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湘大地書聲瑯瑯、書香彌漫。近年來,湖南在農家書屋建設中充分整合資源、弘揚特色文化,于2023年下半年啟動全省百家特色農家書屋項目建設,打造線上線下融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湖湘文化、助推產業發展、富有地域特色的農家書屋。如今,一間間農家書屋成為了村民的“致富學堂”“文化殿堂”“農村學生第二課堂”。遍布全省的農家書屋,成為新時代鄉村文化的生動體現。
“農+”融合,
在田野上激活書屋的無限可能
“多個平臺建在一起、用在一起,實現了效益最大化。”在湖南省“新時代鄉村閱讀季”示范活動現場,華容縣萬庾鎮兔湖垸村黨總支書記郭忠培介紹道,兔湖垸村農家書屋與縣文化館分館、縣圖書館分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留守兒童之家、同心書屋等平臺共享資源,既滿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又成為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載體。
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如意村,建成于2019年的農家書屋成為鄉風文明的“加油站”,村民們閑暇時讀書看報蔚然成風。該村持續推動農家書屋的提質增效,實現了農家書屋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融合共建,讓閱讀真正惠及群眾。通過開展暑期閱讀活動、舉辦“農民讀書節”,如意村農家書屋也為村莊發展注入新活力,成為群眾的文化充電站、游客的休閑新地標。
共建共享,突出特色。從單一閱讀功能向綜合服務平臺的蝶變,回應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映射出農家書屋不斷延伸的服務模式和持續充盈的精神內涵。
“農+”文化,
為鄉村振興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如今,以文化共融為書屋添色,正成為農家書屋建設的新趨勢。
在“字圣”黃自元的故鄉安化縣龍塘鎮沙田溪村,有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這里家家戶戶都掛著書法門聯。近年來,沙田溪村通過實施“文化+”鄉村建設,深入挖掘當地特色文化底蘊,打造沙田溪村公共文化中心這一鄉村新地標。與鄉村博物館結合的黃自元書屋,融合了沙田溪村獨特的書卷氣和藝術范兒,成為弘揚黃自元書法文化的一道窗口。
從凝聚了地域文化與黑茶文化的安化縣小淹鎮陶澍農家書屋,到傳承當地耕讀文化的瀏陽市沙市鎮秧田村農家書屋,再到有“千年古村”“狀元村”美譽的永州寧遠下灌村農家書屋……農家書屋為村民所建、因文化而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動力。
一間農家書屋,就是一座“精神糧倉”,成為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的窗口。
“農+”文旅,
匯聚書卷氣與煙火氣的時代之風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早在2008年,“文化+旅游”的春風就吹向了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清溪村。這座因《山鄉巨變》而聞名的村莊通過發展文旅產業,形成對外展示作家作品、田園民宿與現代文旅相融的鄉村特色。
春風如何“化雨”?2018年,清溪村啟動提質改造工程,以周立波故居為原點向外延伸,擦亮“文學村莊”的厚重底色,21座各具特色的清溪書屋散落鄉間,以一個個沉浸式閱讀空間“滋養”村民以及遠道而來的游客。
清溪村第一家清溪書屋“立波書屋”的主理人卜雪斌一邊經營書屋,一邊賣擂茶,生意好時一天能賣上千碗擂茶。他常笑著說:“開門有花香,關門聞書香,不經意間就把自己的家變成了別人的詩和遠方。”
書卷氣與煙火氣的交融,升騰出深受年輕人推崇的旅游新模式,也匯聚成鄉村發展的新勢能。
“農+”社會,
凝聚多方力量煥發鄉村新氣象
一個個農家書屋,點亮了鄉村的微光,也為腳踩泥土的鄉村孩子打開了通往外部世界的一扇窗。
2017年起,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湖南省作協主席湯素蘭在湖南、貴州和新疆等地陸續捐建了24所“素蘭書屋”。位于寧鄉市西部山區的溈山鄉九年制學校,因地制宜在各班設立“晨誦、午讀、晚省”的一日三讀制度,組織開展“走進素蘭書屋,聆聽笨狼故事”師生共讀等活動,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增長見識。“閱讀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因為閱讀,大山的孩子更加自信、更加大方。”該校的唐玲老師說道。
事實上,文化名人的踴躍參與,早已成為了湖南農家書屋的一大特色,在鄉村引領起了“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新風尚。在邵陽市洞口縣,以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謝璞命名的兒童文學書屋,成為鄉村孩子了解優秀兒童文學的窗口;而在一級作家唐櫻的家鄉永州市東安縣,一座集圖書館、美術館、民宿功能于一體的“櫻芝軒”書屋,則是村民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省民政廳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農家書屋共建,提供裝飾裝修和設施配備等服務。一批嶄新的書架、桌椅、電腦、打印機等設備,幫助農家書屋順利投入使用。目前,全省共有28家社會組織參與共建近40家農家書屋。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累,湖南農家書屋不僅是為民而建、因民而興的閱讀平臺,更是充分調動社會各領域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文化的“大舞臺”。
“農+”數字,
線上線下聯動點亮鄉村的閱讀之燈
2022年5月,湖南數字農家書屋在“云端”上線,實現從田野到“云端”的轉變。2024年10月新上線的湖南數字農家書屋2.0版,運用AR、VR等技術及大數據算法賦能,探索推進“百姓點單”模式,回應群眾日益豐富多元的閱讀需求。湖南借助一系列創新項目,推動特色農家書屋數字化發展,保障農家書屋線上線下建設的融合性、系統性、連貫性,用“數字+文化”的有機融合繁榮鄉村文化建設。
湖南自古以來就有“耕讀傳家”傳統。農家書屋作為耕讀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呈現載體,自誕生之日起,便以閱讀持續凝聚鄉風文明新風尚,湖南“農+”書屋的創新實踐則為提升鄉風文明平添了新活力。
在湖南,農家書屋融入全民閱讀的浪潮,讓田野間飄揚著陣陣書香;農家書屋與文明實踐的結合,讓“學知識”升華為“樹新風”;在農家書屋開展特色活動,讓村民們愿意看、喜歡來、有收獲……遍布全省的農家書屋是培育和涵養文明鄉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的重要抓手。
行走在廣袤的瀟湘大地上,一幅美麗鄉村的圖景徐徐展開,而農家書屋正成為一座座照亮鄉風文明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