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開格子桌布,
在瀑布下的亭子里,
更靠近潭淵的一側。
我們分食漿果、紫菜飯團
煮雞蛋和白開水。
輕聲交談著,在它的喧響里,
關于生活、婚姻和家庭的經驗。
偶然的彩虹連結起我們
我們的小男孩和外界的陽光,
因被薄薄的水霧,自然地籠罩著。
像神秘星云正圍繞地球緩緩旋轉。
“能夠在最低時把歌聲唱得最響。”
后來我們搭乘頭也不回的南方列車
回到現(xiàn)實的來處,
才真正理解了瀑布的落差。
(選自本刊2025年第1期溫州青年詩人專題欄目)
袁永蘋品讀:
“野餐”一詩抓住了在瀑布下野餐這一特殊場景,因此成形了這首詩在體驗上的獨特性。詩歌開頭從鋪設桌布開始,具體講述了這一野餐的地點:“瀑布下,亭子里,更靠近潭淵的一側。”接下來詩歌進入到一段對于分享食物的描寫,我們會注意到它提到的四種食物:漿果、紫菜飯團、煮雞蛋和白開水。四種食物有著各自的可愛之處,而在此處,這些被分享的食物因為場景的特殊而顯得非同尋常。請注意,關于日常的詩歌當中,對于它的相反層次即“非比尋常”的發(fā)覺在有些詩中是以較為隱藏的方式呈現(xiàn)的。接下來的一節(jié)中出現(xiàn)了聲音,人的交談聲與瀑布的喧響之間存在著聲音上的互文,而野餐的人所討論的“生活,婚姻和家庭”更多帶有著某種日常生活特征,表現(xiàn)著整首詩的日常性特質。“偶然的彩虹”的出現(xiàn)將詩歌引入了一種絢麗的顏色中,而對于“我們的小男孩”的想象力場景的鋪設,則將詩帶入到“星云”與“宇宙”的邊緣,擴張了整個詩歌的空間……詩歌結尾處,一句現(xiàn)場話語的處理自然不是一種獨創(chuàng)的方式,但效果是有的。至于結尾處“回到現(xiàn)實的來處”的“我們”所體會到“瀑布的落差”,則沒有提升出全詩的意味,消減了前面鋪設的效果,失去了讓整首詩更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