-2]。大豆營養價值較高,蛋白質含量豐富,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來源之一。其在食品加工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制作豆腐、豆漿、榨油和釀造醬油等;此外,其對農業及相關產業發展具有一定影響,有助于提高土壤質量和減少作物對化肥的依賴,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大豆不僅是重要的食品原料,還是推動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因素之一。該植物具有較強的氮固定能力,能與根部的固氮細菌共生,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氮化合物,從而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3]。這種氮固定過程能夠改善土壤氮素供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環境壓力。大豆根系具有較強的活力,其穿透土壤,形成密集的根網,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通氣性,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同時,其作為藍色作物,能較好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從而減少水分蒸發和養分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在大豆種植區域,許多昆蟲、小型動物和微生物棲息于大豆的根際和土壤中,形成了復雜的生態系統,對土壤的有機物分解、養分循環和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有助于維護土壤健康和生態系統穩定。
鉬肥是植物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參與了植物體內光合作用過程中固氮酶的合成。固氮酶能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氨,進而合成蛋白質,促進植物生長發育。適量施用鉬肥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增加作物產量;增強植物體內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植物對干旱、高溫和低溫等逆境的抗性;同時,鉬肥還能增強植物對磷、鉀等礦質元素的吸收,提高其抗病能力,改善農產品品質[4]。鉬能促進植物體內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合成,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實際生產中,鉬肥施用不當可能引起土壤鉬累積,對作物產生毒害作用[5]。本試驗研究鉬肥不同施用方式對大豆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為探索當地大豆適宜的鉬肥施用方式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丁塘鎮良種繁育場。該區域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夏秋短,冬春長,風大沙多,氣候干燥,冬季寒冷少雪。試驗田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且灌水方便。土壤類型為新積土,前茬作物為玉米。0~20"cm耕層土壤pH 8.16、全鹽0.33"g/kg、有機質9.4"g/kg、全氮0.66"g/kg、全磷1.14"g/kg、有效磷11"mg/kg、速效鉀193"mg/kg。試驗地在試驗前未施用化學肥料、有機肥。
1.2 試驗設計
試驗為單因素隨機區組排列,設4個處理3次重復,具體見表1。大豆種植行距30"cm,穴距15"cm,每穴2粒,種植密度約150 000株/hm2;品種為中黃318。
1.3 試驗管理
各處理于2023年4月25日人工播種,6月9日利用追肥器人工追肥;于5月19日和29日分別進行人工除草;于7月5和16日分別進行化控防治(5%烯效唑)。
各小區土壤、地形等條件保持一致,鉬肥采用鉬酸銨。各小區除施肥措施不同外,其他灌水、除草、病蟲防治和化控等田間管理措施均一致,且符合當地生產習慣,并確保在同一天內完成。基施尿素75"kg/hm2、磷酸二銨150"kg/hm2和復合肥75"kg/hm2。全生育期灌水4次,分別在4月5日灌春水、6月3日灌頭水、7月11日灌二水以及8月13日灌三水。試驗于9月13日取樣,9月15日收獲。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于7月17日每小區采用五點法取樣5株,洗凈后測量大豆主根長、側根數;成熟期每處理取3株地上部秸稈,放置烘箱85"℃烘干至恒重,取出測定地上部干物質量;收獲時測定大豆產量、株高、主莖節數、單株莢數、單株粒數、單株粒重和百粒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大豆根系特征的影響
