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篩選適合廣東江門地區生產的優質高產水稻品種,對美香占2號(CK)、眾香5號、江農香占1號、華航82號、粵芽絲苗、華航玉占和粵禾絲苗7個水稻品種開展了品種篩選試驗,分析了其在研究區的農藝性狀和產量等表現。結果表明,各參試品種平均生育期在124~127"d;各品種紋枯病輕度發生,眾香5號、江農香占1號和華航玉占偏輕度發生白葉枯病,其余病害均未發生;成穗率以粵禾絲苗較強。產量方面,各品種平均產量在5 382.5~6 750.0"kg/hm2,以粵芽絲苗產量最高,較CK增產25.4%。綜合來看,粵芽絲苗、華航玉占、粵禾絲苗、華航82號和江農香占1號的生育期、產量和抗性等方面的表現均較理想,適宜在江門及相關地區推廣種植。
關鍵詞" 水稻;品種篩選;成穗率;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06-0017-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6.005
Screening test for introduction of 7 rice varieties in Jiangmen area
LYU Xiaoyan""" LAO Yingying""" LI Huizhu""" CAI Zhixin""" FU Rongfu
(Jiangme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angmen 529060, China)
Abstract" To screen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ric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roduction in Jiangmen, Guangdong, a variety screen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7 rice varieties, namely Meixiangzhan No.2 (CK), Zhongxiang No.5, Jiangnongxiangzhan No.1, Huahang No.82, Yueyasimiao, Huahangyuzhan, and Yuehesimiao, to analyze their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performance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growth period of each tested variety was between 124 and 127 days; mild occurrence of sheath blight in various varieties, including Zhongxiang No.5, Jiangnongxiangzhan No.1, and Huahangyuzhan with mild occurrence of white leaf blight, while other diseases did not occur; the rate of panicle formation was stronger in the Yuehesimiao. In terms of yield, the average yield of various varieties ranges from 5 382.5 to 6 750.0 kg/hm2, with the highest yield of Yueyasimiao, which increased by 25.4% compared to CK. Overall, the growth period, yield, and resistance of Yueyasimiao, Huahangyuzhan, Yuehesimiao, Huahang No.82, and Jiangnongxiangzhan No.1 were all relatively ideal and suitable for promotion and planting in Jiangmen and related areas.
Keywords" rice; variety screening; ear formation rate; yield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省稻谷(含早、晚稻)種植面積2 741.42萬hm2,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81.97%,產量1 096.89萬t,占糧食作物總產量的85.34%[1]。江門作為優質大米生產基地之一,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的要求較高[2]。因此,引進更多新型優質水稻品種,豐富種質資源,篩選出適合在江門地區種植的水稻新品種對促進該地區優質稻米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傅榮富等[3]篩選了茉香占等優良水稻絲苗米品種,適合該地區推廣種植。王豐等[4]研究指出,江門市選育的新會小農占、五星絲苗和象牙香占等優質品種推廣種植面積較大。實際生產中,部分地區存在新品種推廣種植面積較小、種植品種較單一等問題。本試驗從農藝性狀、抗性和產量等方面對7個水稻品種進行引種篩選,旨在為江門地區引入優質水稻品種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于2024年2—7月在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禮樂街(A)、新會區會城街(B)和鶴山市雅瑤鎮(C)進行。研究區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溫暖多雨。區域內日照充足,平均日照時數1 700"h以上,年平均氣溫在22.2~22.9"℃,年均降水量2 055"mm,無霜期360"d以上,適合水稻種植[5]。試驗田地力中上,土地平整,肥力均勻,前作為蔬菜,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1.2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共7個,包括眾香5號(粵審稻20230067)、江農香占1號(粵審稻20220078)、美香占2號(粵審稻2006009)、華航82號(粵審稻20230008)、粵芽絲苗(粵審稻20210048)、華航玉占(粵審稻20210042)和粵禾絲苗(粵審稻2014026),對照品種為美香占2號。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7個處理,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采用大區設計,不設重復,大區面積400.6"m2。每個處理在3個地點種植,栽培管理按照當地的生產管理水平進行,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
