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西葫蘆白粉病是西葫蘆主要病害之一,為篩選出新疆地區西葫蘆白粉病最佳防控藥劑,指導該地區西葫蘆白粉病科學防控和產業可持續發展。對比分析了23%氨基嘧菌酯懸浮劑、20%三唑酮乳油、氟菌肟菌酯和40%醚菌酯懸浮劑4種藥劑在防控西葫蘆白粉病的效果和安全性表現。結果表明,氟菌肟菌酯防治西葫蘆白粉病效果最優,持續期長,同時也不會對西葫蘆產生藥害,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 "西葫蘆;白粉病;田間防效;安全性
西葫蘆(Cucurbita pepo L.)是葫蘆科南瓜屬1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果實因品種不同而形狀各異,果形較小,果面平滑,以采摘嫩果供菜用。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其他營養物質,尤其是鈣的含量極高。具有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清熱利尿、消腫散結的功效,以皮薄、肉厚、汁多、可葷可素、可菜可餡而深受人們喜愛。西葫蘆籽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是制作果仁類食品的原料,被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和化妝品等領域。北屯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北部,地處阿爾泰山中段西南麓、準噶爾盆地北部,獨特的氣候和環境等條件賦予了西葫蘆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北屯西葫蘆也逐漸成為一種生長在天山北麓的特產,在助力鄉村振興、農戶增產增收和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1-2]。
西葫蘆白粉病俗稱白毛病,是由單絲殼白粉菌和瓜類單絲殼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西葫蘆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導致葉片光合作用過程受阻,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干擾,造成早衰、減產,嚴重時可減產50%以上,嚴重制約了西葫蘆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2-3]。而目前針對不同藥劑在西葫蘆白粉病防控效果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不能滿足生產需求[3-4]。
基于此,為篩選出新疆地區西葫蘆白粉病最佳防控藥劑,筆者于2024年4—8月在新疆建設生產兵團第十師一八二團連隊田間開展田間試驗,對比分析了23%氨基嘧菌酯懸浮劑、20%三唑酮乳油、氟菌肟菌酯和40%醚菌酯懸浮劑4種藥劑防控西葫蘆白粉病的效果和安全性表現,以期為該地區西葫蘆白粉病科學防治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nbsp;試驗地情況" "試驗在新疆建設生產兵團第十師一八二團連隊田間開展,該地區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3.6~3.9 ℃,平均年降水量87~188.6 mm,年平均無霜期120 d左右。試驗地塊為沙地,1年1茬,前茬作物為西葫蘆。
1.2" "試驗材料及試驗設計" "供試西葫蘆品種為“三瑞碩果”籽用西葫蘆,購買自新疆三瑞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該品種長勢旺,短蔓,抗病性、適應性強,瓜粗筒形,籽粒大,均勻飽滿,商品性好,雙瓜率高,畝產最高可達270 kg,增產潛力大。供試藥劑、試驗設計見表1。
噴施清水為對照,設置23%氨基嘧菌酯懸浮劑、20%三唑酮乳油、氟菌肟菌酯和40%醚菌酯懸浮劑4種藥劑噴施處理,共5個處理,3次重復。分別于2024年6月19日、6月26日和7月3日進行噴施。2024年4月29日播種,采用等行距種植,每穴播種1粒,播深2~3 cm,行距70 cm,株距40 cm,種植密度2 300穴/畝。膜下滴灌,1膜1管,1管2行。施肥模式基肥+追肥,播種整地前基施腐熟農家肥2 t/畝,滴灌施肥畝施尿素35 kg、磷酸一銨16 kg、硫酸鉀18 kg,分5次追施。追施時期、次數和比例分別為幼苗期追施1次、追施20%,抽蔓期追施1次、追施30%,開花結果期追施3次、追施50%。田間管理措施與當地常規管理措施一致。