由表2可知,鉬肥對大豆根系特征有一定影響。各處理主根長從長到短依次為T1gt;T3gt;T2gt;CK,以T1最長,為24.19"cm,比CK長1.63"cm。各處理側根數由多到少依次為T1gt;T2gt;T3gt;CK,以T1處理最多,為11.03個,較CK、T2和T3分別多1.83、0.30和1.56個。綜合來看,各施用鉬肥處理的大豆主根長和側根數均高于CK,以T1的主根長和側根數最高。
2.2 對大豆地上部干物質量的影響
地上部干物質量是衡量大豆生理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各處理地上部干物質量均高于CK,干物質量由大到小依次為T1gt;T3gt;T2gt;CK,其中T1的地上部干物質量最高,為2 160.0"kg/hm2,較CK、T2和T3分別高547.5、280.5和54.0"kg/hm2(表3)。綜合來看,各處理地上部干物質量因鉬肥不同施用方式有所不同,以T1的地上部干物質量較高。
2.3 對大豆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4可知,各處理株高均高于CK,以T1最高,為104.44"cm,較CK高8.66"cm;各處理主莖節數由多到少依次為T3gt;T2gt;T1gt;CK,處理間差異較小,以T3最多,為11.00個,較CK多1.45個;各處理單株莢數均高于CK,以T1最多,為40.67個,較CK、T2和T3分別高11.23、6.00和1.34個;各處理單株粒數由多到少依次為T1gt;T3gt;T2gt;CK,其中T1最多,為92.89個,較CK多24.23個;各處理單株粒重均高于CK,其中T1最高,為17.11"g;各處理百粒重由重到輕依次為T1gt;T3gt;T2gt;CK,以T1最高,為27.55"g,較CK、T2和T3分別高3.42、2.43和2.15"g。各處理產量均高于CK,由大到小依次為T1gt;T2gt;T3gt;CK,其中T1產量最高,為1 226.70"kg/hm2,CK處理產量最低,為924.15"kg/hm2,T1較CK、T2和T3分別高33%、11%和22%。綜合來看,鉬肥不同施用方式對大豆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均有一定影響,以T1的百粒重等產量構成因素較好,產量較高。
3 結論與討論
朱旺沖等[6]研究表明,鉬肥拌種及葉面噴施鉬肥能顯著增加盛花期大豆的主根長、側根數,增幅分別在9.95%~12.85%、17.12%~20.56%。段素梅[7]研究發現,鉬肥拌種促進了大豆根系生長,平均主根長較對照增加了3.29~5.70"cm。本試驗結果與此基本一致,施用鉬肥增加了大豆主根長和側根數,以T1的主根長和側根數較高。唐利忠等[8]研究表明,鉬肥拌種能提高大豆干物質量的增加。朱旺沖等[6]研究發現,鉬肥拌種能顯著提升大豆地上部干物質積累量,增幅在9.09%~36.36%。本試驗結果表明,鉬肥拌種(T1)處理較CK的地上部干物質量高34%,說明鉬肥拌種有利于大豆地上部生長。雋壯[9]、張立強等[10]研究發現,與不施鉬肥相比,施用鉬肥能夠有效提高大豆產量。本試驗結果與此基本一致,鉬肥不同施用方式均提高了大豆產量,以拌種處理大豆的產量最高。通過對大豆根系特征、地上部干物質量和產量進行綜合分析,得出鉬肥拌種處理能促進大豆生長和提高產量,可在研究區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莉,劉廣華,劉會杰.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要點[J]. 河南農業,2022(11):35-36.
[2] 尚文艷,許東紅. 大豆生育期間噴施大劑量磷酸二氫鉀對籽粒產量的影響[J]. 河北農業,2015(8):27-31.
[3] 王計磊. 種植大豆對黃土區土壤抗侵蝕能力的影響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
[4] 楊文杰,詹俊義,袁溢,等. 氨基酸絡合鉬肥對大豆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2):98-101.
[5] 陳丹,張杰. 硼鉬肥對鄂豇豆8號生長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4):107-109.
[6] 朱旺沖,李成業,吳曉峰,等. 鉬肥施用方式對春大豆“五月黃”農藝性狀及產量形成的影響[J]. 湖南農業科學,2019(8):46-49.
[7] 段素梅. 鉬肥對大豆生長、產量及籽粒品質的影響[D]. 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06.
[8] 唐利忠,朱旺沖,謝宜芝,等. 春大豆施鉬條件下最適氮磷肥施用量研究[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21(5):163-168.
[9] 雋壯. 鉬肥用量對大豆產量的影響[J]. 農民致富之友,2019(13):156.
[10] 張立強,張景勇,孫宇,等. 施用鉬肥對大豆生長性狀、產量和品質影響的Meta分析[J]. 大豆科學,2022,41(3):288-299.
(責任編輯:李媛)
作者簡介 楊宏(1998—),男,寧夏吳忠人,碩士,助理農藝師,從事作物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2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