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大:創新開展省級民生實事項目評議
1月18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報告中的“2025年省十件民生實事”被正式敲定。“2025年省十件民生實事”創新遴選工作機制,由原先省政府征集、遴選項目然后提請省人大會議審議改為由省人大常委會全過程參與,從民生實事項目征集、遴選,再到決議、監督、評價,全流程各環節地納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運行的軌道。
從“15”到“12”。2024年9月,省政府啟動民生實事征集遴選工作,省人大常委會在原有征求部分省黨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及社會公眾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省人大代表意見征集范圍,并充分利用代表聯絡站等靜態基層單元積極聽取百姓心聲。
當2025年民生實事候選項目“大盤子”形成后,省人大常委會在全面梳理比對2024年以來代表關于民生問題的建議的基礎上,結合履職工作對候選項目提出了修改意見建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將遴選出的15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差額確定為12項。
從“12”到“10”。2024年11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創新開展了省級民生實事評議工作。常委會組成人員分成4組,首次對2025年民生實事候選項目進行測評,36人次發言,現場討論熱烈。討論結束后,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民生實事候選項目進行差額投票,從12項候選項目中圈選出10項,其中養老、特殊人群保障、就業等社會關切項目得票較高。
省政府充分吸納了省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和測評結果,形成省十件民生實事并列入省政府工作報告。
做好民生實事評議工作“后半篇文章”。從2019年起,廣東的市縣鄉三級逐步全覆蓋實施了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在此基礎上,2024年省級層面首次開展民生實事評議工作,形成省市縣鄉四級聯動的良好格局,使這一工作閉環更加完整、更加牢固。
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省人大常委會將加強對項目實施的跟蹤監督,在今年11月聽取審議省十件民生實事實施情況報告、開展滿意度測評,監督推動民生實事辦實辦好。
(摘自“廣東人大網”2025年2月18日相關報道)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
首次聽取和審議全省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實施報告
“全省十大重點民生實事24個項目已有8個提前完成,16個達到或超過序時進度,預計年底能圓滿完成今年目標任務。”2024年11月26日,在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李永軍受省人民政府委托作報告。這是省人大常委會首次聽取和審議省人民政府關于全省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的報告,目的是以人大監督之力,助力民生實事落地見效。
省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專項監督工作方案,明確按照“對口監督”原則,省人大社會委、監察司法委、財經委、教科文衛委、農委、環資委等6個專委會,分別組成專題調研小組,深入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衛健委等14個省直牽頭單位以及長沙、衡陽、株洲、邵陽、岳陽、永州、懷化等7個市,對十大重點民生實事的24個項目開展全覆蓋監督調研。省人大社會委綜合各組調研情況,形成調研報告,供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參考。
審議時,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對民生實事項目的“建管用”和長效機制表達了疑問和擔憂。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選項要更加精準、投入要更加多元、推進要更加務實、管理要更加長效、考評要更加精細等6個方面的建議。
(摘自湖南省《人民之友》雜志2024年第12期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