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紫花地丁作為一種觀賞價值高且適應性強的草本植物,在園林中具有廣闊的應用潛力。本文闡述了該植物的繁殖技術與栽培管理方法,并探討了其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該物種可通過種子播種和分株兩種方式進行繁殖,其中種子繁殖可采用溫室育苗和露地撒播方式;因其再生能力較強,也可通過分株形式進行繁殖。在栽培管理過程中,選擇微酸性、透氣性和排水性良好的土壤,移栽時需確保根部帶有適量土壤,同時實施適宜的水肥管理,并重視病蟲害的防治。紫花地丁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較廣,常作為地被植物、點綴植物和配置植物。具體而言,由于其耐踐踏、耐水澇和恢復再生能力較強,是一種優良的地被植物;花期早且集中,植株形態低矮,適用于花壇和花境布置;耐瘠薄、耐旱的特性,使其成為巖石園造景的理想植物選擇。本文為紫花地丁的栽培及園林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紫花地丁;繁育技術;栽培管理;園林應用
中圖分類號" S682.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06-0068-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6.017
Breeding technology of Viola philippic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arden
ZHANG Xiuli""" JIA Daxin""" XU Bo
(Liaoni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ngkou 115009, China)
Abstract" As a herbaceous plant with high ornamental value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Viola philippica has broad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gardens. The propagation techniques an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methods of Viola philippica were elaborate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arden landscapes was explored. The species can be propagated through seed sowing and division, with seed propagation feasible via greenhouse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open-field broadcasting; due to its strong regenerative capacity, it can also be propagated through division. During cultivation management, it is essential to select soil that is slightly acidic, well-ventilated, and has good drainage. When transplanting,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at the roots are accompanied by an adequate amount of soil, while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Viola philippica has a wide application in garden landscapes, often used as a ground cover plant, ornamental plant, and allocation plants. Specifically, due to its tolerance to trampling, waterlogging, and strong recovery and regenerative abilities, it is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a ground cover plant. With an early and concentrated flowering period and a low plant stature, it is suitable for flower bed and flower border arrangements. Its tolerance to poor soil and drought makes it an ideal plant choice for rock garden landscaping.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garden application of Viola philippica.