1.4 調查指標與方法
按照《廣東省農作物品種試驗辦法》[6]規定的內容和標準,觀察記載各參試品種生育期、農藝性狀、抗性及倒伏情況。成熟后每個大區取樣10株進行室內考種,考察穗長、穗總粒數、穗實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等性狀[7]。成熟后各大區采收計算產量,并對產量結果進行分析。
1.5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7和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主要農藝性狀
2.1.1 生育期及株高 由表1可知,各參試品種平均生育期在124~127"d,其中華航玉占平均生育期最短,為124"d,比美香占2號(CK)短1"d;江農香占1號平均生育期最長,為127"d,比CK長2"d;粵芽絲苗、華航82號和粵禾絲苗的平均生育期與CK相同,均為125"d,眾香5號平均生育期126"d,比CK長1"d。各品種株高相對適中,各參試品種平均株高在112.4~123.0"cm,其中,華航82號平均株高最高,為123.0"cm;粵芽絲苗、粵禾絲苗平均株高較矮,分別為112.9和112.4"cm。綜合來看,各品種平均生育期及株高相差不大。
2.1.2 抗性 試驗期間,實施正常藥劑防治及田間管理。6月上中旬出現大風、暴雨天氣,雨水較多,易導致水稻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各品種間發生程度不一致。如表1所示,各品種紋枯病輕度發生,眾香5號、江農香占1號和華航玉占白葉枯病偏輕度發生。抗倒性方面,受臺風影響,品種眾香5號、江農香占1號在部分試驗點發生倒伏,其余品種均未發生倒伏。
2.1.3 分蘗率及成穗率 由表1可知,各試點的參試品種平均基本苗數在90.5萬~103.5萬株/hm2;平均最高苗數在409.0萬~522.5萬株/hm2;平均有效穗數在257.7萬~295.4萬穗/hm2;平均成穗率在52.4%~63.7%;平均分蘗率在319.5%~447.3%。綜合來看,CK平均分蘗率較高,為427.1%,平均成穗率較高,為56.1%,說明該品種分蘗能力及成穗能力均較強?;浐探z苗的平均分蘗率最低,為319.5%,但平均成穗率最高,為63.7%,說明該品種成穗能力較強。
2.2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
2.2.1 穗粒結構 由表2可知,各參試品種穗粒結構差異較大。各品種平均穗長在22.3~25.2"cm,以眾香5號穗長最短,為22.3"cm,江農香占1號穗長最長,為25.2"cm;平均每穗總粒數在135.6~194.2粒,以華航82號最多,為194.2粒,CK最少,為135.6粒;平均每穗實粒數在80.8~161.0粒,以華航82號最多,為161.0粒;除江農香占1號外,所有品種的平均結實率均在80%以上;平均千粒重在20.2~22.4"g。綜合來看,CK穗長中等,著粒較稀疏,谷粒細長,平均穗總粒數和平均千粒重均最??;華航82號穗長中等,谷粒短圓,平均穗總粒數和平均穗實粒數最大,說明該品種著粒密度較大。
2.2.2 產量 由表3可知,區組間的F值為23.730,而品種間的F值為8.083,遠大于臨界值,表明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的產量差異顯著。其中,粵禾絲苗、華航玉占和粵芽絲苗穩產性較其他品種高,有2個試驗點產量均超過6 000"kg/hm2,另一個試驗點產量也位居前列。
經測算,粵芽絲苗的平均產量最高,為6 750.0"kg/hm2,較CK增產1 367.5"kg/hm2,增幅25.4%。粵禾絲苗和華航玉占的平均產量分別為6 363.5和6 329.2 kg/hm2,較CK分別增產981.0和946.7"kg/hm2,增幅分別為18.2%和17.6%。華航82號和眾香5號的平均產量分別為6 276.5和6 039.0"kg/hm2,增幅分別為16.6%和12.2%。江農香占1號的平均產量5 703.0"kg/hm2,增幅6.0%。綜合來看,不同品種的水稻產量表現存在明顯差異,其中粵芽絲苗表現最佳,其次是華航玉占和粵禾絲苗。
3 結論與討論
粵禾絲苗在廣東汕頭機插秧示范栽培中,具有耐肥抗倒性好、生育期適中、穗長粒多且高產穩產等特性[8]。美香占2號在粵北地區作低樁機收再生稻時,表現出再生能力強、適應性廣等特點[9]。本試驗中,在研究區當年氣候條件下,各參試品種產量均高于CK,其中,江農香占1號比對照品種增產6.0%;華航玉占、粵禾絲苗、華航82號和眾香5號增幅較大,增幅在12.2%~18.2%;粵芽絲苗平均產量最高,增幅達25.4%。農藝性狀方面,粵芽絲苗、華航玉占、粵禾絲苗、華航82號和江農香占1號綜合表現優良,全生育期適中、抗性較好且結實率較高。其中,粵禾絲苗和粵芽絲苗不屬于香型絲苗米品種,但產量高、抗性強、穩產性和適應性好,可在江門地區逐步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 廣東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廣東統計年鑒2023年[EB/OL].(2024-10-08)[2025-03-30].http://stats.gd.gov.cn/gdtjnj/index.html.
[2] 呂樹偉,江立群,唐璇,等. 廣東省水稻種質資源系統收集與鑒定評價[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22,23(2):412-421.
[3] 傅榮富,李惠珠,蔡志鑫,等. 江門地區水稻絲苗米品種篩選試驗[J]. 現代農業科技,2023(17):31-34.
[4] 王豐,柳武革,劉迪林,等. 廣東優質稻發展及稻米品牌建設與展望[J]. 中國稻米,2021,27(4):107-116.
[5] 唐國權,元可玥,梁湘如,等. 優質香型常規稻品種莉香占在我市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幾點建議[J]. 農家參謀,2020(16):279.
[6] 王茂輝,周繼勇,聶金泉,等. 多年生稻在肇慶市的引種試驗初報[J]. 中國農技推廣,2023,39(12):30-32.
[7] 蔡蘭. 10個水稻新品種的比較與綜合評價[J]. 現代農業科技,2023(20):8-10,13.
[8] 謝欣鋒,張建林,王新,等. 水稻新品種“粵禾絲苗” 在汕頭市的示范表現及栽培技術[J]. 南方農業,2024,18(14):57-59.
[9] 胡香玉,黃振標,鐘旭華,等. 美香占2號在粵北作低樁機收再生稻的表現及關鍵栽培技術[J]. 中國稻米,2023,29(6):107-109.
(責任編輯:李" 媛)
基金項目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CARS-01)。
作者簡介 呂小燕(1996—),女,江西豐城人,助理農藝師,從事水稻遺傳育種工作。
收稿日期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