1.3" "指標測定方法
1.3.1" "藥劑防效測定" "最后1次藥劑噴施(2024年7月3日)后第7 d和第14 d進行田間調查,每個處理小區植株全部調查,通過目測法測定發病病斑面積占比,按照吳樹靜等[3]研究中的發病等級進行分類,最后計算發病率、病情指數和防效。
1.3.2" "藥劑安全性測定" "最后1次藥劑噴施后第3 、7 和14 d進行田間調查,調查不同藥劑處理下西葫蘆藥害情況并進行分類,分類標準參考GB/T17980.30-2000[3]。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利用IBM SPSS 軟件進行處理,處理間多重比較采用LSD法進行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藥劑對西葫蘆白粉病的田間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較清水處理相比,4種藥劑均可顯著降低西葫蘆白粉病的發病率和病情指數,不同藥劑的防效均達到70%以上。噴施最后1次藥劑后第7 d,T1處理發病率和病情指數最低,防效最高,分別為7.54%、3.58和81.8%;第14 d,T3處理白粉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最低,防效最高,分別為7.93%、3.97和84.3%,且與T4處理無顯著性差異。在噴施藥劑后的第14 d,T1、T2處理白粉病發病率、病情指數增加,防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說明較T1、T2處理相比,T3、T4處理對西葫蘆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持續更長。
2.2" "不同藥劑處理下的安全性表現" "由表3可知,在最后1次藥劑噴施后第3 d,除T3 處理下西葫蘆無藥害,其他處理均對西葫蘆產生一定程度的藥害,其中T1處理藥害最重,達到3級,T2、T4處理藥害2級。在噴施藥劑后第7 d,不同處理下的藥害均有所減輕,除T1處理有輕度藥害(2級)外,其他處理均無藥害;噴施藥劑后第14 d,T1處理西葫蘆仍表現出輕度藥害(2級),安全風險比較高。
注:表中1表示無藥害;2表示輕度藥害,不影響作物生長;3表示明顯藥害,但可恢復正常;4表示較嚴重藥害,影響作物生長發育,對產量造成一定損失;5表示嚴重藥害,嚴重阻礙作物生長,產量損失嚴重
3" "討論與結論
西葫蘆白粉病又被稱為植物癌癥,是一種嚴重的植物病害,嚴重制約西葫蘆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3,5]。為了篩選西葫蘆白粉病最佳防控藥劑,前人進行了相關研究,但是由于市場上專用于西葫蘆白粉病的防治藥劑較少,且受制于土壤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導致西葫蘆白粉病田間防治一直是難題[3-5]。本研究選用4種類型藥劑開展了田間防效對比試驗,并驗證了其安全性。本研究表明,綜合考慮到不同藥劑處理對西葫蘆白粉病田間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表現,藥劑氟菌肟菌酯在防止西葫蘆白粉病發生等方面效果表現最優,持續效果也長,同時也未對西葫蘆產生藥害作用,可作為該地區西葫蘆白粉病防治最優藥劑進行推廣應用。這與藥劑氟菌肟菌酯特性相關,氟菌肟菌酯屬于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農用高效殺菌劑,具有廣譜、滲透、快速分布等性能,作物吸收快、加之其具有向上的內吸性,故耐雨水沖刷性能好、持效期長,同時其在土壤和水中均可快速降解,故對環境安全,因此表現效果最優,可在當地進行推廣應用[6]。
參考文獻
[1] 閆龍.第十師籽用西葫蘆品種比較試驗[J].新疆農墾科技,2023,46(5):30-32.
[2] 孫瑞杰.西葫蘆響應白粉病菌侵染的轉錄組解析及抗病種質鑒定[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21.
[3] 吳樹靜,褚姝頻,陳夕軍.10種藥劑對西葫蘆白粉病的田間防效[J].長江蔬菜,2024(10):73-75.
[4] 楊合法,閆勇,韓卉,等.有機生產中防治西葫蘆白粉病的藥劑篩選[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7):150-153.
[5] 牛芬菊,楊海興,陳政仁,等.4種藥劑對西葫蘆白粉病的田間防效[J].甘肅農業科技,2017(5):46-48.
[6] 吳小棟,周悅智.42.8%氟菌·肟菌酯懸浮劑防治大青棗白粉病田間藥效試驗[J].廣西植保,2018,31(2):5-6.