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洪,1949年12月-1952年10月,擔任青島日報社副社長兼第一總編輯;1952年10月-1954年11月,擔任青島日報社社長。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后不久,青島市委決定創辦《青島日報》。當時,沙洪正在徐州從事《新徐日報》緊張的出版工作。1949年夏天,沙洪突然接到了調令,內容就是讓他到青島參與創辦《青島日報》。
沙老回憶:“我當時的感受就是,青島真是中國的大城市,因為戰爭年代一直是跟隨軍隊在山溝里轉,所以對大城市有一種新鮮感。調來這座城市工作的第一天,我就為能夠成為這個城市的建設者感到非常自豪,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愿望——一定要為她的美麗加倍工作!”
沙老當時是只身一人來到了青島,他的夫人姚明同志當時還在上海的《解放日報》工作。以沙老的話來說,夫人是“溜”到上海去的。當時,沙老想把姚明同志留在徐州,因為《新徐日報》的力量比較薄弱,卻不想姚明更想參加到波瀾壯闊的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的戰斗中去。所以,姚明將自己唯一的行李——一條梅花被晾在報社大院中就不辭而別了。沙老以為她還在徐州的時候,她其實已經跟隨大部隊南下了。
后來,沙老給夫人寄贈了一首詩:“彭城自古多英雄,唱罷垓下歌大風,千言萬語留不住,只恨今朝未同行。”他們的革命精神當時令許多人都感慨不已,沙老也正是帶著這樣的英雄氣概來到了新的崗位。不久,姚明同志也被沙老的這一精神所感動,也來到了青島日報社,成為了青島日報社早期的初創者之一。
姚明同志回憶當年青島日報社初創時的情景,笑著告訴記者,當時緊張忙碌到什么程度,沙老有時都來不及穿衣穿鞋,甚至還把她的皮鞋和襯衣給穿錯了。
“當時我們住在湖北路,沙洪每天都是晚上12點以后才能回家,回家還不能休息,常常深夜兩點多鐘還有人送報紙大樣讓沙洪審,所以,我們家的樓梯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咚咚直響。”姚明回憶道。姚明同志當時是青島日報社的編委,主要負責青島市的工業報道,并成功地報道了郝建秀的事跡。
憶往昔,沙老興致盎然:“當時青島四方機廠成功制造出了中國第一輛火車機車‘毛澤東號’,我的印象很深,我當時還專門寫了社論。”
"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時,中宣部點名調沙老到北京負責中宣部的部分工作,至此,沙老完成了在青島日報社的工作,沙老感慨地說:“在青島的工作雖然不長,但青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她是我人生的一個嶄新的起點。”(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