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河北省衡水武邑縣創新探索出“合作社+農業產業園+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周邊9個貧困村的土地,建設了上萬畝的現代農業園區,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股金分紅等形式,把貧困戶緊緊鑲嵌在產業鏈上。
2016年的春天,武羅合作社引進紅梨新品種,冠名武邑紅梨。當近千畝紅梨樹苗在這里扎下根,村民張志敏的生活也迎來了轉機。“土地全部流轉到了合作社,我還在園區上班,負責梨樹管理。”施肥、授粉、疏果、采摘……春去秋來,一顆顆紅彤彤的梨果掛滿枝頭,張志敏的生活也被映紅了。
靠著高顏值和好品質,武邑紅梨在高端果品市場大放異彩。張志敏也摘掉了“窮帽子”。“每年地租16800元,工資17000多元,還年年領股金分紅。”張志敏高興得逢人便說自己是“分股金、掙薪金、拿租金”的“三金”農民。
“從整地到種植,從管理到采摘,我們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河北省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設計出紅梨種植的63道工序,每一個環節,都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武月鵬說,每年的采摘季,是梨園最為繁忙的時候,除了固定的工人,每天還會招募四五十名農民幫助采摘。目前,園區共帶動896戶脫貧戶穩定增收。
武邑紅梨產業越來越旺。如今,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發展紅梨4240畝,畝產提升至3000公斤,年銷售額4000多萬元。這里不僅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單品紅梨生產基地,武邑紅梨還獲得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認證和綠色農產品認證。
走進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現代化智能冷藏庫,只見工人們正將紅梨分揀、裝箱。“春節前是高品質水果的銷售旺季,我們的紅梨供不應求,特級果論個賣,一個能賣到60元。”武月鵬滿臉自豪地說。
除了鮮果銷售,他們還不斷拓展梨產業鏈條,開發出梨膏、梨干、梨糖等紅梨深加工產品。今年,合作社計劃推出紅梨酒、紅梨養顏盞等新產品,把武邑紅梨品牌叫響全國,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紅梨賣得越好,張志敏就越高興。問及新年愿望,她告訴記者,希望未來的日子像紅梨一樣紅紅火火、甜甜美美。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