Keywords" Viola philippica; breeding techniques;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garden application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v.)為堇菜科(Violaceae)堇菜屬(Viola)多年生草本植物[1-2]。該物種常分布于路邊、林緣、灌木叢、荒地和田埂等潮濕之地,亦常見于水溝邊緣[3]。其植株形態矮小,株高在4~14"cm,花淡紫色,花喉部顏色較淡并帶有紫色條紋[4],花瓣5枚,花期集中在3—5月。紫花地丁喜溫暖濕潤氣候條件,具有耐陰、耐寒和耐旱等特性,對土壤類型適應性較廣。此外,該物種還表現出較強的耐踐踏性、耐水澇和恢復再生能力[5]。因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可種植在田野、荒地、山坡草叢、林緣或灌叢中,作為觀賞性優良且具開發潛力的觀花地被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場景逐漸增多。
目前,有關紫花地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為中醫藥的藥用開發和評價,例如化學成分鑒定以及消炎抑菌、清熱解毒藥物的開發與利用等,而其作為園林地被植物的應用研究尚待進一步深入[6]。孫慧芳[7]研究發現,在二態繁育系統下,紫花地丁花形態變化會影響結實及種子質量;劉玉艷等[8]研究了鹽脅迫對紫花地丁植株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近年來,相關園林工作者進行了野生紫花地丁優良品種的引種與馴化,目的是篩選出優良品種,應用于醫藥和園林景觀等領域。本文探討了紫花地丁的繁殖技術與栽培管理方法,同時分析了其在地被植被應用、花壇景觀布置以及巖石園生態造景中的獨特價值與應用策略,旨在為園林從業者提供栽培與園林景觀應用等的參考,促進其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廣泛應用與創新。
1 紫花地丁的繁育技術
1.1 紫花地丁的繁殖技術
紫花地丁具有較強的自繁能力,其花型可分為開放花和閉鎖花2種。開放花具備5枚花瓣、1枚雄蕊和5片萼片;而閉鎖花無花瓣,雄蕊數目由5枚減少為2枚,僅存1枚雌蕊。馬睿等[9]研究表明,閉鎖花在包裹狀態下完成自花授粉,授粉后結成種子(圖1)。種子成熟后,借助風力散布。灑落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自然萌發,進而形成新的植株。
1.1.1 播種繁殖""" (1)溫室育苗。溫室育苗一年四季均可進行。播種基質通常采用草炭土與珍珠巖按3∶1體積比配制,混合充分澆水,以確保基質含水量在80%左右。在基質配制過程中,可噴灑殺菌劑和殺蟲劑,以有效預防潛在的病蟲害。在穴盤的選擇上,通常選用105穴或128穴規格的穴盤。將配制好的基質裝入穴盤,輕輕壓實,并澆透水,待水滲出后進行播種,每穴1粒種子,并用蛭石或細土覆蓋,覆蓋厚度以種子完全被遮蓋為宜。播種完成后,將穴盤平放于育苗床上,并覆蓋塑料薄膜保濕,以促進種子的萌發(圖2)。出苗過程中注意穴盤補水。
(2)露地撒播。趙金鵬等[10]研究指出,紫花地丁露地春播時間在3月上中旬,秋播時間在8月上旬。播種前需先整地,深翻土壤,耙平后充分灌水。待水分滲透后,將種子與細沙拌和均勻,撒播于土表,并用細土覆蓋,覆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播種后通常7 d即可出苗。
1.1.2 分株繁殖 紫花地丁的分株繁殖可在其生長季節進行,但在夏季分株時需注意遮陰。分株前需進行栽植地整理,清除雜草,深翻土壤并施足底肥,耙平后待移栽。分株時,將紫花地丁小心挖出,盡量減少對根系的損傷。將植株自然分開(圖3),若不易分開,可以使用剪刀等工具進行分割,但需確保植株根系的完整性,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分株后的植株應按照既定的株行距進行栽植,栽植后澆足水。此后,進入后期管理。
1.2 紫花地丁的栽培管理
1.2.1 基質選擇 紫花地丁對土壤類型的適應范圍較廣,在微酸性且透氣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良好。移栽基質可按照園田土、腐葉土和河砂按2∶2∶1的體積比進行配制。
1.2.2 移栽 移栽時需確保根部帶有適量土壤,有助于緩苗,從而提高植株移栽成活率。移植后實施遮陰管理,直至植株完全適應新環境,進入常規管理階段。
1.2.3 水肥管理 紫花地丁喜濕潤的環境,澆水應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確保每次澆水均能充分濕潤。許小靜[11]研究提出,為增強紫花地丁的觀賞效果,在其旺盛生長期,建議7 ~ 10"d追施一次有機肥。在肥水管理過程中,需注意適量施肥和澆水,避免給植株生長帶來不利影響。
1.2.4 病蟲害防治 紫花地丁常見的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發病初期葉片出現褐色或黑色斑點,若防治不及時,病斑迅速擴大,使葉片枯黃脫落。楊春美[12]研究提出,在葉斑病發病初期可使用百菌清 8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常見的蟲害主要有紅蜘蛛,一般施用石硫合劑進行防治。在日常養護過程中,注意觀察植株狀況,及時發現并處理出現的病害蟲。
2 紫花地丁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
2.1 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優劣勢
紫花地丁花色淡雅,花朵小巧別致,成片種植時能形成壯觀的花海景觀(圖4),具有較高的景觀觀賞價值。此外,該植物展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具有耐陰、耐濕、抗旱和抗寒特性,能在多種土壤類型中生長,即使在較為嚴酷的環境中也能維持生長。在養護管理方面,其自繁能力較強,養護管理簡便,無需頻繁修剪,對水肥的需求不高,從而降低了園林養護的難度和成本,減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11]。生態功能方面,紫花地丁常作為草坪草,具有較強的覆蓋能力,以及改善土壤結構和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紫花地丁的栽培及應用尚存在一些不足。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該植物野生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減少,其野生資源的保護面臨一定的挑戰。此外,紫花地丁品種多樣性單一,一定程度限制了其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潛力。在紫花地丁的規模化栽培和園林應用實踐中,存在栽培技術標準化不高、養護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栽培管理技術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2.2 紫花地丁在園林中的應用形式
2.2.1 作為地被植物 王曼[13]研究指出,紫花地丁耐踐踏性、耐水澇和恢復再生能力較強,常作為草坪草使用,其能快速形成密集的植被層,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是優良的地被植物(圖5)。可應用于公園、庭院、廣場和道路綠地等開闊空間,既能增加綠地的美觀度,又能降低養護成本。
公園內林緣、路緣等區域,通常屬于蔭蔽地帶或貧瘠地塊,多數花卉生長不良,影響觀賞效果。紫花地丁作為良好的耐陰地被景觀植物,能夠與周邊的喬木、灌木形成自然過渡,營造出優美的林下地被景觀(圖6)。
2.2.2 作為花壇和花境的點綴植物 阿孜古麗·胡加買提等[14]研究提出,紫花地丁花期早而集中,植株低矮,株叢緊湊,便于更換和移栽布置,適用于早春花壇構圖布置。在花壇中,通常成片種植,與一串紅、牡丹和萬壽菊等搭配,形成斑斕的色塊,營造出熱烈、歡快的氛圍。在花境中,紫花地丁可作為前景植物,與中景和背景植物如月季、紅王子錦帶和黃刺玫等相互映襯,展現出豐富的層次和色彩變化。
2.2.3 作為巖石園造景的配置植物 該物種具有耐瘠薄、耐旱的特性,使其成為巖石園造景的理想植物選擇[13]。其與仙人掌科植物及山石搭配,可以營造出沙漠地帶、自然山地的景觀效果。
3 結語
本文闡述了紫花地丁的繁殖技術與栽培管理方法,并探討了其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該物種可通過種子和分株方式進行繁殖。栽培管理過程中,選擇微酸性且透氣和排水良好的土壤,移栽時需根部帶土移栽,實施恰當的水肥管理,同時注意病蟲害防治。紫花地丁作為一種具有生態適應性和觀賞價值的植物,在花壇、花境、地被植物和巖石園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其生態習性和觀賞特點,與其他植物進行合理搭配。同時,加強野生資源保護和品種選育工作,提升栽培管理技術水平。通過進一步的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創新,紫花地丁有望在城市綠化、生態修復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結合現代園林設計理念,紫花地丁將與其他植物材料實現更加巧妙的組合搭配,從而充分發揮其在園林景觀營造中的潛力,營造更加優美、舒適的園林環境。
參考文獻
[1] 梁英輝,穆丹,伊冰潔. 吉林市野生園林地被植物資源引種栽培試驗[J]. 河北林業科技,2007(1):16-18.
[2] 蘇秋霞,李青豐. 紫花地丁種子萌發檢驗標準化[J]. 種子,2014,33(10):113-116.
[3] 張邦升. 涼血消腫的紫花地丁[J]. 家庭醫學,2023(15):52-53.
[4] 張甡嘉. 遮陰對3種地被植物幼苗生長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D]. 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5.
[5] 王曼. 優良園林地被植物:紫花地丁[J]. 河北林業,2024(3):34-35.
[6] 嚴曉蘆,郭巧生,史紅專,等. 光照強度對紫花地丁生長、生理及化學成分的影響[J]. 中國中藥雜志,2019,44(6):1119-1125.
[7] 孫慧芳. 紫花地丁花形態變化對結實及種子質量的影響[D]. 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20.
[8] 劉玉艷,于鳳鳴,曹慧穎,等. 鹽脅迫對紫花地丁植株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26(3):36-40.
[9] 馬睿,何安琪兒,周家欣,等. 紫花地丁近交衰退的遺傳效應和花型效應研究[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59(4):644-652.
[10] 趙金鵬,張亞菲,張玲.野生紫花地丁的人工栽培技術研究及在高校校園利用價值評價[J].南方農業,2019,13(20):45-47.
[11] 許小靜. 紫花地丁的栽培技術與推廣應用[J].北京農業,2015(20):95-96.
[12] 楊春美.紫花地丁高效繁殖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2):57-58.
[13] 王曼. 優良園林地被植物:紫花地丁[J].河北林業,2024(3):34-35.
[14] 阿孜古麗·胡加買提,關雪蓮. 野生紫花地丁人工繁殖技術及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7,33(2):33-34.
(責任編輯:何" 艷)
基金項目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LnzkB202303)。
作者簡介 張秀麗(1973—),女,吉林松原人,碩士,教授,高級工程師,從事園林植物生產與應用研究。
通信作者 徐舶(1990—),女,遼寧沈陽人,博士,講師,從事園林植物生產與應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